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8)
2023(15610)
2022(13399)
2021(12931)
2020(11040)
2019(25719)
2018(25278)
2017(47039)
2016(25629)
2015(29914)
2014(29843)
2013(29459)
2012(27656)
2011(25098)
2010(25000)
2009(23586)
2008(23663)
2007(21102)
2006(18431)
2005(16545)
作者
(76634)
(64201)
(64085)
(61078)
(40957)
(31101)
(29363)
(25136)
(24777)
(23037)
(22021)
(21977)
(20588)
(20500)
(20268)
(19945)
(19511)
(19139)
(18644)
(18548)
(15987)
(15921)
(15657)
(14851)
(14529)
(14419)
(14250)
(14245)
(13107)
(12957)
学科
(107052)
经济(106842)
管理(71050)
(67962)
(55385)
企业(55385)
方法(51076)
数学(44037)
数学方法(43433)
中国(31872)
(29693)
(27110)
(24177)
业经(22038)
(21472)
贸易(21462)
(20934)
(20681)
农业(19049)
地方(18674)
(18554)
理论(17502)
(16406)
银行(16354)
(16127)
金融(16123)
(16070)
财务(16012)
财务管理(15964)
(15681)
机构
大学(377374)
学院(371467)
(154587)
经济(151449)
管理(139964)
研究(134153)
理学(119914)
理学院(118491)
管理学(116170)
管理学院(115485)
中国(102443)
科学(83190)
(82079)
(70260)
(69497)
(67420)
研究所(63278)
中心(62003)
业大(56773)
(55945)
财经(55846)
农业(53283)
北京(52408)
(50893)
(50114)
师范(49510)
经济学(47847)
(47632)
(44027)
经济学院(43042)
基金
项目(248295)
科学(194242)
基金(181624)
研究(176797)
(161274)
国家(159711)
科学基金(134732)
社会(112789)
社会科(105984)
社会科学(105948)
基金项目(94793)
(94106)
自然(88422)
自然科(86322)
自然科学(86288)
自然科学基金(84769)
教育(81993)
(81306)
资助(76614)
编号(70412)
成果(58570)
重点(56654)
(56298)
(52915)
(50365)
课题(48715)
科研(48501)
教育部(47821)
创新(47228)
国家社会(47176)
期刊
(168919)
经济(168919)
研究(109408)
中国(78385)
学报(65940)
(60778)
科学(58670)
(55611)
管理(51938)
大学(49241)
学学(45865)
农业(41543)
教育(41029)
(32819)
金融(32819)
技术(32293)
财经(28356)
经济研究(27303)
业经(24807)
(24504)
(23722)
问题(22270)
图书(21468)
(20680)
(19418)
世界(19192)
统计(18970)
国际(18685)
技术经济(18156)
资源(17708)
共检索到568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孙鹃娟  张文娟  王雪辉  
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身体和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养老期望几个方面探讨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对老年人家庭规模、成员构成、居住方式、子女状况等家庭养老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养老设施、社会服务等社会养老资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空巢家庭的老人已达47.53%;有12.54%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和农村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独立程度提高,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较大;参与正式劳动就业的老年人比例下降而公益活动参与比例提升;我国老年人在享受老年优待、高龄津贴等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养老设施或机构的覆盖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亭月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中国老年人的孤独感流行率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24.78%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农村、女性、高龄、独居且失能的老年人孤独感程度较高。具体分析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发现,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的增加都能有效促进中国老年人孤独感的下降,其中家庭支持比朋友支持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对失能老人的保护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亭月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中国老年人的孤独感流行率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24.78%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农村、女性、高龄、独居且失能的老年人孤独感程度较高。具体分析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发现,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的增加都能有效促进中国老年人孤独感的下降,其中家庭支持比朋友支持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对失能老人的保护作用更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俊山  
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数据,通过住房对老年人迁移愿望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尽管住房面积小、室内设施较差,但大部分不愿意迁移,居住在子女住房,街道年数越长的老人尤甚。面对部分愿意迁移的老年人,应建造专门的住房类型并精心评估其住房选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北海  王彩云  
社会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日渐式微的产物,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养老的可替代性。本文基于嵌入性分析视角,阐释了家庭养老的替代机制,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总体水平较低,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水平相对较高;身体机能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硬约束条件,身体机能越差,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水平越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嵌入家庭结构情境之中,家庭人口数或上过大学的家庭成员越多、代际数或儿子数越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水平越高,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基于当前养老方式的自我强化效应,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杨骁  殷贵坤  
加强养老保险普及是应对我国农村老龄贫困问题的核心。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评估不同信任视角下中老年农户与养老保险购买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制度信任是农村中老年农户购买养老保险的重要原因,信任机制主要通过降低搜寻成本与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户养老保险购买。在扩展性研究中,村干部个人特质、制度环境与基层治理均会对中老年农户制度信任产生影响。强化基层人才选拔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政府公信力是发挥农村金融产品普及作用的关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目的:探究家庭中子女的抚养负担对老年人医疗需求满足水平的影响,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定量研究家庭抚养少儿比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结果:少儿抚养比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负,且其绝对值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抚养子女对老年人医疗支出存在挤出效应,且医疗支出越高,挤出效应越强。结论:抚养子女影响老年人医疗需求的满足水平,尤其是经常患病或患有大病的老年人,其医疗需求更得不到有效满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怀月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基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社会资本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分解消费结构类型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文教娱乐消费的影响效应最大。分解社会资本影响来看,社会网络的影响效应最大;再次,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提升收入水平,进而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此外,进一步探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女性和城镇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张睿  王琼  
农民进城务工的社会经历所引起的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可能是近年来农村地区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上升的一个微观原因。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民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因果效应,发现:(1)进城务工农民家庭期望子女完成高等教育的概率比非进城家庭高出12.13%;(2)收入水平尤其是父亲收入水平提高是农民家庭进城务工改变子女教育期望的一个传导机制;(3)父母进城务工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而中部不显著;(4)低收入组的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影响最大,农民家庭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