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6)
- 2023(15999)
- 2022(14010)
- 2021(13430)
- 2020(11480)
- 2019(27240)
- 2018(27147)
- 2017(52403)
- 2016(28556)
- 2015(32897)
- 2014(33169)
- 2013(33000)
- 2012(30464)
- 2011(27659)
- 2010(27851)
- 2009(25836)
- 2008(25423)
- 2007(22461)
- 2006(19233)
- 2005(17039)
- 学科
- 济(119761)
- 经济(119641)
- 管理(78582)
- 业(75452)
- 企(61685)
- 企业(61685)
- 方法(60077)
- 数学(53157)
- 数学方法(52344)
- 农(31147)
- 中国(31039)
- 财(27740)
- 学(27216)
- 业经(23991)
- 贸(23298)
- 贸易(23288)
- 易(22671)
- 地方(21818)
- 农业(20655)
- 制(20176)
- 理论(19332)
- 和(18720)
- 环境(17608)
- 务(17520)
- 财务(17431)
- 财务管理(17388)
- 银(17020)
- 银行(16953)
- 技术(16819)
- 企业财务(16388)
- 机构
- 大学(418290)
- 学院(415228)
- 济(166923)
- 经济(163332)
- 管理(162750)
- 研究(142102)
- 理学(141435)
- 理学院(139794)
- 管理学(136966)
- 管理学院(136241)
- 中国(106449)
- 科学(91364)
- 京(90382)
- 所(73608)
- 财(72888)
- 农(71846)
- 研究所(67665)
- 业大(65265)
- 中心(63882)
- 财经(59342)
- 江(59140)
- 北京(57707)
- 农业(56988)
- 范(54603)
- 师范(54075)
- 经(53889)
- 院(51253)
- 经济学(50361)
- 州(48037)
- 经济学院(45517)
- 基金
- 项目(283439)
- 科学(221312)
- 基金(205631)
- 研究(202040)
- 家(180858)
- 国家(179462)
- 科学基金(152586)
- 社会(124942)
- 社会科(118385)
- 社会科学(118351)
- 省(109361)
- 基金项目(108424)
- 自然(101886)
- 自然科(99528)
- 自然科学(99502)
- 自然科学基金(97674)
- 教育(93444)
- 划(93353)
- 资助(87493)
- 编号(82174)
- 成果(66518)
- 重点(63996)
- 部(62802)
- 发(59750)
- 创(57718)
- 课题(56800)
- 科研(55022)
- 创新(54000)
- 教育部(53075)
- 大学(52713)
- 期刊
- 济(176265)
- 经济(176265)
- 研究(117955)
- 中国(76287)
- 学报(69676)
- 农(63890)
- 科学(63546)
- 管理(57081)
- 财(54472)
- 大学(51261)
- 学学(48191)
- 农业(44530)
- 教育(43479)
- 技术(36670)
- 融(31709)
- 金融(31709)
- 经济研究(29140)
- 财经(28138)
- 业经(27980)
- 业(24386)
- 经(24033)
- 问题(23175)
- 图书(22169)
- 统计(21891)
- 技术经济(21193)
- 资源(19924)
- 版(19718)
- 科技(19492)
- 策(19320)
- 理论(19299)
共检索到596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锐清 曹银贵
[目的]分析2000—2018年中国耕地利用变化的文献,对学者在研究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和模拟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各种方法在应用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分类统计法等。[结果]对于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而言,与主成分分析法组合的方法使用频率较高,基本适用于所有尺度,该方法可使复杂系统简单化、提高精度、有利于确定主要驱动因子,但一些重要的驱动因子难以经过统计学检验进入回归模型。对于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而言,BP神经网络模型适合于大尺度的模拟研究,该方法预测能力强但精度一般;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精度高,但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CLUE-S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小尺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结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的研究方法众多,但使用时相对单一且方法适用尺度的局限性较大。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的研究方法将逐渐朝着全定量的方向发展。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单一模型的使用,未来综合模型跨尺度融合将成为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研究方法将朝着双向、动态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杰 仉雅琼
耕地的总量与利用结构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本文根据统计数据资料,对辽宁省近20年来耕地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耕地面积总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等;耕地利用结构方面,粮经比呈现不稳定变化态势,其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控、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气候条件的保障以及社会需求变化及经济效益的拉动等作用。
关键词:
辽宁省 耕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安萍莉 严良政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度 规律 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王春华
引入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该方法可以使用多项投入和多项产出指标,弥补了当前对耕地利用效率测度只考虑单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不足;并将耕地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剖析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源泉;最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4年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732,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从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纯技术效率基本一致,这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同时各个行政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影响耕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华 王宵君 杜超 李纯 施璇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研究的重要内容,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多针对单一的城市区域展开,无法解释城市群地区,城市一体化战略指导下城市交互作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化、政策等主要人文因素,并将城市交互作用因素引入SD,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系统SD模型,运用1997~2006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检验,并对武汉城市圈2010~202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SD模型是有效的,两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差异性,说明城市交互作用是除经济、人口城市化等社会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裴彬 潘韬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要素的动态作用过程自LUCC相关研究计划开展以来一直是重点内容,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土地利用主体的决策过程和环境要素变化过程综合起来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变化,是实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地利用系统变化模拟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自然环境要素对土地利用主体决策的影响、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主体及主体间相互作用及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外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研究的模型尚不多见。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模拟方法综合了土地利用变化中空间变化和主体决策过程,适合于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和多尺度现象。本文在对国际上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的相关进展、模拟平台等分析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开展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勇军,陆玉麒
江阴市耕地呈逐年不断减少的趋势 ,而且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探寻江阴耕地减少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 ,根据因子分析法的主因子载荷系数的含义 ,对江阴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估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位欣 刘耀林 姚鹏
研究目的:解决目前驱动力分析中多元统计方法存在的多义性和局限性。研究方法: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引人Metropolis接受准则,并以PRESS值的大小作为判断变量组合优劣性的指标。研究结果: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所计算的PRESS值最小,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最大。研究结论: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搜索出的变量组合具有更完备的目标变量表达性,是一种较实用的变量筛选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若梅
以界定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为起点,采用耕地粮食生产率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方法衡量耕地的生产可持续性,以单位耕地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对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进行调整衡量耕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利用统计数据、以基期与报告期的时间尺度和分省份的空间尺度实现可持续性的测度。研究发现:(1)以耕地粮食生产率测量的全国耕地生产可持续性呈现出递增趋势,但以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调整后的耕地生态可持续性明显低于生产可持续性;(2)耕地生产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明显,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稳定性和递增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意味着差异性的耕地保护政策会更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甘红 刘彦随 王大伟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状况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的驱动力作用必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中国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了以省域为单元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相关人文因子的数据库,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与人文因子的定量关系,从中筛选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措施,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戈大专 龙花楼 杨忍
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转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城乡转型发展。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特征,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林地转型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人均耕地面积视角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由不断下降到逐步上升的趋势性转折过程。基于全国10km栅格分辨率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中国71%的耕地覆盖区人均耕地面积由逐步下降转型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建军 王立刚 唐华俊 李红 Changsheng Li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方法,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模型,研究了东北三省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状况,及其在现行农田管理措施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1998年为例,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0-30cm土层)约为124 348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8.4%、25.5%和16.1%;在目前的农作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的负平衡,每年净丢失有机碳3122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9.3%、25.9%和14.8%;单位面积耕地SOC年减少量高达2.05 t·ha-1,黑龙江、吉林耕地SOC丢失最严重。增加秸秆还田比例,提倡免耕和人畜粪便还田,增...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土壤 有机碳 模拟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林宁 吴丽 江奇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磊 杨昆 赵俊三
为促进云南省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全域宏观尺度视角,以1999—2008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种LUCC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是云南省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园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年均增长速率最快,分别达2.92%、2.78%和1.36%;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快速减少,年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55%和0.47%,其中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94 257.27 hm2、118 028.67 hm2和58 355.38 hm2;从土地开发利用率看,均值维持在84.73...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古琳 程承旗
综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Agent模型的复杂系统模拟预测功能,论文尝试解决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问题,以期对科学制定城市与区域规划有所裨益。在典型Agent模型"Repast3.0"基础上,构建了Repast与Openmap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预测原型系统。基于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结果表明,GIS-Agent一体化技术是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分布变化的一种可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