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2)
- 2023(11158)
- 2022(9488)
- 2021(9103)
- 2020(7683)
- 2019(18051)
- 2018(17492)
- 2017(33919)
- 2016(18551)
- 2015(21296)
- 2014(21110)
- 2013(21243)
- 2012(20153)
- 2011(18414)
- 2010(18477)
- 2009(17428)
- 2008(17463)
- 2007(15702)
- 2006(13706)
- 2005(12388)
- 学科
- 济(81459)
- 经济(81388)
- 管理(54498)
- 业(52735)
- 企(40743)
- 企业(40743)
- 方法(37736)
- 数学(34152)
- 数学方法(33850)
- 农(24654)
- 中国(23610)
- 财(21099)
- 贸(18705)
- 贸易(18699)
- 易(18309)
- 业经(16055)
- 制(15966)
- 农业(15877)
- 学(15335)
- 地方(14064)
- 策(13642)
- 银(13070)
- 银行(13049)
- 环境(12509)
- 行(12493)
- 融(12031)
- 金融(12029)
- 务(12025)
- 财务(11995)
- 财务管理(11967)
- 机构
- 大学(273352)
- 学院(272338)
- 济(124912)
- 经济(122632)
- 管理(105340)
- 研究(98386)
- 理学(90294)
- 理学院(89310)
- 管理学(88086)
- 管理学院(87564)
- 中国(76828)
- 京(57994)
- 科学(57243)
- 财(56176)
- 所(50376)
- 农(48727)
- 研究所(45699)
- 中心(44758)
- 财经(44229)
- 江(40355)
- 经(40316)
- 业大(39661)
- 经济学(39277)
- 农业(38471)
- 北京(36976)
- 经济学院(35485)
- 院(34723)
- 范(34444)
- 师范(34158)
- 财经大学(32610)
- 基金
- 项目(176522)
- 科学(139776)
- 基金(130681)
- 研究(129690)
- 家(113992)
- 国家(113102)
- 科学基金(96105)
- 社会(84464)
- 社会科(80238)
- 社会科学(80217)
- 基金项目(67718)
- 省(65888)
- 自然(60640)
- 自然科(59153)
- 自然科学(59133)
- 教育(58928)
- 自然科学基金(58156)
- 划(56507)
- 资助(54897)
- 编号(51556)
- 成果(42569)
- 部(41331)
- 重点(39960)
- 发(38726)
- 创(36244)
- 国家社会(35897)
- 课题(35757)
- 教育部(35399)
- 中国(34121)
- 创新(34060)
- 期刊
- 济(135135)
- 经济(135135)
- 研究(83225)
- 中国(53005)
- 农(44156)
- 财(43026)
- 学报(40376)
- 科学(38836)
- 管理(37143)
- 农业(30493)
- 大学(30462)
- 学学(28707)
- 融(27080)
- 金融(27080)
- 教育(24383)
- 经济研究(22929)
- 技术(22342)
- 财经(22134)
- 业经(20826)
- 经(19150)
- 问题(18442)
- 业(17639)
- 贸(17571)
- 世界(15513)
- 国际(15277)
- 技术经济(14638)
- 统计(13481)
- 版(12395)
- 资源(12372)
- 理论(12371)
共检索到41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陈志刚 唐健 赵雲泰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政策调控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德尔菲法量化了耕地保护政策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的耕地、劳动力、化肥、农业机械等传统投入影响因素对粮食总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贡献作用;同时,粮食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耕地保护政策强度等市场与政策因素也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并且其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劳动力;其中,耕地保护政策强度每加强1%,则粮食总产量可提高0.023%;但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与粮食价格指数的影响均大于耕地保护政策强度,且粮食价格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永欢 许憬秋 郭瑞雪 陈霈弦 王楠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母体,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经历了“两增四减”6个发展阶段,耕地保有量长期稳居世界前列,但水土空间不匹配,优质耕地被占用,人地矛盾依然突出,耕地保护面临“非农化”“非粮化”的威胁。粮食单产显著提升,总产实现跨越式增长,但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大。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强化耕地保护,健全耕地补偿机制,加强后备耕地的战略储备和优先恢复东南部的可恢复耕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能。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李倩倩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项骁野 王佑汉 李谦 曾琨 魏昕玥
[目的]分析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学科分布,不同机构、作者合作关系,寻找研究核心,挖掘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历程,推动耕地保护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EI、北大核心、CSSCI、CSCD来源期刊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可视化图谱。[结果]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是集自然、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呈“大分散,小团体”格局。研究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展开,研究热点从早期对粮食种植、粮食产量向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主产区保护转变。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拓展—成熟”阶段,从早期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理论和现象的初探,到现在创新性、前瞻性成果服务社会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结论]今后需加强不同学科、机构、人员合作;挖掘小尺度下耕地变化与粮食产生存在的联系与机理,利用大数据、遥感、数理模型对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时空演化精准分析。从理论方法、政策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更有具有战略性的耕地保护方案,满足人民粮食需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文华 肖飞 王娜萍
<正>核心提示本文从粮食安全视角入手,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以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价格、进出口和消费情况,分析了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差异和耕地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近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粮食进出口国家集中度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同时,粮食进口量仍在增长、对外依存度仍在攀升。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愈发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若梅
以界定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为起点,采用耕地粮食生产率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方法衡量耕地的生产可持续性,以单位耕地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对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进行调整衡量耕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利用统计数据、以基期与报告期的时间尺度和分省份的空间尺度实现可持续性的测度。研究发现:(1)以耕地粮食生产率测量的全国耕地生产可持续性呈现出递增趋势,但以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调整后的耕地生态可持续性明显低于生产可持续性;(2)耕地生产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明显,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稳定性和递增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意味着差异性的耕地保护政策会更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正山
一些学者认为,粮食产量低于一定的数量,就意味着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或者存在粮食危机;播种面积低于一定的数量,意味着中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但本文认为,建国以来的数次粮食价格上涨,与耕地面积没有直接关系。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政策、投入等因素,而非耕地面积。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者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保障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禁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泽良 陈卫洪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最基本物质投入,耕地面积的多少直接关系粮食产量。粮食生产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心稳定的战略产业,因此,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耕地保护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出发,通过探讨耕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土壤污染严重、耕地保护利用规划执行不到位等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因素或问题,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视域下的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保护利用 发展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月水
一、粮食与耕地的关系及保护耕地紧迫性1、粮食与耕地的关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及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粮食与耕地的关系,始终贯穿着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乃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2007年"粮食海啸"引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我们对粮食安全进行一定的反思。迄今为止,立足于自给的中国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不断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需要确立以"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为核心的农地保护政策,选择"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并积极拓展和利用海外农地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健 陈志刚 赵小风 黄贤金
研究目的:讨论和评析茅于轼先生在其主持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中所提出的若干观点,以澄清我们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相关认识。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仅从经济分析角度评价中国的耕地保护政策是不科学的;(2)应该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包括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学体系;(3)对未来粮食缺口的预测必须科学合理;(4)房价问题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将其归咎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研究结论:茅于轼先生的研究在立论基础、分析过程和结论提出等方面都存在缺陷。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评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经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对粮食生产与贸易进行保护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一种特殊政策。但是 ,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粮食保护政策 ,必然会扭曲市场运行机制 ,削弱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不利于增强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粮食贸易 粮食生产 贸易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晋科 张凤荣 张琳 张迪 吴初国 孔祥斌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 耕地 中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玉平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涛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解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四因素(规模、结构、强度、程度),结果表明:1978—2012年,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累积效果表现为强度效应最大,结构效应和程度效应其次,规模效应最小。其间,造成粮食增量的强度效应逐步减弱,程度效应由负转正并渐强;造成粮食减量的结构效应逐步加大,规模效应后期显著放大。1996—2008年,粮食生产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空间转移,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城镇密集,耕地利用结构变化与规模变化对粮食的减量效应更为明显,甚至有复种下调出现程度负效应,而耕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粮食的增量效应相对较小,内陆农区耕地利用效应...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利用效应 LMDI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