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273)
2022(7813)
2021(7548)
2020(6140)
2019(14324)
2018(13818)
2017(26228)
2016(14413)
2015(16388)
2014(15946)
2013(16019)
2012(15469)
2011(14450)
2010(14705)
2009(13710)
2008(13729)
2007(12212)
2006(11155)
2005(10246)
作者
(42743)
(36019)
(35795)
(34301)
(23311)
(17125)
(15997)
(13966)
(13853)
(13031)
(12776)
(12099)
(11951)
(11868)
(11781)
(11142)
(10699)
(10517)
(10361)
(10173)
(9243)
(8836)
(8799)
(8337)
(8180)
(8139)
(7955)
(7676)
(7346)
(7289)
学科
(63116)
经济(63052)
(39589)
管理(39385)
(30238)
企业(30238)
方法(25472)
数学(22299)
数学方法(22047)
中国(20416)
(19449)
(15517)
贸易(15505)
(15213)
(14122)
(13958)
(13075)
业经(13058)
农业(12669)
(12435)
地方(11399)
环境(10836)
(10613)
银行(10587)
(10330)
(9899)
(9712)
金融(9711)
及其(9355)
(9198)
机构
大学(216977)
学院(215104)
(99216)
经济(97518)
研究(86159)
管理(79616)
理学(67695)
中国(66817)
理学院(66814)
管理学(65844)
管理学院(65422)
科学(50714)
(47950)
(44624)
(44032)
研究所(40775)
(39043)
中心(36852)
财经(34640)
(32291)
(31776)
经济学(31593)
(31120)
北京(30981)
业大(30791)
农业(30618)
(29242)
师范(29026)
经济学院(28411)
科学院(27040)
基金
项目(140343)
科学(111880)
基金(105344)
研究(101847)
(93905)
国家(93207)
科学基金(78049)
社会(66725)
社会科(63393)
社会科学(63382)
基金项目(53830)
自然(49875)
(49770)
自然科(48667)
自然科学(48650)
自然科学基金(47856)
教育(45476)
(44514)
资助(44319)
编号(39097)
(33176)
成果(32816)
重点(32630)
(31592)
中国(29620)
国家社会(29098)
(28295)
教育部(28106)
课题(28104)
创新(26688)
期刊
(111230)
经济(111230)
研究(69437)
中国(44779)
(35670)
科学(34668)
学报(33832)
(30998)
管理(30833)
大学(25574)
农业(24811)
学学(24102)
(22366)
金融(22366)
教育(20375)
经济研究(18681)
财经(17637)
技术(16268)
业经(15886)
(15473)
(15436)
问题(15028)
(14654)
国际(14377)
世界(13955)
资源(12449)
技术经济(10990)
现代(10108)
(9883)
统计(9495)
共检索到33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姜群鸥  殷芳  柯新利  屈瑞洁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用农田生产力估算模型(ESAP)估算耕地生产力,并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了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论文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实行集约化发展,适量放宽耕地资源配置;在农业主产区严格控制耕地转移,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在西部地区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祥征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利用覆盖中国国土的Landsat遥感数据,本文监测了1986-2000年间耕地的变化态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了耕地变化导致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研究表明,1986-200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265万公顷(或增加了2%),耕地的平均生物生产力下降了2.2%;研究还发现,耕地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造成显著影响。适度的耕地非农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为遏制这一转移趋势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超  颜长珍  秦元伟  闫慧敏  刘纪远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勇军  陆玉麒  
江西省人均耕地已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且近年来耕地流失的趋势还在加快。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国家基建占地、退耕还林、退耕还塘以及灾害毁地等几个方面。近10年来,江西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耕地流失特征。人均GDP较高的地区,耕地减少率反而低。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传统工业城市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占用耕地较少,而相对落后的几个城市的工业正在起步,表现出占用耕地较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江西省耕地减少的四大驱动因素,分别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退耕政策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控制人口数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开垦、复垦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是当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顾云松  
耕地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一国粮食安全度,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耕地生产力、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耕地压力指数进行评估,利用耕地生产力指数模型、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模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测算中美两国2000—2016年耕地生产力及耕地压力指数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整体水平。主要结论:(1)2000—2016年中美两国耕地生产力都有较大的提升,均出现正负波动变化,表明两国的耕地地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不稳定状态。(2)中美两国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波动均相对较小,始终高于1,表明其耕地粮食生产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始终低于1,表明其耕地粮食生产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生产的提升尚有较大空间。(3)中美两国耕地压力指数差距较大,美国的相对平稳,且基本趋近于1,呈安全状态;中国的变化相对明显,但均高于1,处于不安全状态。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耕地地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砚霞  王长青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P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9年间汉江流域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稳定性及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间汉江流域耕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10年间增长态势明显快于2011–2019年间。②汉江流域耕地NPP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79%的耕地NPP值介于400~600 g C·m~(-2)·a~(-1),集中分布在中上游河谷盆地;耕地NPP呈显著增加的区域占全流域耕地的53.20%,主要位于中上游河谷盆地和南阳盆地,呈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1.06%;耕地NPP变化稳定的区域集中在上游河谷盆地以及下游荆门、应城等地,不稳定区域主要位于十堰郧阳区、襄阳以及下游汉川、天门、武汉等地的城镇扩张区;流域耕地NPP未来将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③2001年–2019年汉江流域转入耕地占全流域耕地的0.56%,转出耕地占4.70%,转入耕地明显少于转出耕地,汉江流域及其三级流域耕地生产力均呈较显著的占补负平衡,且以唐白河流域最为突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亨明   尹小贝   傅之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提升粮食产能以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我国耕地保护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针对耕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树立新型耕地保护观、强化耕地科技支撑、提升耕地抗灾能力、提高耕地种粮效益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亚楠  张凤荣  谢臻  张天柱  李超  王秀丽  
[目的]通过分析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区试产量变化和耕地面积变化,研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策略。[方法]文章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量化对比分析2004年和2016年各农业生态小区的粮食单产,核算2004年和2016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果](1)相比2004年,2016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能力平均提高4. 96%。(2) 2004年和2016年全国平均耕地粮食单产能力实现率分别为49. 18%和52. 31%。(3) 2004年和2016年的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10. 70亿t和9. 59亿t,呈下降趋势。(4) 2004—2016年,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大于粮食单产能力变化。[结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粮食单产,但粮食单产提升不足以弥补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总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单产提升,必须同步推进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战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子怡  黄云  
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山丘陵区潜力值0.30.6;丘陵边缘山地区潜力值<0.3。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应基于耕地整理潜力予以分区并采取不同策略:对近期重点整理区,统筹安排项目配套政策及资金;对中期适宜整理区,通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对远期一般整理区,建立专项整理基金和拓宽耕地整理资金的筹措渠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亚捷  叶回春  张世文  郧文聚  黄元仿  
【目的】耕地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力构成要素及其影响机制、摸清耕地资源状况,对于把握耕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决策、实现耕地产能提升,特别是支撑省域土地整治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及经济投入、效益反馈等社会统计数据,建立构成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要素的指标体系。根据粮食作物单产对耕地生产力分级,并结合以往区划确定耕地生产力区。在深入剖析耕地生产力与其构成素要素之间的复杂、高维、非线性关系基础上,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U-矩阵面板以及变量位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雅兰  
耕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资源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从耕地保护制度、经济约束机制、农业技术支撑、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护策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同彪  刘云达  
吉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自从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来,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耕地生产力稳步提升。然而,关于耕地生产力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及其合理配置、运用,尚未形成有效的分析方法。依据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原理以及影响耕地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因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吉林省耕地生产力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鼓励推广农业科技和促进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是比单一地控制耕地面积减少、投入更多劳动力更为现实和直接的选择,也是促进耕地生产力经济效果优化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梁颖  王洪雨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