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1)
- 2023(9229)
- 2022(7665)
- 2021(7517)
- 2020(6074)
- 2019(14216)
- 2018(13993)
- 2017(26079)
- 2016(14496)
- 2015(16472)
- 2014(16578)
- 2013(16361)
- 2012(15431)
- 2011(14368)
- 2010(14540)
- 2009(13440)
- 2008(13545)
- 2007(12087)
- 2006(11002)
- 2005(10068)
- 学科
- 济(58092)
- 经济(58034)
- 管理(40410)
- 业(35315)
- 企(27195)
- 企业(27195)
- 方法(23435)
- 数学(20827)
- 数学方法(20545)
- 中国(20317)
- 农(17621)
- 财(14994)
- 贸(14154)
- 贸易(14145)
- 易(13922)
- 制(12564)
- 学(12050)
- 策(11440)
- 农业(11245)
- 业经(11161)
- 银(10396)
- 银行(10376)
- 地方(10078)
- 环境(10075)
- 行(10040)
- 和(9412)
- 资源(9376)
- 融(9085)
- 金融(9084)
- 及其(8931)
- 机构
- 学院(207321)
- 大学(205805)
- 济(91398)
- 经济(89559)
- 研究(77654)
- 管理(75648)
- 理学(63217)
- 中国(62582)
- 理学院(62508)
- 管理学(61460)
- 管理学院(61071)
- 京(45432)
- 科学(45217)
- 财(43203)
- 所(39805)
- 研究所(35801)
- 中心(35152)
- 农(33877)
- 财经(33255)
- 江(32195)
- 经(30349)
- 北京(29879)
- 经济学(28870)
- 范(28149)
- 院(28119)
- 师范(27943)
- 业大(27514)
- 农业(26350)
- 经济学院(25937)
- 州(25611)
- 基金
- 项目(129938)
- 科学(102012)
- 研究(97853)
- 基金(94479)
- 家(82848)
- 国家(82197)
- 科学基金(69085)
- 社会(61763)
- 社会科(58507)
- 社会科学(58497)
- 基金项目(47958)
- 省(47620)
- 教育(45124)
- 自然(43304)
- 自然科(42134)
- 自然科学(42124)
- 自然科学基金(41412)
- 划(41229)
- 资助(40691)
- 编号(39933)
- 成果(33989)
- 部(30358)
- 重点(29705)
- 发(28966)
- 课题(28593)
- 中国(26919)
- 国家社会(26333)
- 创(25853)
- 教育部(25829)
- 性(25660)
共检索到331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永福 邵兵家
中国耕地资源总供求量预测及平衡对策探讨陈永福邵兵家当前,中国不仅面临因人口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而引起的耕地资源不足,而且还存在着农产品的比较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的问题①。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市场经济国家间的贸易中,资源是通过从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术魁
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谭术魁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新时期土地管理必须更新发展思路,采取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保护耕地,在保持现在耕地总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赵华甫 秦静 孟媛
在对现阶段北京市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户行为及用地类型转化方向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在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应通过提高耕地收益来提高农户耕作积极性,并且要结合生态保护这一契机,以保护耕地生态功能来为耕地保护聚集人气,开创耕地保护的新局面,从而缓解耕地减少的状况,并针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耕地整理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大都市 生态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百明,周小萍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薛永森 严良政
1996年,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控制耕地快速减少的考虑,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政策出台后,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依然会继续占用耕地,而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那么未来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景将会如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年来各省(市、自治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情况及其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结合耕地后备资源状况,预测了未来各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趋势。结果表明:①我国各地区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差异悬殊,并且同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年均占用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两者相差近百倍;②采用3种模型对各省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进行趋势外...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各省 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预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新的预测,重点说明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不但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耕地预测,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格 刘爱民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与小麦具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中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的湖北、四川和东北麦区中的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在耕地资源有限并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主产区的小麦成本收益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小麦品质较差,小麦的耕地竞争优势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产量不断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效益较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产量下降会直接影响我国小麦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对建立的中国小麦供求平衡表分析,如...
关键词:
小麦 耕地竞争力 供求平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建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与我国的近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对将来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在对我国耕地变化状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效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政策效果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迁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关键词: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粮食供需平衡 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且其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惯性下降。耕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也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三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升级、基本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偏差有关。提出要充分利用补偿机制,真正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并对耕地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功能、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小橹 金晓斌 李洁 魏东岳 李朝旗 周寅康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的发展以及目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要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了由基础控制指标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组成的二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耕地占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细致、有效的考核体系是促进此项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蕊 孙萍 吴金希 张景奇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科 曹顺爱 韦仕川 陆张维
文章在分析现有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可转移发展权这一构想。重点诠释了可转移发展权的内涵、运作机理,确立了土地发展权转移市场机制的构建方案,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并对其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以往的耕地保护对于农民来说明显地缺乏经济激励和公平性,导致耕地保护的效果不佳。而土地发展权的引入及其转移制度的确立,不仅可以消除因规划造成的土地所有人之间的利益不均衡,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开发商的经济激励,而且还能够降低政府成本,这对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有着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发展权转移 耕地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文广 孔祥斌 廖宇波
我国南北地区耕地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在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利用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南北地区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都面临各自的难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建议从统筹规划南北地区耕地利用与保护格局等方面入手,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