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4)
2023(16187)
2022(13754)
2021(12976)
2020(10862)
2019(24929)
2018(24263)
2017(45518)
2016(25141)
2015(28465)
2014(27946)
2013(27531)
2012(25361)
2011(23076)
2010(22769)
2009(20407)
2008(19680)
2007(16764)
2006(14569)
2005(12728)
作者
(73245)
(61157)
(60611)
(57602)
(38789)
(29250)
(27272)
(24051)
(23371)
(21424)
(20755)
(20742)
(19273)
(19116)
(18818)
(18765)
(18487)
(18177)
(17379)
(17369)
(15417)
(14941)
(14685)
(13727)
(13652)
(13401)
(13400)
(13391)
(12171)
(12026)
学科
(95645)
经济(95533)
管理(66343)
(63535)
(51089)
企业(51089)
方法(44839)
数学(39342)
数学方法(38967)
中国(31151)
(26615)
(22561)
(22277)
业经(20700)
(20317)
贸易(20307)
(19817)
农业(17789)
地方(17307)
(16312)
技术(16167)
理论(15853)
环境(15466)
(15193)
教育(14257)
(13993)
银行(13923)
(13518)
(13512)
金融(13511)
机构
大学(354432)
学院(350950)
(140619)
经济(137811)
管理(135520)
研究(125743)
理学(118521)
理学院(117106)
管理学(115062)
管理学院(114454)
中国(90505)
科学(80125)
(76368)
(64376)
(64033)
(60080)
研究所(59670)
业大(57397)
中心(55266)
农业(50806)
财经(49408)
(48732)
北京(48521)
(48099)
师范(47557)
(45364)
(45106)
经济学(42665)
技术(39633)
(38957)
基金
项目(249598)
科学(195823)
基金(181356)
研究(178917)
(162087)
国家(160501)
科学基金(135197)
社会(112339)
社会科(106376)
社会科学(106347)
基金项目(96364)
(95575)
自然(89190)
自然科(87125)
自然科学(87096)
自然科学基金(85560)
教育(83727)
(83127)
资助(74079)
编号(71747)
成果(57310)
重点(57031)
(55776)
(53553)
(52021)
课题(50597)
创新(48580)
科研(48167)
教育部(47443)
国家社会(46607)
期刊
(144736)
经济(144736)
研究(101060)
中国(67925)
学报(64244)
(57539)
科学(56943)
管理(47581)
大学(47527)
教育(45151)
学学(44796)
(42844)
农业(40361)
技术(31719)
(25364)
金融(25364)
经济研究(24664)
财经(23645)
业经(22586)
(22020)
(20324)
问题(19032)
科技(18565)
图书(18300)
(17471)
业大(17080)
(16388)
技术经济(15963)
世界(15654)
资源(15599)
共检索到503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文文  王忠军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一批出版的10本传记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中国情境下,老科学家职业使命感的内涵结构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职业使命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动机,老科学家均具有较高的职业使命感;(2)老科学家的职业使命感是在个体的内省反思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受到个人自身因素、组织、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存在"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的交融关联。研究合理利用了"采集工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职业使命感的本土化概念,并拓展了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丽  丁世青  谢立新  陈维政  
职业使命感作为当代组织管理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从员工层面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少关注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于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当匮乏。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职业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但由于过分坚持原则而缺乏灵活和弹性以及心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不协调,极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对于职业使命感的追求和践行是否兼有两面性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整合组织支持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从组织外部情景因素与员工认知状态相互作用的视角,运用Spss 19. 0和Amos 19. 0对305份两个时间节点的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探讨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职业使命感对员工的正负影响,以及未来工作自我在组织支持与职业使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揭示组织支持影响员工职业使命感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正向影响;未来工作自我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正向影响;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会导致更高的工作角色冲突;职业使命感在组织支持与工作投入和角色冲突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在组织支持与职业使命感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未来工作自我的认知越积极、越清晰,越会促进组织支持对职业使命感的正向影响;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将目前主要从员工层面探讨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延伸和拓展到组织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关于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组织支持促进和激发员工职业使命感会因未来工作自我的不同而存有差异,这为管理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拓展和深化了职业使命感影响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和深入认识职业使命感的双重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史冬波  张子江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科学家为样本,构建其职业经历数据,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入选人才计划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发现,入选长江计划促进了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在入选长江计划5年内,科学家更多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也更多地向排名级别更低的高校流动。[创新/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回归模型而非描述性分析;研究结论为认知人才计划对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角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叶锦涛  何光喜  
公众对科学家的系统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风险情境下发挥着提高风险治理效率、稳定社会心态等特殊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在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化。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对科学家给予了高度信任,个人的科学素养、媒介使用、信息获得、社会网络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科学素养较高者、希望媒体传播正能量者更信任科学家,而频繁使用互联网媒体者、获知科学家负面信息者、网络中有科学家成员者和相信谣言者则对科学家更加不信任。这些结论呼应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在"常态社会"情境中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在风险事件情境下也对科学家信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水平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越大的人对科学家信任水平也越高。疫情冲击还对公众对科学家信任形成机制起到调节作用,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社会群体在科学家信任问题上的分歧,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就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盛怡瑾  赵勇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与知识传承密切相关,具有历时性、系统性和评价功能,蕴含大量可挖掘的信息和价值。系统梳理科学家学术谱系的相关研究,揭示学术谱系的价值及潜力,为该主题研究及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学术谱系的内涵进行辨析,从数据采集、导学关系识别、结果可视化等方面总结学术谱系的构建方法,并将目前学术谱系的测度研究按照测度指标及方法和测度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学术谱系在包括情报学在内的多个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潜力,未来应重点关注数据来源、平台建设和主题拓展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雪  厉杰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职业建构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分阶段收集215份员工数据,对员工使命感与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员工的使命感对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职业承诺在使命感与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授权型领导会调节员工的职业承诺在使命感与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之间的中介作用,当领导的授权水平较高时,员工的使命感通过职业承诺影响其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显著,而在领导的授权水平较低时该中介作用不显著。最后,本文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剑虹  潘枫  
选取从1889年到1930年间出生的35位中国近现代杰出自然科学家(院士)进行历史测量学研究。通过考察家庭背景变量和职业生涯变量两方面内容来了解院士的创造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特殊的家庭地位、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正规而高质量的大学教育以及学习和工作中的贤明指导者对杰出科学家的创造性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杰出科学家创造力高峰的时间有推迟的趋势,但其影响力的时间却提前了,创造力亦呈提高的趋势,不过这种发展趋势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完成正规训练的年龄则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据此,提出相应的几点教育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彬  田启涛  
新时代员工更加注重职业使命感的追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探讨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职业使命感产生影响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依据,研究通过工作重塑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服务型领导与员工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了自我验证努力和自我管理失败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一家上市科技公司398名员工的三阶段调查对以上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总体上支持本研究的理论预期。这将有助于理解组织情景因素、员工个人特征及行为习惯与其职业使命感之间的关系,指导管理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满足其个人需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根祎   徐静休  
职业使命感是现代社会个体追寻精神财富与生命意义的重要表征,需要进一步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研究边界,探讨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以意义建构理论和个体-组织契合理论为基础,本研究探索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工作重塑的中介效应以及精神型领导的调节效应。通过两阶段跟踪调查法收集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追寻职业使命感会促进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重塑水平,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在追寻职业使命感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而精神型领导显著调节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创新性地探索处于追寻职业使命感状态员工的职业行为影响机制,深化职业使命感理论研究的同时,亦为企业提升员工工作投入水平提供相应的实践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汝鹏  苏竣  
归纳了科学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以863计划为例探讨了中国科技决策中科学家影响力的演变动因,发现知识、价值和制度是认识科技决策主体互动的核心变量。指出科技决策机制应匹配决策中的知识供求,体现必要的价值诉求,促成价值共识;应对那些提供亟需知识、代表主导价值的参与者赋予更大的决策权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瑞花  俞以勤  韩露  王晓山  韩晶  
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管理为例,探讨科技名人档案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专属性和学科局限性、稀有性和珍藏价值、文献载体的多样性这3个特点基础上,提出借鉴档案知识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的思想。然后,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揭示和知识库建设4个方面探讨了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锦涛   何光喜   张文霞  
本文采用“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形象调查数据(2007—2021)”分析和考察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21年,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经历了先下降(2007—2017)后上升(2017—2021)的过程,整体变迁趋势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科学素养、与科学家的社会距离和科学兴趣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在变迁方面,有科学兴趣和较高科学素养的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进一步理解和透视我国科学家形象变迁状况有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坦  黄金霞  张建勇  黄永文  
[目的/意义]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璐  霍国庆  李慧聪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