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9)
2023(7697)
2022(6286)
2021(6022)
2020(5040)
2019(11844)
2018(11187)
2017(21636)
2016(11189)
2015(12642)
2014(12126)
2013(12468)
2012(11771)
2011(10818)
2010(10578)
2009(9960)
2008(9979)
2007(8482)
2006(7495)
2005(7096)
作者
(30342)
(25605)
(25429)
(24558)
(16629)
(12349)
(11586)
(9939)
(9865)
(9020)
(8934)
(8562)
(8268)
(8227)
(8116)
(8020)
(7642)
(7486)
(7395)
(6892)
(6195)
(6193)
(5968)
(5882)
(5765)
(5756)
(5500)
(5152)
(5040)
(4994)
学科
(55048)
经济(54990)
(33001)
管理(30402)
方法(26769)
数学(25198)
数学方法(25112)
(24156)
企业(24156)
中国(19189)
(16743)
贸易(16737)
(16503)
(16417)
(12709)
(12399)
(12374)
(11109)
银行(11107)
(10943)
保险(10852)
(10691)
(10514)
金融(10514)
(9523)
财务(9520)
财务管理(9500)
企业财务(9158)
业经(9038)
出口(8836)
机构
大学(165768)
学院(161153)
(84229)
经济(83166)
管理(63401)
研究(58538)
理学(54112)
理学院(53563)
管理学(52984)
管理学院(52681)
中国(51985)
(40597)
(35758)
财经(32618)
(30293)
科学(29823)
经济学(29317)
(27952)
中心(26940)
经济学院(26790)
研究所(25136)
财经大学(25014)
北京(23591)
(21408)
(21405)
(20980)
(19363)
金融(19103)
业大(18615)
商学(18477)
基金
项目(105767)
科学(85946)
基金(83753)
研究(76814)
(72319)
国家(71825)
科学基金(62718)
社会(55190)
社会科(52729)
社会科学(52719)
基金项目(43330)
自然(38678)
自然科(37900)
自然科学(37888)
自然科学基金(37301)
资助(35744)
(34142)
教育(33899)
(31029)
编号(27278)
(26681)
国家社会(25254)
中国(24257)
教育部(23773)
重点(23289)
人文(22406)
(21704)
成果(21520)
(21503)
大学(20806)
期刊
(84958)
经济(84958)
研究(57390)
中国(31022)
(30819)
(24277)
金融(24277)
管理(22680)
科学(21332)
学报(20536)
(18697)
财经(17132)
大学(16809)
经济研究(15925)
学学(15902)
(14667)
(14430)
国际(12927)
农业(12871)
问题(12198)
世界(12028)
技术(10660)
业经(10013)
统计(8752)
技术经济(8358)
(8337)
教育(8313)
理论(7721)
(7411)
资源(6899)
共检索到251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洪永淼  成思危  刘艳辉  汪寿阳  
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A股、B股和H股之间,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票市场之间的极端风险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A股与B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大幅下跌的信息可用来预测未来A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A股和H股之间,尤其是B股和H股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尤其是H股,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与此相反,A股虽然与韩国、新加坡股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但它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股市之间不存在任何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立伟  韩兆洲  
本文首先采用时变相关Copula模型对沪港两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BG算法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利用Hong(2001)年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两市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两地股市收益率的相关性存在逐步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市间风险溢出特征在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风险溢出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磊  王宇  
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B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市场分隔和信息溢出效应。递归协整分析结果表明:3个股票市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与其他市场存在长期关系,且市场分隔并没有因政策变化而消失。溢出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水平下,H股市场向A股市场和B股市场有净溢出,B股市场向A股市场有净溢出,这支持了境外投资者拥有更多信息的假说;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平稳时期,A股市场拥有更多信息,金融危机期间出现B股市场和H股市场向A股市场的金融传染现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邢荧  
为了研究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CoVaR模型测度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率(%CoVaR)。结果发现:当q由0.05变化到0.01时,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也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中国A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比B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受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比B股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邢荧  
为了研究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CoVaR模型测度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率(%CoVaR)。结果发现:当q由0.05变化到0.01时,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也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中国A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比B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受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比B股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新泉  孟晓华  
文章基于信息溢出的角度,采用国际大宗商品铜、石油、黄金和沪深300指数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的数据,运用S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了各个市场的极端风险Va R,并利用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大宗商品市场和我国股市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属铜、石油价格和沪深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黄金价格与沪深指数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微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尹海员  
基于20052016年间2579个日度交易数据,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CoVaR方法测度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股市中的地产、贸易以及券商行业价格指数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在任何风险水平下,汇率对股市相关行业的边际风险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在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要尤其注意股市相关行业的风险预警;风险水平加剧时,变量之间的风险总溢出呈现增强趋势,但边际外溢效应具有差异性,应着重防控汇率对地产、券商行业的边际风险溢出效应;汇率对股市相关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汇率制度改革进程有明显关联性,而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青  周文龙  
本文基于VAR模型从投资者情绪视角研究中美股市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美股对中国股市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能存在信息溢出和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传导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美股对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中国股市极端风险并不能显著影响美股极端风险;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美股对中国股市依然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中国股市对美股也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次贷危机"前后,美股对中国股市风险益出机制亦有所扩展,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机制亦发挥了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嘉俊  叶李伟  
将广义CoVaR模型和溢出指数方法相结合,分别从极端上涨和极端下跌两个视角测度国际股市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网络,对全球14个股市在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下行风险还是上行风险,欧洲和美洲成熟股市始终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出者,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股市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入者,风险类型的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某一股市在全球股市中的地位;上行风险溢出和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性、周期性和非对称性;上行风险溢出与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具有较高的跨期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引导作用。因此,可以构建合理的上行风险指标以实现对下行风险的有效预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奉刚  王芙蓉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小丽  王仁曾  
深港通、沪港通的陆续开通将为两地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是互联互通机制的升级和金融合作的重大突破,也可望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因此,研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前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分析两市的信息传递模式及风险传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前后沪深股市与港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波动存在较高的持续性,沪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增强,深港通开通后波动持续性减弱,而恒生指数的波动持续性增强;沪港通开通前,沪深股市与香港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沪港通开通后,存在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的显著溢出效应,深港通开通后显著性减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王婕  程天笑  
在我国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趋势下,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国内股市将同时面临来自国际股市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本文分别基于VAR模型与DCC-MGARCH模型,从收益率溢出与波动率溢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主要国际股市,以及石油、铜、黄金等主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股市不仅直接影响国内股市的收益与波动,而且间接通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国内股市产生收益率与波动率溢出;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于国内股市的直接性溢出效应不断增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谢家泉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熊市,围绕这一点进一步采用Chi-plot相关图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市场还未达到"中国打喷嚏,世界经济感冒"的状态;从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趋势分析看出两个牛市阶段各市场的风险溢出呈现不同特征。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总体平稳,而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在低分位数水平相差较大,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两个牛市阶段的风险溢出趋于一致。但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随时间变化在牛市阶段逐步增强,而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的风险溢出则逐渐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