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7)
2023(9389)
2022(7722)
2021(7172)
2020(5909)
2019(13403)
2018(12647)
2017(23709)
2016(12605)
2015(14079)
2014(13370)
2013(13324)
2012(12280)
2011(11316)
2010(10911)
2009(10039)
2008(9861)
2007(8271)
2006(7331)
2005(6477)
作者
(38333)
(32368)
(32280)
(30462)
(20306)
(15589)
(14312)
(12762)
(12348)
(11234)
(11023)
(10628)
(10231)
(10088)
(10003)
(9812)
(9611)
(9546)
(9326)
(9087)
(8080)
(7792)
(7774)
(7238)
(7216)
(7154)
(6950)
(6824)
(6416)
(6401)
学科
(54906)
经济(54848)
(34434)
管理(33947)
方法(25792)
(24924)
企业(24924)
数学(23790)
数学方法(23661)
中国(17545)
(16957)
(14289)
贸易(14282)
(14047)
(12406)
农业(11685)
业经(11218)
(10651)
(10112)
(9070)
银行(9028)
环境(8818)
(8712)
(8084)
金融(8083)
技术(7984)
(7714)
关系(7459)
地方(7270)
(7191)
机构
大学(189968)
学院(185755)
(87629)
经济(86554)
管理(71359)
研究(70505)
理学(63126)
理学院(62436)
管理学(61598)
管理学院(61281)
中国(53460)
科学(42872)
(40355)
(39694)
(36043)
(35355)
研究所(33577)
业大(32525)
农业(32159)
中心(30726)
财经(29763)
经济学(28614)
(27640)
经济学院(26025)
北京(24864)
(24614)
(24105)
科学院(22654)
财经大学(22600)
(22068)
基金
项目(133845)
科学(106586)
基金(102691)
(93718)
国家(93021)
研究(90852)
科学基金(78394)
社会(63028)
社会科(59968)
社会科学(59955)
基金项目(54069)
自然(51226)
自然科(50169)
自然科学(50151)
自然科学基金(49367)
(47726)
(42368)
资助(41371)
教育(40500)
编号(32637)
(31234)
重点(30684)
国家社会(28665)
(28498)
(28144)
中国(26854)
教育部(26612)
创新(26508)
科研(26277)
计划(25295)
期刊
(84446)
经济(84446)
研究(53063)
学报(36868)
(35466)
中国(33142)
科学(33134)
大学(27331)
学学(26204)
(24656)
农业(24146)
管理(23557)
经济研究(16098)
(15813)
金融(15813)
财经(15178)
(13952)
(13199)
(12389)
业经(12365)
教育(12194)
技术(12150)
问题(12078)
世界(11171)
国际(11050)
业大(9884)
(9838)
技术经济(9342)
科技(8852)
农业大学(8501)
共检索到262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老年妇女数据的分析,当前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是主干家庭模式,核心家庭模式仍然居于次要地位。有无存活子女以及存活子女数量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起重要影响作用。一些无子女老年人通过过继、领养等方式取得子女,得以生活在传统家庭养老环境中。同时,存活子女的性别也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起着重要影响,将儿子留在身边是更为普遍的情况。此外,多元分析表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不仅要受到其存活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的影响,也受到婚姻状况、年龄、城乡地区、文化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洪松  Yinshan Tang  霍学喜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是中国式留守的又一典型代表。鉴于留守妇女在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者以2012年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调查为研究基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西方女性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是否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庄岩  
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口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并逐渐向老年型过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64%,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8.59%,预计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在老年人口中,由于妇女期望寿命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陶涛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比例较大的群体,由于自身属性及生理特点,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与男子不同的地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妇女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困难予以专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老年人口的女性化及女性人口的超前老化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的性别比总是围绕在100上下波动,但在老年组,性别比曲线向100平衡线以下跌落,到了80岁以上高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琴  孙良媛  
本文采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失地妇女2005年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首先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法(Heckman Twoste)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分析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妇女在成为城市居民后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选择不同就业方式的决定因素。结论表明,年龄、教育和培训以及家庭背景分别是影响失地妇女通过自主创业、在劳务市场找到工作、亲戚朋友或妇联找到工作最显著的变量之一。对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失地妇女就业率的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韵非  姜文来  刘聪  
[目的]农村劳动力性别结构发生变化,使妇女承担起了包括农业灌溉在内更多的农业生产劳动。妇女农业节水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归纳法,类列出现有研究中妇女对农业节水影响的定性,界定妇女赋权的概念,提出利用微观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不同因子对妇女农业节水的影响及其单个因子的贡献率。[结果](1)农业女性化是工业与农业竞争发展博弈的结果,尽管该趋势延续与否、对农业生产发展利弊的判定尚不明确,但是农村劳动力性别结构发生变化确定无疑,妇女更深程度地参与了农业生产多个环节,农业劳动也相应更多地落在了妇女肩上。(2)妇女成为农业灌溉的主要力量,却因受限于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劳动压力大、社会地位边缘化等原因影响了在农业节水中表现。(3)赋予妇女权能,使其能在承担了灌溉劳动的同时有机会参与水资源的管理,激发妇女在农业节水中的积极作用。[结论]妇女对农业节水影响的研究较少,已有文献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对妇女农业节水与否说法不一。采用微观调研数据分析妇女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节水意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总收入、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干旱情况、土壤水形态和种植结构作为驱动因子对妇女农业节水的影响,定量每个因子对妇女农业节水的贡献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葛学凤,叶文振,夏怡然  
本文利用“厦门市开元区流动儿童健康与教育状况调研课题”的抽查结果 ,描述流动妇女的孕期保健状况 ,并对流入厦门的流动妇女以及常住妇女的孕期保健水平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理论假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妇女或配偶的文化程度、流出地的城乡类型、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已生育的孩子数量是决定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文章还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改善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虎锋  王海静  何广文  
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于在妇联组织妇女小额信贷三种运作模式下,影响获得妇联组织妇女小额信贷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获得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大棚面积、社会资本和授信额度;影响获得妇女项目资金贷款的主要因素有女主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收入和是否种养大户;影响获得昭乌达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和是否了解协会的贷款条件;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项目资金贷款存在偏离目标客户群体的可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玲霞  张勃  李玉文  康淑媛  杨明金  
性别平等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是集成水资源管理公平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妇女参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现状和意愿,运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妇女参与协会管理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目前用水户协会管理者中妇女参与的程度非常低,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科学文化素质低、没有机会参与、家庭劳动繁重、身体素质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家庭成员不支持;②妇女参与协会管理的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的态度、心理素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家庭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改善妇女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何小凡  
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理论依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选择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