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5)
2023(11563)
2022(10113)
2021(9772)
2020(8124)
2019(19090)
2018(18796)
2017(36071)
2016(19454)
2015(22222)
2014(21965)
2013(21979)
2012(20068)
2011(18262)
2010(17916)
2009(16256)
2008(15751)
2007(13271)
2006(11587)
2005(10205)
作者
(55567)
(46133)
(45529)
(43531)
(29462)
(21956)
(20755)
(18308)
(17611)
(16271)
(15743)
(15634)
(14587)
(14427)
(14205)
(14051)
(13704)
(13497)
(13121)
(12926)
(11308)
(11274)
(10868)
(10421)
(10220)
(10193)
(10089)
(9979)
(9152)
(9044)
学科
(80435)
经济(80344)
管理(53480)
(50467)
(40966)
企业(40966)
方法(38481)
数学(33851)
数学方法(33523)
中国(24232)
(20773)
(18279)
(17185)
(16451)
贸易(16442)
业经(16441)
(16069)
地方(14657)
农业(13868)
(13770)
环境(13389)
(12934)
理论(12021)
技术(11609)
(11511)
银行(11478)
(11235)
财务(11176)
财务管理(11160)
(10991)
机构
大学(280108)
学院(274967)
(115907)
经济(113625)
管理(111584)
理学(97388)
研究(97166)
理学院(96292)
管理学(94774)
管理学院(94294)
中国(72631)
(60823)
科学(59194)
(49560)
(48528)
研究所(44641)
中心(42598)
(41652)
财经(40867)
业大(40026)
北京(39281)
(37525)
(36465)
(36393)
师范(36179)
经济学(35380)
(35119)
农业(32659)
经济学院(31953)
财经大学(30716)
基金
项目(193357)
科学(152710)
基金(142751)
研究(141728)
(124559)
国家(123592)
科学基金(105992)
社会(90223)
社会科(85509)
社会科学(85484)
基金项目(75805)
(71526)
自然(68730)
自然科(67145)
自然科学(67129)
自然科学基金(65952)
教育(64025)
(61610)
资助(59471)
编号(56662)
成果(46040)
(43864)
重点(42864)
(40918)
(39584)
课题(38532)
教育部(37806)
国家社会(37682)
创新(36974)
科研(36894)
期刊
(120708)
经济(120708)
研究(83823)
中国(50186)
学报(42575)
科学(41234)
管理(39832)
(37322)
(34623)
大学(32307)
学学(30283)
教育(28718)
农业(26968)
技术(22225)
(20976)
金融(20976)
经济研究(20052)
财经(19387)
业经(17857)
(16541)
问题(15951)
图书(14962)
(14505)
理论(13728)
(13320)
技术经济(13304)
科技(13169)
资源(13118)
世界(12989)
实践(12400)
共检索到394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董明英  王晓军  
探究老龄人口健康受损进展的规律对实施健康老龄化政策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构建了老年人健康受损进展模型和健康状态转移模型,基于2014~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老年人健康受损进展规律和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健康受损进展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的健康状态呈现出从健康到患病,从患病到功能受限,从功能受限到失能逐步递进的规律性;相比而言,女性具有生存优势,男性具有健康优势;城镇老年人的失能持续时间更长,其在基本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的停留时间约为乡村老年人的1.21倍;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在健康受损过程中享有更多的健康,其在健康状态的持续时间平均为未与配偶同住老年人的1.23倍,在基本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的持续时间仅为未与配偶同住老年人的88.6%。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恢复情况变差,8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恢复能力几近丧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龚强  王威  
"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老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关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老龄健康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璐  王璐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8)数据,选取老年人帮子女做家务、照料孙子女、工作等9项活动构建代表“生产性老龄化”的综合指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科学识别中国“生产性老龄化”的健康绩效。研究发现,参与“生产性老龄化”活动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这一效果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当“生产性老龄化”活动的参与频率为低程度和中等程度时,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提升效果更好,但从心理健康层面来看,当帮子女做家务和工作的频率为中等程度时,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生产性老龄化”活动参与数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呈倒U形分布,同时参与2~3项“生产性老龄化”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提升效果最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璐  王婉莺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系统性构建出由严格到宽松的三个层次健康老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年龄效应、队列效应等对分层健康老龄指标体系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健康老龄指标对老年人生存持续时间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满足健康老龄分层约束从严格至宽松的老年人占比分别为7.6%、29.5%和59.3%;第二,健康老龄指标具有显著的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存在个体健康累积优势,但女性和农村老人处于健康劣势;第三,虽然代际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显著改善,但慢性病指标存在代际恶化趋势;第四,随着健康老龄分层的提升,老年人的生存持续时间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改善,并存在长期持续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钰晓   赵绍阳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背景下,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多个城市积极开展长期照护保险(以下简称长照险)制度试点建设,长照险实施能否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某长照险制度试点城市申请人员数据以及回访数据,从两个层次考察长照险的健康价值。首先,采用精确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照险实施对失能人员死亡率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申请调查和回访调查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分析政策实施对失能人员失能轨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照险实施能显著降低失能人员死亡率、延长寿命,并有效延缓健康状况恶化进程。组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中轻度失能人员进行早期干预十分必要。为此,本文建议试点城市应逐步构建从重度失能到健康的连续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并为功能严重衰退的失能老人提供包含更多医疗健康相关的专业化社会支持上门服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卓唯佳  
“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之所以让世人惊恐不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其历史根源以及缺乏与之相适宜的养老体系。“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反映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康奇迹。我国目前规模巨大的老龄人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口预期寿命革命引起的,而健康奇迹则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伟大成就。中国健康奇迹成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老龄化这一“中国之问”,而要成功实现中国养老奇迹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治”,同样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养老体系。然而,适宜于“未富先老”国情的中国式养老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而非资本为中心,汲取健康奇迹的宝贵经验与医疗体系市场化的惨痛教训,重塑公平适宜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为政府、有爱家庭、有情社区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是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人类认识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从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解释,产生机制的认识到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人口老龄化成为现代人口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老年学、社会老年学、医学老年学、老化经济学等一系列老龄科学。在发达国家,随着生育率降到很低的水平,老年死亡率的下降即长寿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老年人在较长的预期寿命中,需要照料、医疗的程度提高,参与社会经济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活得长并不必然活得好。因此,老年医学和人口学家在探索人类衰老奥秘的同时,对如何长寿而健康的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加以研究。在人类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科学进步对生命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的基础上,“健康的老龄化”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被提了出来。近20年来,“健康的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苗  柴培培  
目的:分析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为人口老龄化视域下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方法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的协调关系。结果:(1)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和财政拨款,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的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提升,纯技术效率均值下降。(2) 2018—2019年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整体协调发展度优于2015—2017年;各省份协调发展度呈现相对稳定、缓慢下降、逐步上升、上下波动等多形态现况。结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有影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不均衡;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协调发展度有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洵  
“健康老龄化”传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撰文从各种角度对之进行探讨。鉴于目前在对“健康老龄化”的看法和提法上还存在一些歧义,笔者在此试图对两年来有关“健康老龄化”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做一综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 “健康老龄化”研究溯源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一语在国外最早出现于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当时大会把“健康老龄化决定性因素”列为老龄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课题。此后的世界性老年学会议和世界卫生大会也曾从各种角度强调了“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而我国对于“健康老龄化”的实际研究,最早开始于1990年,首都医学院附属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承担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即p23项目),其中的健康部分即参考87年世界卫生大会关于“健康老龄化决定性因素”的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荣荣  郝磊  
结合健康与劳动力供给格局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5年的全国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反映中老年人力资本最基础的因素——健康,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克服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良好的健康状况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健康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交互影响,劳动供给时间增加能够改善健康;不同户口状态下,健康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超  王戎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伴随老龄化人口健康状况下降,这将进一步恶化劳动供给问题。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寻如何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研究发现:在微观家庭层面,健康冲击会降低个体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时间。非稳定型单位的职工更容易遭受健康冲击而增大其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当受到健康冲击时,男性比女性、农村比城市劳动者劳动参与率降幅更大。在宏观省份层面,不良健康状况在规模上通过规模企业数量的减少导致该地区就业率的降低,在质量上通过挤出教育资本投入降低劳动者学历水平。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稳定型单位职工和男性劳动者,更应切实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应用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1992年"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数据,估计了OLS,Probit,Tobit和GeneralizedTobit模型。数据分析和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男性老年人口比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好;农村老年人口比城市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好;年龄与老年人口的自理能力分值为负相关关系;而老年人口没有患慢性病的事件与年龄之间呈"U"型关系;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教育程度对城市老年人口患慢性病的概率和数量的影响相对更大。总的来说,少数民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与汉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孩子数量多的老年妇女患慢性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户均收入水平对城乡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农村,这一影响相对更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在未来各国人口严重老龄化并向高龄化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功能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必须以健康老龄化为前提;健康老龄化要升华为健康的老龄社会。健康的老龄社会应该是对老年人有所保障,发挥社会生产功能,保证社会成员(包括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和家庭的代际关系协调等等。健康的老龄社会不是纯理想主义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