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9)
- 2023(12956)
- 2022(11057)
- 2021(10704)
- 2020(9007)
- 2019(21151)
- 2018(20690)
- 2017(38555)
- 2016(20593)
- 2015(23333)
- 2014(22698)
- 2013(22166)
- 2012(20048)
- 2011(18021)
- 2010(17552)
- 2009(16018)
- 2008(15491)
- 2007(12787)
- 2006(10775)
- 2005(9531)
- 学科
- 济(85138)
- 经济(85059)
- 管理(56909)
- 业(53888)
- 企(44370)
- 企业(44370)
- 方法(43507)
- 数学(39504)
- 数学方法(38854)
- 中国(24620)
- 财(21550)
- 农(21072)
- 贸(18025)
- 贸易(18013)
- 易(17655)
- 业经(17112)
- 学(15343)
- 制(14245)
- 务(13845)
- 财务(13790)
- 财务管理(13759)
- 农业(13575)
- 企业财务(12826)
- 地方(12731)
- 银(12488)
- 银行(12459)
- 和(12267)
- 技术(12175)
- 融(12154)
- 金融(12153)
- 机构
- 大学(280761)
- 学院(278293)
- 济(122617)
- 经济(120626)
- 管理(110535)
- 研究(98068)
- 理学(96369)
- 理学院(95413)
- 管理学(93597)
- 管理学院(93097)
- 中国(75983)
- 京(59433)
- 科学(58563)
- 财(52729)
- 所(48307)
- 农(45984)
- 中心(45548)
- 研究所(44443)
- 财经(42790)
- 业大(41721)
- 经(39469)
- 经济学(38469)
- 江(37964)
- 北京(37509)
- 农业(36287)
- 院(35988)
- 经济学院(34702)
- 范(33841)
- 师范(33398)
- 财经大学(32311)
- 基金
- 项目(197353)
- 科学(156574)
- 基金(147329)
- 研究(140316)
- 家(130724)
- 国家(129787)
- 科学基金(111465)
- 社会(91151)
- 社会科(86779)
- 社会科学(86759)
- 基金项目(76944)
- 省(73467)
- 自然(73218)
- 自然科(71648)
- 自然科学(71628)
- 自然科学基金(70375)
- 教育(64536)
- 划(63863)
- 资助(61654)
- 编号(54629)
- 重点(45027)
- 部(44727)
- 成果(42934)
- 发(41765)
- 创(41655)
- 国家社会(39755)
- 创新(39129)
- 科研(38844)
- 教育部(38487)
- 大学(37194)
- 期刊
- 济(121483)
- 经济(121483)
- 研究(78969)
- 中国(53029)
- 学报(44526)
- 科学(41718)
- 财(41640)
- 管理(41215)
- 农(39423)
- 大学(34416)
- 学学(32352)
- 农业(27622)
- 技术(26044)
- 教育(25893)
- 融(23155)
- 金融(23155)
- 经济研究(21862)
- 财经(20984)
- 经(18198)
- 业经(17902)
- 业(17000)
- 问题(15695)
- 贸(15625)
- 统计(15561)
- 世界(14517)
- 国际(14288)
- 技术经济(14101)
- 策(13726)
- 图书(13379)
- 理论(12938)
共检索到406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张浩
“粮改饲”政策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为探究“粮改饲”政策下肉牛养殖效率变动,本研究基于安徽、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共8个省(区)“粮改饲”政策实施区的22个试点县肉牛生产监测面板数据,结合成本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2013-2019年政策试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以来,与非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明显上涨相比,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变动较平稳,其中粗饲料比例提升了7.3个百分点,精饲料占比有所下降,粗、精饲料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多数省(区)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生产投入物质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与非试点相比,试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正效应提升,政策的实施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整体上,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试点肉牛养殖劳动投入冗余度最高。应继续适度扩大“粮改饲”政策的实施范围,加强技术指导,种养结合,以养定种,进一步消纳要素冗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茹 王明利 杨春 石自忠
基于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15省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交通条件、农村居民收入、牧草生产、粮食生产、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对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15个省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5,年均增长1.50%,其中宁夏增长速度最快,云南降幅最大。西部地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交通条件、牧草生产、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对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及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振兴 常向阳
为了解决在耕地资源有限情况下合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问题,文章基于1991—2019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资源禀赋、外部环境和市场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机制以及主产区优势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非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降低大豆种植面积,在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会被主产区优势所弱化,甚至还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分区域来看,主产区优势的调节效应仅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显著为正,说明大豆种植面积的合理扩大应该集中在大豆主产区省份,而非盲目扩大,进而依靠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主产区优势来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因此,提出在主产区合理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在种植面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技术和育种方面的投入,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园园 沙鸣 孙世民
[目的]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省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苏爱国
深入分析中国肉牛销售价格及养殖成本对肉牛养殖数量的影响,对促进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产品供给定律和肉牛养殖特点,以2000年~2016年31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养殖数量受到以下4个因素的显著影响,分别是上3期饲料价格、当期肉牛销售价格、上3期肉牛销售价格和上3期肉牛存栏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构建肉牛信息监测平台、鼓励肉牛繁育和养殖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母牛养殖补贴工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官爱兰 周丽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年轻劳动力逐渐匮乏,就业问题愈加突出。由此本文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教育和科技创新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以此找寻就业难的出路。文章使用1990~2013年31省面板数据,利用科技创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实际工资与就业的超对数模型进行了面板回归,以便探讨教育、科技创新对就业增长的总体效应。并且,我们还根据年均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三类地区,并对这三类地区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其教育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会越大,而科技创新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由大变小再稍上升。因此,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其政策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但不管怎样,教育和科技创新是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变异系数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姜磊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并运用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分配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的劳均资本和人力资本、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该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和样本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和劳均资本对劳动分配比例的负面影响在低发展水平组更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建伟 王雅鹏
采用区位商、市场份额、辅助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对我国肉鸭产业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肉鸭产业布局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以山东、广东为首的高区位商、高市场份额区,以北京、重庆为首的高区位商、低市场份额区,以湖南、河南为首的低区位商、高市场份额区,以湖北、安徽为首的低区位商、低市场份额区;同时,我国肉鸭产业布局也呈现出三足鼎立态势,形成分别以山东、江苏、广东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产业圈;另外,我国肉鸭产业在区位商与市场份额层面所反映的差异化较大,其与地区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技术与政策投入、产业化经营水平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水资源条件呈弱负相关性。据此本文提出:四大类型区域发展要做到扬长避短,积极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剑
本文根据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建立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流通效益指标和流通规模指标三大类,共12项指标。通过因子模型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三个显著变化阶段: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无效率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度上升,开始进入效率有序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本研究对每个阶段的演进趋势进行解释,对重要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最后,预测出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将保持小范围波动。
关键词:
农产品 农产品流通 流通效率 测度指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昝林森 张开展
世界肉牛业发展趋势西北农业大学昝林森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张开展一、现状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头数最多的家畜。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肉牛饲养管理所需劳力和建筑设备较少、成本低、获利大等原因,肉牛业蓬勃发展,肉牛头数急剧增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青志 刘锡良
基于Ho和Saunders的做市商模型,引入监管资本约束,优化调整净息差理论模型,定量解释风险承担与净息差及银行稳定机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及其辅助分析方法,依据30家银行2009—2019年面板数据,考量风险承担、净息差趋势与银行稳定发展的实验证据。结果显示:风险承担与净息差呈现倒“U”形关系;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对促进银行发展具有稳定效应,风险承担能力对优化净息差区间存在规模效应。鉴于此,银行应加强风险承担与净息差趋势管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完善银行治理,提高发展的稳定性。
关键词:
风险承担 净息差 资产质量 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