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7)
- 2023(9577)
- 2022(7811)
- 2021(7247)
- 2020(5970)
- 2019(13566)
- 2018(12828)
- 2017(23738)
- 2016(12928)
- 2015(14392)
- 2014(13733)
- 2013(13733)
- 2012(12696)
- 2011(11802)
- 2010(11505)
- 2009(10588)
- 2008(10555)
- 2007(8967)
- 2006(7883)
- 2005(6922)
- 学科
- 济(55656)
- 经济(55580)
- 管理(33574)
- 业(32553)
- 方法(26152)
- 企(24172)
- 企业(24172)
- 数学(23796)
- 数学方法(23616)
- 中国(17561)
- 农(15394)
- 贸(14415)
- 贸易(14410)
- 易(14147)
- 学(12743)
- 财(12517)
- 业经(11154)
- 农业(10355)
- 制(9635)
- 环境(9239)
- 银(8688)
- 银行(8638)
- 融(8350)
- 金融(8349)
- 行(8339)
- 技术(7889)
- 出(7794)
- 关系(7502)
- 划(7333)
- 发(7227)
- 机构
- 大学(198002)
- 学院(192600)
- 济(87113)
- 经济(85968)
- 研究(74912)
- 管理(70505)
- 理学(62385)
- 理学院(61602)
- 管理学(60537)
- 管理学院(60214)
- 中国(55383)
- 科学(47193)
- 京(42086)
- 农(42028)
- 所(39136)
- 研究所(36628)
- 财(35718)
- 农业(33799)
- 业大(33783)
- 中心(31759)
- 财经(30029)
- 经济学(28802)
- 经(27840)
- 北京(26399)
- 院(26240)
- 经济学院(26206)
- 江(25618)
- 范(24588)
- 师范(24206)
- 科学院(24052)
- 基金
- 项目(138120)
- 科学(109428)
- 基金(105224)
- 家(96619)
- 国家(95888)
- 研究(92455)
- 科学基金(79967)
- 社会(63214)
- 社会科(60098)
- 社会科学(60084)
- 基金项目(55496)
- 自然(52938)
- 自然科(51826)
- 自然科学(51802)
- 自然科学基金(50972)
- 省(49707)
- 划(44665)
- 资助(42555)
- 教育(41778)
- 编号(32526)
- 重点(32086)
- 部(32038)
- 发(29442)
- 创(28944)
- 国家社会(28501)
- 中国(27450)
- 创新(27326)
- 科研(27306)
- 计划(27118)
- 教育部(26958)
共检索到27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文章利用2005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研究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中国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仍是主流,但占比不断下降;老年人住非所愿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受自理能力、子女的经济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年龄大、有配偶、子女多、生活能自理、态度积极、有自有住房、农村居住、所在省份人均GDP高和城市化率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独立居住的意愿;且子女数量、有子女经济支持、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而城市化率的影响显著下降。(2)年龄小、无配偶、生活不能自理、态度积极、经济状况自评好、无自有住房、城镇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且有配偶、生活自理、患有慢性病、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城市化率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在下降。(3)无配偶、有慢性病、有子女经济支持、城镇老年人更易实现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且农村老年人越来越难实现该意愿。
关键词:
老龄化 居住意愿 居住选择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恩艳 裴劲松 马光荣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能力(ADL)越差和配偶去世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主观意愿上更想与子女一起居住,显示这些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有更高的需求;经济收入高低和是否有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赡养支持并不能替代他们在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养老需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敏 李宝龙
本文使用2015年京郊山区农村老年人养老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男性、健康状况较差、仅有1个儿子的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同住,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远低于意愿共同居住的比例,农村家庭养老费源萎缩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意愿 性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扬 杨洋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至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因素。该研究区分老年人在有配偶和没有配偶两种情况下的居住偏好,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检验老年人居住偏好与各潜在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居住偏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偏好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子女"或"靠近子女"特征。对于在有配偶时的居住偏好,中龄老年人、现在有配偶的老年人和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障碍的老年人更加偏好与子女一起居住。有中度和重度抑郁情况的老年人和子女中有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更加希望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经济来源依靠子女...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居住偏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男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婚姻状况、现住房归属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女儿数量和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女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意愿 性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同时,全面分析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自理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和养老观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琪 栾海英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总体状况的同时,全面分析影响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养老观念等因素均对"以房养老"意愿产生影响。
关键词:
以房养老 养老方式 人口老龄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利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特别是从1982年存活到1990年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就老年人家庭而言,三代户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比例趋向于不断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孙楠 杨帆
本文基于一项老年人口福利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地类型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项重要生命事件,农村老年人外出务工经历对其离开农村居住的偏好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居住地偏好存在差异,即低龄组老年人对到城市或城镇城郊居住的偏好更强;作为关联的生命因素,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外出务工经历也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老年人更偏好于迁出农村居住,对城镇城郊的偏好最为强烈;此外,农村老年人个人能动性也对其居住地类型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城市、城镇城郊以及农村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含义,而农村老年人偏好于留居农村还是迁居进城,是整个生命历程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地类型 偏好 生命历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现状”抽样调查数据,从子女和父母两个角度,分析了共同居住机会、独立居住资源、居住偏好以及身体状况等四类因素对三种居住安排的影响。父母的需要是决定其居住安排的重要因素,在老年人尚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的需要也会对居住安排产生影响。老年人在居住安排上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偏好。外出儿子的增加特别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外出儿子的存在使得父母与孙子女共同居住的机会显著增加。
关键词:
家庭养老 劳动力外流 居住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清代中期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502件刑科题本档案为基础
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2个省份36个县1218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
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问卷调查
支付意愿视角下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天津为例
中国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
“生产-消费”视角下中国老年人口分类、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人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
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
中国老年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