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3)
2023(10291)
2022(8881)
2021(8592)
2020(7522)
2019(17890)
2018(17764)
2017(33792)
2016(18572)
2015(21744)
2014(21743)
2013(21642)
2012(20143)
2011(18390)
2010(18695)
2009(17472)
2008(17453)
2007(15594)
2006(13340)
2005(12105)
作者
(54858)
(46121)
(45943)
(43896)
(29207)
(21972)
(21075)
(18166)
(17355)
(16426)
(15727)
(15478)
(14884)
(14561)
(14407)
(14381)
(13928)
(13648)
(13311)
(13184)
(11507)
(11412)
(11285)
(10437)
(10436)
(10350)
(10213)
(10187)
(9381)
(9315)
学科
(81418)
经济(81345)
管理(47660)
(46692)
方法(41717)
数学(38064)
数学方法(37462)
(36459)
企业(36459)
中国(23403)
(21337)
(17842)
(17652)
贸易(17642)
(17234)
(16012)
业经(14613)
(14407)
农业(13644)
地方(13407)
(12105)
理论(12087)
银行(12079)
(11843)
(11574)
(11348)
金融(11345)
环境(11045)
(10558)
财务(10516)
机构
大学(273366)
学院(271520)
(117092)
经济(114809)
管理(102498)
研究(96298)
理学(88411)
理学院(87362)
管理学(85516)
管理学院(85025)
中国(73925)
科学(59066)
(59059)
(50512)
(50044)
(47683)
研究所(45788)
中心(43794)
业大(40891)
财经(40763)
(39198)
北京(38160)
农业(37802)
(37175)
经济学(37108)
(35374)
师范(35021)
(33944)
经济学院(33561)
(31170)
基金
项目(179587)
科学(140579)
基金(130827)
研究(128935)
(115200)
国家(114325)
科学基金(96618)
社会(81088)
社会科(76840)
社会科学(76817)
(68424)
基金项目(67853)
自然(62890)
自然科(61512)
自然科学(61495)
教育(60838)
自然科学基金(60402)
(59007)
资助(56535)
编号(51862)
成果(42658)
重点(41187)
(41088)
(38687)
(36859)
课题(36549)
教育部(34949)
科研(34938)
创新(34588)
大学(34132)
期刊
(122809)
经济(122809)
研究(78815)
中国(53760)
学报(43909)
(42752)
科学(40437)
(38468)
管理(36284)
大学(32732)
学学(30736)
教育(29833)
农业(29333)
技术(24829)
(23373)
金融(23373)
经济研究(21160)
财经(20299)
业经(18316)
(17521)
(17391)
问题(16505)
统计(16292)
(15504)
技术经济(14454)
(14187)
世界(13972)
国际(13477)
决策(13068)
(13019)
共检索到40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炳义  武继磊  于奇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和2014年数据,以65~99岁老年人口为目标人群,利用插值马尔可夫链方法,计算了分性别年龄的老年人口不同健康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健康预期寿命及其余寿占比,依据风险转移概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对老年人口失能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失能的转移概率逐渐上升,失能—健康恢复概率逐渐下降,在高龄阶段,健康—失能转移概率迅速增加,且恢复概率很低;女性老年人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较长,但健康预期寿命的余寿占比低于男性;2016~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呈上升态势,支持"疾病拓展假说",在2026年前后达到"稳定"状态。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口健康服务应注重预防,在政策设计、生活照料及设施安排上减少老年人失能的风险,延长健康生存期;同时从健康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出发,关注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务需要,提高其生命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汤哲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估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Sullivan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Sullivan法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估算出的健康预期寿命有偏差,需要新的方法来改进。多状态生命表法就是改进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并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调查数据,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了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生活自理能力寿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梅  
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预期寿命(Years of lire expectancy free of persons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blems,简称ADLFLE)是指某一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中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那部分寿命。它是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梅  
老年人的余寿是指60岁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了解老年人余寿的长短对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由于老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老年人余寿中有多长时间是在何种健康状态下渡过的情况,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需求,同时也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讨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战捷,金沃泊  
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及各地老龄工作部门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和参与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本文概述这一调查的意义,样本设计方案及数据质量评估,并根据这次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资料,首次对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进行估算、分析与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强  董隽含  李洁  
上海市户籍老年人的余寿在1998~2013年间不断延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则由1998~2008年的增长转变为2008~2013年的下降。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1998~2003年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2003~2008年则遵循"功能残障压缩模式",2008~2013年又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1998~2008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上升主要是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其中1998~2003年生活自理率的下降作用被死亡率的下降作用抵消,2003~2008年则是死亡率下降和生活自理率上升共同促进其增长。2008~2013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下降主要是由生活自理率的下降导致的,其抵消了死亡率下降带来的增长。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实施等均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动。上海2008年以来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的飞速增长可能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转变的体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立  范立础  
针对传统工程风险管理方法的弊端,引入工程全寿命理念,建立了直观的工程阶段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和健康等级概率评估模型,并通过对工程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风险可能的分析,评价了工程各阶段的风险贡献因子和风险影响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李强  
本文应用2004年和199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数据,采用Sullivan法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1994年到2004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平均有1.5年生活不能自理,女性老年人平均为2.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60~80岁也高于男性,但是85岁及以上女性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低于男性,而且女性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整个老年阶段均低于男性老年人。从10年间的变化看,中国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自理预期寿命都有所增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余寿中的比重反而下降了,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得也越来越快,男性和女性均呈现同样的态势。就平均水平而言,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低于寿命的延长,高龄女性老年人在这个方面尤其处于劣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未  安素霞  
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男、女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同时根据历年的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数据分析老年人口代际支持资源。分析发现,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重呈缩小趋势,且男性的压缩程度低于女性;与2005年相比,2010年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在低龄阶段略微增加,而年龄较高阶段则下降;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随年龄的提高而下降,这种差异在5年间呈压缩趋势。同时,我们发现,低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存活子女数不断减少且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抵消了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压缩对照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杜鹏  
文章利用1994年和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并利用Sullivan方法计算了1994年和2004年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老年人口中能够生活自理者的比重低于1994年。1994~2004年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增长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东部的老年男性和中、西部的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健康预期寿命,符合功能残障期扩张的特征;而东部的老年女性的健康预期寿命增长则相对较快,符合功能残障期压缩的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晓瑛  
本文根据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和常规卫生统计资料, 采用Sullivan方法分析了三种在人群中仍有较高发病率的病毒性肝炎、疟疾、结核等传染 性疾病及慢性病和失能对中国围老龄期和老龄期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目的是了解 不同的非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影响的程度,为中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流向提供一 些参考信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陆杰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崔晓东  周海花  朱英明  陈培文  
精准判断增龄趋势下所增加的寿命是否健康不仅事关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是诸多公共政策设计的基础。现有研究假设健康状态为非可逆的吸收态且满足时间齐性,更适用于身体功能不可康复或数据不充分情况下的粗略估计,本文结合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基于Markov过程构建状态可转移的概率矩阵模型,利用分段常数转移强度和队列错位相乘克服纵贯数据不充分的局限,分年龄和性别计算寿命和健康寿命并考察健康模式和区域差异。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递进生存率和寿命值与对照组的匹配关系得到了检验,结果发现,健康寿命在余寿中的比例随年龄递减,延长的寿命中更多的是不健康寿命;与2005—2008年相比,2014—2017年期间老年人寿命、健康寿命和不健康寿命均有增加,但健康寿命增长的速度未能匹配寿命增长速度;各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虽有差异,但均为残障期扩张模式。本文为老年健康变化的量化研究提供可对比方案,研究结论为诸如退休年龄设计、健康老龄规划及养老负担预测等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凡启  贾旭杰  松雪莹  
系统signature是分析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研究了多状态系统的动态signature。Signature概念被拓展到多维的情形,并将其应用于两状态元件下多态关联系统的分析,得到系统在每一状态下的联合生存函数的表达式,探究了系统在时刻的动态signature,为处于工作状态的多状态系统在时刻t接受检查,发现其处于l(t)状态并且恰好已发生了q(t)次元件失效,分别给出了两状态元件多态关联系统动态signature及其剩余寿命的表达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乐昕  黄剑焜  
老年长期照护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治理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在构建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的过程中,性别议题应该受到充分关注。实证研究表明,老年自理预期寿命具有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自理预期寿命总体不如老年男性;低龄老年女性在自理预期寿命的改善方面略有优势;老年女性自理状况的人群队列差异始于更早年龄段。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制定具有启发意义:应重视老年女性的长期照护需求特征与偏好;应尽快开展面向低龄老年女性的"医、养、教"相结合的健康计划;应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女性互助为理念的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供给模式,如盘活社区女性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面向女性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应优先针对女性制定"全周期、多支柱"的扶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