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6)
2023(8312)
2022(7186)
2021(6798)
2020(5910)
2019(14167)
2018(13763)
2017(26177)
2016(14640)
2015(17243)
2014(17321)
2013(17295)
2012(16538)
2011(15261)
2010(15194)
2009(13906)
2008(14011)
2007(12549)
2006(10678)
2005(9784)
作者
(42050)
(35416)
(35191)
(33890)
(22406)
(16938)
(16215)
(13860)
(13446)
(12479)
(12163)
(11748)
(11392)
(11256)
(11157)
(11038)
(10855)
(10418)
(10339)
(10141)
(8921)
(8679)
(8638)
(8106)
(7989)
(7920)
(7858)
(7804)
(7208)
(7076)
学科
(64763)
经济(64710)
管理(35226)
(34474)
方法(31469)
数学(28423)
数学方法(28239)
(25946)
企业(25946)
中国(22687)
(17507)
(15540)
贸易(15534)
(15190)
(14558)
(12315)
(11826)
业经(11333)
农业(11196)
地方(10585)
(10254)
银行(10230)
(9845)
(9759)
金融(9757)
(9401)
理论(8849)
环境(8655)
(8395)
技术(8285)
机构
大学(214563)
学院(213565)
(97079)
经济(95287)
研究(80423)
管理(77101)
理学(66026)
理学院(65211)
管理学(64204)
管理学院(63791)
中国(60554)
(46420)
科学(46397)
(41950)
(41923)
研究所(38190)
(36746)
中心(35829)
财经(33833)
经济学(31772)
(31190)
(30900)
北京(30265)
业大(30195)
(29501)
师范(29275)
农业(29172)
经济学院(28825)
(28184)
财经大学(25055)
基金
项目(137293)
科学(108429)
研究(102768)
基金(100343)
(87468)
国家(86776)
科学基金(72653)
社会(65287)
社会科(61859)
社会科学(61842)
基金项目(52355)
(51123)
教育(49886)
(45187)
自然(44977)
自然科(43934)
自然科学(43918)
自然科学基金(43180)
资助(42168)
编号(42060)
成果(34451)
(33287)
重点(32070)
(30708)
课题(30254)
教育部(28716)
中国(28135)
(27974)
国家社会(27660)
(26484)
期刊
(102822)
经济(102822)
研究(64702)
中国(43815)
(32826)
学报(32781)
(31741)
科学(30414)
教育(27988)
管理(26439)
大学(24538)
学学(22923)
农业(22346)
技术(22261)
(19324)
金融(19324)
经济研究(17995)
财经(17393)
(15126)
(14662)
问题(14424)
业经(14420)
(13370)
国际(13102)
世界(12930)
职业(12074)
技术经济(11168)
(10690)
论坛(10690)
统计(10509)
共检索到322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成刚  杨伟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受市场机制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1989~2009年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并从影响劳动者对不同"性别"职业选择的角度探讨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结果发现,影响男性和女性进入各自性别密集职业的原因不同。对工资收入的追求,使男性劳动者更多地选择"男性职业",加深了性别隔离程度。而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未能缓解性别隔离程度的加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定红,廖步宏  
文章从男女性别收入不平等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中国产业性别隔离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与职业隔离相关的概念,介绍职业性别隔离的两种测度方法,即邓肯指数与平方根指数。文章应用中国历年劳动统计年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产业职业别隔离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重点对平方根指数进行测度,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产业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区的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也不尽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男女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张成刚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统计描述方法的作用及具体指标,重点讨论了4种主要总和指数的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文章认为,统计描述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了解职业规模、劳动力市场性别比例及垂直隔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测度方法之一。对于总和指数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指数的可信度进行区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泱泱  刘国恩  徐程  
为了研究职业隔离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扩大,职业隔离程度逐渐缩小,男女职业分布更加集中。进一步,通过工资分解发现,职业内部和职业间直接因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降低,因男女禀赋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上升。十年间,职业内部因歧视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下降约14%,职业间性别隔离影响下降约4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虹  彭利华  
尽管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了高校,但她们在其中的职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高校的纵向职业性别隔离现象依然严重。对此做出解释的劳动者理性选择观是一种归咎于个体的思维方式。正是看似自主选择的"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的做法导致了女性群体职业发展的不足,这种"自主"选择实质上更可能是在社会规范与现实处境约束下女性的无奈之举。不考虑女性实际上承担了比男性更为繁重的家庭责任以及女性群体长期的"累积劣势",在起点已经不公平的时候,所谓公平竞争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强权逻辑。因此,在现阶段要真正改善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应该考虑起点公平的问题,在制度设定方面对女性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熊俊峰  
对我国学术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与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学科性别隔离和垂直方向的职称性别隔离现象。工科和理科的程度最高,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程度最轻;高、低职称两端的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最重,男、女性教师分别聚集于高、低职称段。研究还发现,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比学科性别隔离严重,是造成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佳莹  
区别于以往图书馆文化的研究视角,以职业性别隔离为切入点,通过解析现有图书馆文化不完善之所在,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定全  徐枞巍  
职业隔离造成了社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导致了阶层的固化和紧张的劳动关系。文章运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和A指数等5种不同的职业隔离测度方法,对1994-2009年我国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测算,发现目前我国行业性别隔离度整体较低,但行业内部性别隔离较大且正有加剧的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彭正霞  
根据教育部直属某"985工程"高校2009年2074名专任教师的统计数据,分析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隔离现象,结果发现:在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程度的性别隔离,随着教师职称水平的提高,女性教师所占的比例明显趋于下降;但不同学科、不同学院之间,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隔离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职称层次看,在正高级职称层次,男女教师之间的性别隔离现象更为明显。为此,应采取促进大学教师职业性别均等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定全  徐枞巍  
文章运用了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及A指数等多种职业隔离的测度方法,对2000~010年我国各省市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大量测算,得出了各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较高,但增速较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市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虽然较低,但正以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丽琍  李乐旋  
本文从性别隔离角度,对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男女职业发展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隔离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内人员性别结构均衡发展对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有积极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刘瑞平  
文章运用西方的社会护航模型(SCM)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ST),并结合中国本土理论对中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将社会隔离分解为家庭和朋友隔离两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陷入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衰老并非仅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带来消极变化,增龄伴随着老年人朋友隔离的风险上升,但是其陷入家庭隔离的可能性却出现下降。家庭特征是老年人陷入家庭隔离的主要预测因素,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产生朋友隔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启尧  孙习祥  
从消费者个人、绿色品牌合理性和参照群体等方面分析了导致绿色品牌隔离的成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确定了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及各前因变量对绿色品牌隔离的影响关系,发现绿色品牌合理性、环保功能利益、消费者环保意识和信息影响对绿色品牌隔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绿色品牌隔离产生的不同前因变量组合。研究表明:绿色品牌不合理和环保功能利益弱是导致绿色品牌隔离的必要条件,且不同环保意识下消费者绿色品牌隔离产生的前因变量组合存在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海涛  
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可以通过职业隔离影响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本文利用CHIPS数据,采用Brown分解,考察了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工资差异的情况。结果发现: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职业隔离,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是存在的,但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比重仅为11.22%,流动人口和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的特征差异造成的;随时间变化,歧视性部分在工资差异中所占比重是明显下降的;在不同地域的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中,歧视性部分在总差异中的比重在东部城市最小、中部城市最高。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素质应该是当前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方国  赵朋  李莲  
职场暴力在国内外的职场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而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暴力更多以非外显冲突的"冷暴力"形式存在。文章分析了职场隔离的定义、类型、危害,并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际互动的特点,阐述了职场隔离的独特原因。最后,文章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文章针对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隔离的研究价值:(1)中国文化情境因素导致职场隔离存在普遍性,然而职场隔离的国内研究尚属空白,所以文章对弥补国内职场隔离的研究缺口有一定的贡献;(2)基于中国文化情境因素,探讨了职场隔离的成因与对策,对于职场隔离的识别与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