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9)
- 2023(12541)
- 2022(10917)
- 2021(10546)
- 2020(8895)
- 2019(20759)
- 2018(20475)
- 2017(39083)
- 2016(21404)
- 2015(24485)
- 2014(24118)
- 2013(24110)
- 2012(22137)
- 2011(19913)
- 2010(19615)
- 2009(17898)
- 2008(17507)
- 2007(15019)
- 2006(12953)
- 2005(11439)
- 学科
- 济(84165)
- 经济(84069)
- 管理(59392)
- 业(55850)
- 企(46287)
- 企业(46287)
- 方法(41261)
- 数学(36042)
- 数学方法(35561)
- 中国(24260)
- 农(21230)
- 财(21060)
- 学(19821)
- 贸(17435)
- 贸易(17425)
- 业经(17263)
- 易(17022)
- 地方(14849)
- 制(14656)
- 农业(13954)
- 和(13818)
- 务(13770)
- 财务(13706)
- 财务管理(13680)
- 环境(13343)
- 理论(13154)
- 企业财务(12787)
- 技术(12471)
- 银(12448)
- 银行(12407)
- 机构
- 大学(305474)
- 学院(300710)
- 济(121907)
- 经济(119378)
- 管理(119020)
- 研究(105800)
- 理学(103604)
- 理学院(102412)
- 管理学(100570)
- 管理学院(100052)
- 中国(78966)
- 科学(67119)
- 京(66278)
- 所(54025)
- 财(53247)
- 农(50313)
- 研究所(49801)
- 中心(46841)
- 业大(46426)
- 财经(43508)
- 北京(42586)
- 江(41145)
- 农业(39805)
- 经(39804)
- 范(39387)
- 师范(38984)
- 院(38293)
- 经济学(36831)
- 州(33541)
- 经济学院(33210)
- 基金
- 项目(210598)
- 科学(165498)
- 基金(154663)
- 研究(151350)
- 家(136219)
- 国家(135161)
- 科学基金(115164)
- 社会(94418)
- 社会科(89457)
- 社会科学(89433)
- 基金项目(81603)
- 省(79353)
- 自然(76550)
- 自然科(74810)
- 自然科学(74795)
- 自然科学基金(73448)
- 教育(68973)
- 划(68652)
- 资助(64865)
- 编号(60212)
- 成果(49334)
- 部(47219)
- 重点(47195)
- 发(44255)
- 创(43290)
- 课题(41721)
- 科研(40879)
- 创新(40497)
- 教育部(40117)
- 大学(39482)
- 期刊
- 济(126810)
- 经济(126810)
- 研究(88253)
- 中国(55709)
- 学报(51536)
- 科学(46837)
- 农(45182)
- 管理(42910)
- 财(39704)
- 大学(38118)
- 学学(35789)
- 农业(32203)
- 教育(31886)
- 技术(24937)
- 融(22925)
- 金融(22925)
- 经济研究(20985)
- 财经(20707)
- 业经(18699)
- 经(17662)
- 业(17441)
- 图书(16942)
- 问题(16476)
- 科技(14638)
- 技术经济(14558)
- 理论(14478)
- 贸(14267)
- 版(14210)
- 世界(13563)
- 统计(13169)
共检索到434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承 顾大男 柳玉芝 曾毅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纵向调查所搜集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费用以及临终前照料费用数据,基于拓展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对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本和临终前照料成本进行了分城乡、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状态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汤哲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估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Sullivan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Sullivan法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估算出的健康预期寿命有偏差,需要新的方法来改进。多状态生命表法就是改进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并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调查数据,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了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生活自理能力寿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匡时 陆杰华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运用Sullivan方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分别编制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生命表,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平均预期时间及其占余寿的比重。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平均预期时间性别差异明显,65岁男性老人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4~5年,女性老人平均为7~8年。此外,预期轻度照料时间比预期重度照料时间长,但城乡之间基本没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预期轻度照料时间呈下降趋势,而男性和女性预期重度照料时间在不同年龄阶段基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同类别的预期照料时间及其占余寿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文章认为,政府建立和完善照料保险制度和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为了更好地测量就业状况,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多状态就业生命表,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水平和变动特征。研究发现:(1)就业率小幅波动,但总体相对稳定。2015年以来,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超过66%。男性比女性高13~17个百分点。(2)16~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就业的比重不仅高于女性,而且不断上升,男性平均预期就业年限为36.78~37.94年,比女性长6.05~7.52年。(3)调查失业率在10%以内,男性失业率比女性低2~5个百分点。男性平均预期非就业年限为9.78~10.96年,女性为17.28~18.71年。(4)16~24岁经济活动人口中,年龄越小失业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别失业率下降,25岁及以上年龄组失业率为3%~1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晓东
文章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追踪微观个体观测期前后健康变化,运用多状态马尔科夫(Markov)链构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避免回归方法中变量选择的多样性和主观性;引入转移强度为分段常数、按年龄队列矩阵相乘的Markov方法预测长期护理人口数量,解决Markov时齐性假设与健康状态年龄非齐性问题;基于精算理论推导并预测护理需求期望时间。结果发现,健康状态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相同条件下女性具有生存优势,男性具有健康优势,二者叠加使未来10年女性失能老年人数量达到男性的2倍左右;失能持续时间随年
关键词:
长期护理 转移概率矩阵 Markov过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生命表可分为“单减”生命表,“多减”生命表与“多增—减”生命表三大类。 “单减”生命表只有一个“存活”状态与一个“死亡”状态。这里的“存活”与“死亡”是广义的存活与死亡。例如喂奶生命表分析中的“存活”状态是指喂奶,“死亡”状态是断奶。“单减”生命表初始的队列人数只能以一种方式递减,不可能递增。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炳义 武继磊 于奇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和2014年数据,以65~99岁老年人口为目标人群,利用插值马尔可夫链方法,计算了分性别年龄的老年人口不同健康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健康预期寿命及其余寿占比,依据风险转移概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对老年人口失能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失能的转移概率逐渐上升,失能—健康恢复概率逐渐下降,在高龄阶段,健康—失能转移概率迅速增加,且恢复概率很低;女性老年人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较长,但健康预期寿命的余寿占比低于男性;2016~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呈上升态势,支持"疾病拓展假说",在2026年前后达到"稳定"状态。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口健康服务应注重预防,在政策设计、生活照料及设施安排上减少老年人失能的风险,延长健康生存期;同时从健康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出发,关注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务需要,提高其生命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预期寿命 失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
本文试图研究我国人口的婚姻、生育、死亡等要素的巨大变动如何影响妇女的家庭状态。这里所说的家庭状态是指妇女的婚姻、胎次、存活子女数,父母是否在世,一生中预期有多少时间处于“上有老”(父母大于65岁),“下有小”(子女小于18岁)的状态等等。我们先阐述家庭状态生命表的原理(计算方法在附录中给出),然后分别就我国妇女的婚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欣欣 董晓媛
本研究利用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以日常活动有困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目前最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照料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在日常照料上选择的余地越少,他们得到社会化照料的可能性越低,更多的是依赖于家庭照料。即使是在得到子女照料的老人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照料时间和现金帮助也越少。农村的老年女性不仅得到照料的选择更少,得到子女的照料也更少。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老年 家庭照料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妮娜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老年人 照料方式 土地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华帅 刘亮 许明
文章基于2008~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死亡老人数据,将死亡老人微观调查数据与所在县(区)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实证检验地区差异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医疗与照料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老人临终前的医疗与照料费用绝对值及其占家庭收入比重均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差不大。此外,老人临终费用与地区人均GDP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使更多老年人带病存活,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临终前的整体健康水平低于落后地区老年人,进而导致老年人的临终医疗和护理开支加速增长,这是中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承 赵晓军
经济学理论上关于老年照料对于成年子女的工作影响,一直存在两种相反假设,分别是减少工作时间来照料老人,或者是更多时间的投入工作以购买正式照料来替代非正式照料。如果不克服内生性的问题,对于上面的假设是无法证实的。在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以及2005年老年父母—子女配对数据的丰富信息基础上,本文就照料老年父母对成年子女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的影响这一机会成本进行了国内首次实证研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和两部模型,本文处理了照料的内生性问题和就业的样本选择问题,揭示了目前我国老年照料对于成年子女的就业概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对子女的工作时间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个研究结果对于人口老...
关键词:
老年照料 机会成本 中国老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使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模型、马尔科夫链多状态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中国农村常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同时预测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需求、照护成本和相应压力。结果发现,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人员需求和照护成本快速上涨。在中方案下,照护成本将从2020年的5 088.73亿元上升至2035年12 907.46亿元;在农村居民自筹资金模拟方案设定下,人均相对照护成本压力将从2020年的7.76%攀升至2035年的14.37%。文章认为,农村失能照护应被视为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与政策创新重点,相应政策创新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的各类显性、隐性成本,短期内通过自筹式保险方案应对农村失能照护风险难度较大,应当做好照护救助和长护保险在短期、长期的协同设计。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照护需求 成本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