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4)
- 2023(15484)
- 2022(13113)
- 2021(12375)
- 2020(10738)
- 2019(24881)
- 2018(24191)
- 2017(46084)
- 2016(24780)
- 2015(28236)
- 2014(27961)
- 2013(27795)
- 2012(25696)
- 2011(23145)
- 2010(22924)
- 2009(21351)
- 2008(21278)
- 2007(18582)
- 2006(15798)
- 2005(13971)
- 学科
- 济(105609)
- 经济(105487)
- 管理(67867)
- 业(67834)
- 方法(53589)
- 企(53324)
- 企业(53324)
- 数学(47925)
- 数学方法(47327)
- 农(29657)
- 中国(28374)
- 财(26956)
- 贸(21772)
- 贸易(21765)
- 学(21704)
- 业经(21239)
- 易(21210)
- 农业(20392)
- 制(18009)
- 地方(17924)
- 务(16731)
- 财务(16679)
- 财务管理(16639)
- 融(15852)
- 金融(15848)
- 企业财务(15801)
- 银(15614)
- 银行(15565)
- 理论(15546)
- 和(15461)
- 机构
- 大学(364842)
- 学院(360207)
- 济(152059)
- 经济(149345)
- 管理(138837)
- 研究(122029)
- 理学(121200)
- 理学院(119817)
- 管理学(117659)
- 管理学院(116987)
- 中国(91842)
- 京(75882)
- 科学(74727)
- 财(68058)
- 农(61267)
- 所(61243)
- 中心(56343)
- 研究所(56252)
- 财经(55797)
- 业大(54395)
- 江(51107)
- 经(50926)
- 农业(48673)
- 经济学(48440)
- 范(47631)
- 北京(47268)
- 师范(47114)
- 经济学院(43976)
- 院(43400)
- 财经大学(41785)
- 基金
- 项目(247298)
- 科学(195999)
- 基金(183411)
- 研究(177371)
- 家(160795)
- 国家(159523)
- 科学基金(136872)
- 社会(114960)
- 社会科(109056)
- 社会科学(109026)
- 基金项目(96391)
- 省(93848)
- 自然(88803)
- 自然科(86849)
- 自然科学(86818)
- 自然科学基金(85328)
- 教育(83021)
- 划(80537)
- 资助(75889)
- 编号(69888)
- 成果(57197)
- 部(56469)
- 重点(56271)
- 发(52386)
- 创(51160)
- 国家社会(48961)
- 教育部(48682)
- 科研(48348)
- 课题(48225)
- 创新(47973)
- 期刊
- 济(154969)
- 经济(154969)
- 研究(101033)
- 中国(63326)
- 学报(59003)
- 农(54568)
- 科学(54307)
- 财(52107)
- 管理(47831)
- 大学(44859)
- 学学(42332)
- 农业(37573)
- 教育(35777)
- 技术(30082)
- 融(30032)
- 金融(30032)
- 财经(27364)
- 经济研究(26295)
- 业经(24204)
- 经(23516)
- 问题(21064)
- 业(20621)
- 贸(19241)
- 统计(19148)
- 版(18190)
- 技术经济(17487)
- 策(17060)
- 世界(17036)
- 国际(16281)
- 图书(15974)
共检索到512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贫困 代际与家庭支持 社会福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平
东北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不同于老、少、边区和山区,致贫因素更为广泛和分散。文章从收入、支出和社会保障3个方面设立了11个影响贫困的具体指标,建立综合多维致贫因素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分析其致贫因素和贫困程度,并利用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得出劳动力质量因素、农用机械拥有因素、交通工具因素、省内就业因素是影响贫困的主要成分,依据回归分析结果为东北地区的精准脱贫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致贫因素 精准扶贫 主成分分析 OLS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瑜 李政宵 马敏
在精准扶贫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作为规模庞大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特殊性群体,如何精准识别老年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用AF方法从健康、经济保障、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4个维度构建了老年多维贫困指数(MPI),并分城乡、省份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应用比例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和二值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多维贫困在社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致贫因素。研究发现:老年多维贫困在健康、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城乡差异最大;整洁无污染的社区环境、健全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有助于降低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而教育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众多的老年群体更易陷入多维贫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陈利斯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1年的连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儿童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贫困持续时间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从动态视角分析了中国儿童的跨期贫困状况、城乡差异及其致贫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贫困临界值为0.3,贫困持续期为3期时,全国49.55%的儿童陷入长期多维贫困,且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儿童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地区;在儿童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儿童入学、家庭照顾、时间自由和信息获取在不同持续期内对儿童多维贫困的综合贡献度超过70%。在影响儿童长期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人口数、社会关系、家庭收入以及区位因素对儿童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儿童贫困 长期多维贫困 动态性 致贫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长期多维贫困指数不仅能测度家庭贫困程度,还能反映贫困家庭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更高,但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延长,城乡贫困家庭的平均被剥夺深度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相对于农村更为严重;户籍制度能解释城乡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差异的43%,且能解释城乡贫困家庭的贫困不平等程度的17...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首先对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两个标准进行了讨论,分别测度了收入标准下的收入贫困率和三维标准下的多维贫困率。又进一步设计了覆盖率、漏入率和漏出率指标,来反映两个标准下贫困家庭识别、瞄准结果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两个标准将家庭的贫困分为四种类别,分析了与双非贫困家庭相比,不同贫困类型的家庭背后致贫因素的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一维与多维标准下所识别的贫困家庭不完全吻合,其背后的致贫因素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逐渐将两个标准联系起来精准识别贫困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关联性 致贫异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邹蔚然
本文基于丹江口库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库区农户的当前消费水平、长期资本积累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分析了库区农户的贫困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家庭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库区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对库区农户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且这一冲击的影响对不同搬迁时间的农户存在很大差别,农户对新事物的态度和其社会资本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重要影响,政府对外部环境的改造政策和救助式扶贫对农户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
库区 多维贫困 移民 资本积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红
在能力贫困范式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权分析方法,对城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了产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城市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的影响,指出,导致城市贫困的各种原因正是通过影响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影响了贫困人口的产权维护能力,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权分析 城市贫困 致贫原因 人力资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 张全红 周强 Mark Yu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研究发现: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状态转换率相差不大,但两种贫困家庭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静态和动态偏离,2014年中国两种贫困家庭的重合度仅为17%,2010~2014年在收入脱贫(或入贫)的家庭中同时发生多维脱贫(或入贫)的家庭占比一般不超过20%;深度贫困家庭减贫进展缓慢。研究创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面板数据,有助于分析家庭贫困变动的长期效应;按家庭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家庭之间两种贫困的静态偏离情况;将两种贫困的偏离分析由静态层面拓展到动态层面。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马铃
基于对贫困多维性的认识,本文从收入、教育、健康、卫生设施等维度对我国农村2004—2015年间的发展进行了益贫性评价。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工作,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项目,如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水改厕工程等,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生活条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不仅规模减少,而且总体而言,贫困农户受益比其他农户更多。贫困农户不仅收入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贫困农户的健康、饮水安全的改善也显著高于其他农户。贫困农户的教育提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今后仍需要关注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农村厕所卫生的改善幅度整体上远远滞后于收入和健康等状况的改善,且贫困农户改善更少。为多维度保证贫困农户的受益,未来农村发展中除应继续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还应格外关注贫困农户的教育和卫生设施的改善。
关键词:
益贫 多维贫困 增长发生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基于MPI指数的比较静态分析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革命老区空间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分析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 2018数据的实证
中国老年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多维视角下教育阻隔相对贫困的效应研究——基于A-F多维贫困测度法的实证分析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数据的分析
“非收入”多维贫困的识别与影响因素探析——基于CLASS数据对农村老年妇女样本的考察
中国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
多维视角下的贫困群体的实证分析——以贫困儿童和流动妇女为样本
中国高校贫困生家庭“因何致贫”——基于全国10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