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9)
2023(10707)
2022(8801)
2021(8276)
2020(6783)
2019(15597)
2018(15202)
2017(29377)
2016(15602)
2015(17573)
2014(17395)
2013(17369)
2012(16923)
2011(15692)
2010(15921)
2009(14998)
2008(14924)
2007(13355)
2006(12326)
2005(11629)
作者
(44233)
(36982)
(36901)
(35496)
(24238)
(17602)
(16660)
(14339)
(14248)
(13432)
(12963)
(12250)
(12044)
(12042)
(11943)
(11590)
(10978)
(10826)
(10776)
(10158)
(9449)
(8972)
(8854)
(8560)
(8512)
(8382)
(8001)
(7718)
(7442)
(7275)
学科
(90756)
经济(90680)
管理(44634)
(41196)
(32346)
企业(32346)
方法(31377)
数学(28381)
数学方法(28184)
中国(24275)
地方(21381)
(20091)
(18586)
(16363)
贸易(16353)
(16319)
业经(15923)
(15889)
(14423)
地方经济(13815)
(13133)
金融(13133)
农业(13055)
(12843)
银行(12841)
(12549)
(12394)
环境(12118)
(11837)
(10505)
机构
大学(234488)
学院(233262)
(119402)
经济(117414)
研究(89528)
管理(87966)
理学(74194)
理学院(73368)
管理学(72477)
管理学院(72016)
中国(71431)
(53959)
(50774)
科学(46795)
(44329)
财经(42178)
中心(39830)
研究所(39446)
经济学(39111)
(38548)
经济学院(34957)
(34799)
北京(33582)
(31600)
(31353)
财经大学(31302)
(30103)
师范(29952)
(27383)
业大(26673)
基金
项目(142874)
科学(115229)
研究(108309)
基金(107920)
(92210)
国家(91500)
科学基金(79050)
社会(74035)
社会科(70418)
社会科学(70403)
基金项目(55133)
(50262)
教育(48494)
自然(47517)
自然科(46438)
自然科学(46426)
资助(45765)
自然科学基金(45678)
(43657)
编号(41604)
成果(35091)
(34307)
(32372)
国家社会(31918)
重点(31900)
教育部(30277)
中国(30064)
课题(29496)
人文(29174)
(28775)
期刊
(141588)
经济(141588)
研究(82578)
中国(48332)
(40264)
管理(35564)
科学(29593)
(29545)
金融(29545)
(29039)
学报(27520)
经济研究(24344)
财经(22956)
大学(22346)
学学(21000)
教育(20680)
(19972)
农业(19707)
技术(19317)
业经(18751)
问题(18717)
(17677)
国际(16413)
世界(15948)
技术经济(13476)
统计(12387)
经济问题(11324)
现代(11145)
经济管理(10922)
(10807)
共检索到379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陈小明  
中国的宏观实体经济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最快之一。20多年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然而中国股市却与之背道而驰:上证指数从2001年6月历史最高点2245点一路下跌到2005年1月的1200点(深市类同)。何以出现如此局面,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磊  张朝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进入减速期,而且还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对"新常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由初级到优化,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持续演进的过程。文章将"新常态"划分为两个阶段:"新常态I"阶段为2014-2017年在"三期叠加"的特征下完成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任务;"新常态II"阶段为2017-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文章研究重点是在"新常态I"阶段下,根据"新常态"的内涵从经济增速、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机制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随着经济刺激措施作用的进一步显现,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向好,成为本轮金融危机中较早复苏的一支经济力量。近期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和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伴随着经济的向好,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加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我们对中近期(即今冬明春)证券市场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趋势怎么看?我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还要调整,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很大。传统的宏观调控(如刺激投资)可能不会产生大的效果。现在我们开始从改革入手,结构性改革就是目前的思路。经济调整主要在房地产、工业、投资,还有下行的空间。我认为,经济增长在2017~2018年会稍微有所回升。我们搞预测分析时,能否预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剑平  
通过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亮点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阐述,结合今年宏观调控将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延续过去4年以来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并对“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面临周期性与趋势性放缓叠加的局面,宏观经济政策要从短期、中期、长期层面予以积极应对。短期:要将货币政策的定位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并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赤字率,以降低负向产出缺口;中期:注重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和全面减税,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长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伏霖   厉克奥博   吴舒钰  
当前中国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物价低迷、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度不足、失业率回落仍不明显。出现这些现象,除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需求不振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支出过快缩减,这不仅导致政府部门去除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后的实际需求显著下降,更是挤压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为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忧患意识,全力避免因经济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运行而导致的潜在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同时,需要重新认识国债的性质以及国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大规模增发国债置换地方债,以此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并引导地方政府从重视投资与生产转向重视消费与居民收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均衡原则 ,并且其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应该是相互包容和内在一致的 ,短期的反周期需求管理在长期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实现。中国经济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长期组合应该是平衡财政预算、稳定货币供应与均衡汇率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我国在2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适当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扩张倾向。2002年我国GDP预计增长7.86%以上,将明显高于2001年,总体经济景气能够在2003年承续2002年扩张趋势,从而实现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的转换。随着顺应经济全球化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向三元经济结构。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支持下和均衡化的经济政策维护下,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相对快速增长。“十五”计划时期与“十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接近8%。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中国经济景气在2003年继续其2002年以来的扩张倾向,全年GDP增长率将接近9%,并且将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21世纪上半叶,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经济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加就业、保持结构平衡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多重政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