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6)
- 2023(13728)
- 2022(11528)
- 2021(10647)
- 2020(9166)
- 2019(21148)
- 2018(20360)
- 2017(38047)
- 2016(21166)
- 2015(23909)
- 2014(23729)
- 2013(23708)
- 2012(22351)
- 2011(20593)
- 2010(20446)
- 2009(19210)
- 2008(19315)
- 2007(17259)
- 2006(15022)
- 2005(13543)
- 学科
- 济(89575)
- 经济(89449)
- 管理(57435)
- 业(55164)
- 企(43042)
- 企业(43042)
- 方法(41800)
- 数学(37317)
- 数学方法(36967)
- 中国(25589)
- 农(24822)
- 财(22940)
- 学(21792)
- 贸(19806)
- 贸易(19800)
- 易(19328)
- 制(17971)
- 业经(17936)
- 农业(16426)
- 地方(14965)
- 银(14265)
- 银行(14194)
- 融(13772)
- 金融(13769)
- 环境(13646)
- 行(13582)
- 务(13209)
- 财务(13185)
- 财务管理(13151)
- 和(12952)
- 机构
- 大学(323775)
- 学院(317314)
- 济(134130)
- 经济(131678)
- 研究(117946)
- 管理(115650)
- 理学(100499)
- 理学院(99172)
- 管理学(97381)
- 管理学院(96787)
- 中国(87875)
- 科学(75829)
- 京(69544)
- 农(66823)
- 所(62655)
- 财(59693)
- 研究所(57830)
- 业大(54098)
- 农业(53597)
- 中心(52232)
- 财经(48332)
- 江(46349)
- 经(44086)
- 北京(43723)
- 经济学(42979)
- 范(42019)
- 院(41586)
- 师范(41466)
- 经济学院(38993)
- 科学院(36842)
- 基金
- 项目(216696)
- 科学(169379)
- 基金(160241)
- 研究(148206)
- 家(144832)
- 国家(143704)
- 科学基金(119696)
- 社会(96239)
- 社会科(91184)
- 社会科学(91157)
- 基金项目(84646)
- 省(81509)
- 自然(79416)
- 自然科(77618)
- 自然科学(77582)
- 自然科学基金(76262)
- 划(71559)
- 教育(67605)
- 资助(65281)
- 编号(56185)
- 重点(50301)
- 部(49199)
- 发(46241)
- 成果(45924)
- 创(44553)
- 科研(42722)
- 计划(42419)
- 创新(41992)
- 国家社会(41382)
- 教育部(40987)
- 期刊
- 济(140985)
- 经济(140985)
- 研究(90454)
- 学报(62808)
- 中国(60989)
- 农(59426)
- 科学(55020)
- 大学(45316)
- 财(45188)
- 学学(43050)
- 农业(40299)
- 管理(38948)
- 教育(27601)
- 融(26590)
- 金融(26590)
- 财经(24509)
- 经济研究(24077)
- 业(22712)
- 技术(22653)
- 业经(21151)
- 经(21126)
- 问题(19523)
- 贸(18241)
- 版(17607)
- 业大(16188)
- 国际(16040)
- 世界(15978)
- 资源(15780)
- 技术经济(15454)
- 科技(14942)
共检索到462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冠荣 刘桂英 谢花林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年下降,而化肥、农用柴油、农药、农膜和农业固定资产的集约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固定资产增幅最大;2区域尺度上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国家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一致;除劳动力集约度中部地区最高外,其他投入要素的集约度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3省域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变化方向,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集约度在上海、天津、...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集约度 Theil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全国1990-200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6年间,全国耕地投入强度呈现波动状态,利用程度表现频繁波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利用效率呈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GDP、农村劳动力工价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耕地利用集约度。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利用,通过合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和农业剩余劳力流动制度,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集约度 影响因素 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冲 姜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兆亮 杨子生 邹金浪
以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8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各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基础上,运用GIS、线性回归和泰尔指数系统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差异,并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⑴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和东北递减,但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位次整体下降,中部和西部则上升,东北相对稳定;⑵由泰尔指数可知,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总体差异较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⑶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受耕地资源状况(如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等)的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易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政策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实施耕地集约利用战略、提高耕地综合利用能力,理应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同时又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基本需求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选择。本文基于DEA模型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相比耕地生产率更能全面衡量现有耕地真实利用效率的指标—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规模报酬不变且投入导向的SBM-DEA模型,估算了1985~2008年中国各省份及四大区域的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受限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气候、生产技术、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教育程度、农业规模等环境因素对于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旻琪 张宇 杨奎 钟太洋
[目的]我国以“大棚化”为代表的耕地利用转型不断深入,意味着传统的露天耕作已逐渐被设施农业取代。少有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对耕地“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特别是其与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6和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对象分析了耕地利用“大棚化”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对2016年全国209个地级行政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①2006—2016年中国大陆耕地利用“大棚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②大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新型职业农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坡度有显著负向影响。③“大棚化”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与大棚用地面积的相同,而负向影响因素中新增了降水量、一产比重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结论]人口密度是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的重要拉力因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主动有效推进耕地利用“大棚化”转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全峰 严建文 瞿诗进 郭文昊
耕地利用效益是评估区域耕地利用协调程度的必要前提,也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区,依据耕地利用系统理论,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框架,运用综合评价法、探索性数据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整体上均呈现为由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向西部和北部低丘缓坡地形区减少趋势,社会效益则主要表现为由南部向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2)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高集聚主要在辽宁省南部以及北部黑龙江省县域范围分布,低集聚则集中分布在东部内蒙古和中部吉林省县域。3)从影响因素来看,黑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中气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作物复种指数是关键影响因素,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加显著。为更好的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需要把握乡村振兴协作、保护经营机制、农业综合措施和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1990年至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稳中有升;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应稳定并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土地整理实施的质量,改善耕地质量,并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和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农民收入和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芹 陈海 王国义
本文借助耕地集约利用思想研究高西沟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①时间尺度:高西沟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②空间尺度: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地块之间集约度存在差异,不同农户类型之间土地利用效率也存在差异;③地块的自然条件和自身家庭特征影响耕地利用程度。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时空分异 政策 农户行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金浪 杨子生
耕地投入量在不同农作物间配置格局转变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非常重要。论文在将农作物划分为谷物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蔬菜作物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耕地利用投入,并进一步分析了耕地利用投入及其内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利用投入从1998年的27.67×1010元增加到2011年的38.15×1010元,1999年起蔬菜作物投入超过谷物作物,我国耕地利用的投入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②耕地利用高投入的省份集中在黄淮海平原,低投入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耕地利用投入增长集中于北方和西南省份;③我国粮食主产省份的谷物作物投入比例大,东部沿海地区的蔬菜作...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农作物 种植结构 生产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黎黎 李子君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 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周勇 胡娟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秋 雷国平 杨厚翔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伟
[目的]通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耕地区位指数模型测算各子区域耕地面积的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文章运用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分析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分异;选取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科技5方面共12个指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时间变化来看,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整体呈现出递减趋势;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空间变化来看,总体来说,常州南部地区(溧阳区)为耕地密集区,北部(新北、钟楼、天宁、武进)为耕地稀疏区;从影响因素的效用来看,经济因素的影响效用大,尤其是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比重,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房屋竣工面积、公路里程。[结论]总体而言,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常州地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已基本得到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阳 刘慧芳 毕如田 续阳阳 杨静
[目的]矿农复合区耕地利用方式关系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对协调区域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方法]以晋城市泽州县长河流域22个村为研究区,基于385份有效农户问卷,选用mlogit多值选择模型分析影响矿农复合区农户耕地集约度的因素。[结果]矿农复合区不同农户类型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内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呈现人力资产型>矿农复合型>自然资产型>基本型>缺失型的规律。制约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因素包括农户家庭土地资源禀赋、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