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4)
- 2023(15362)
- 2022(13175)
- 2021(12506)
- 2020(10386)
- 2019(24285)
- 2018(24118)
- 2017(46475)
- 2016(24632)
- 2015(28232)
- 2014(28160)
- 2013(27901)
- 2012(25582)
- 2011(23360)
- 2010(23482)
- 2009(21633)
- 2008(20853)
- 2007(18029)
- 2006(16039)
- 2005(14351)
- 学科
- 济(120362)
- 经济(120236)
- 管理(68438)
- 业(63962)
- 企(52565)
- 企业(52565)
- 方法(51219)
- 数学(45408)
- 数学方法(44722)
- 中国(30383)
- 农(27185)
- 地方(24626)
- 学(23435)
- 业经(23371)
- 财(22850)
- 贸(20235)
- 贸易(20221)
- 易(19632)
- 制(18175)
- 农业(18056)
- 理论(17222)
- 和(16882)
- 环境(16565)
- 融(15993)
- 金融(15991)
- 银(15686)
- 银行(15652)
- 行(15068)
- 地方经济(15027)
- 技术(14970)
- 机构
- 大学(361338)
- 学院(357383)
- 济(155840)
- 经济(152852)
- 管理(142089)
- 研究(125108)
- 理学(123309)
- 理学院(121951)
- 管理学(119688)
- 管理学院(119055)
- 中国(93854)
- 京(77401)
- 科学(74734)
- 财(67073)
- 所(62323)
- 研究所(56977)
- 中心(55204)
- 财经(54323)
- 农(52748)
- 业大(50197)
- 北京(49790)
- 江(49669)
- 经(49545)
- 经济学(48239)
- 范(46965)
- 师范(46599)
- 院(44951)
- 经济学院(43216)
- 农业(41051)
- 财经大学(40455)
- 基金
- 项目(242482)
- 科学(191538)
- 基金(178102)
- 研究(177768)
- 家(155359)
- 国家(153894)
- 科学基金(132045)
- 社会(114112)
- 社会科(108264)
- 社会科学(108231)
- 基金项目(93267)
- 省(91420)
- 自然(84796)
- 自然科(82856)
- 自然科学(82839)
- 教育(81397)
- 自然科学基金(81354)
- 划(77489)
- 资助(75081)
- 编号(71066)
- 成果(57919)
- 部(54494)
- 重点(54000)
- 发(51841)
- 创(49726)
- 课题(48997)
- 国家社会(47682)
- 教育部(47231)
- 创新(46464)
- 科研(45975)
- 期刊
- 济(171435)
- 经济(171435)
- 研究(109983)
- 中国(66500)
- 管理(53791)
- 学报(53444)
- 科学(51473)
- 财(48466)
- 农(48003)
- 大学(41167)
- 学学(38701)
- 教育(37899)
- 农业(33863)
- 技术(32228)
- 融(29636)
- 金融(29636)
- 经济研究(28977)
- 财经(27023)
- 业经(24945)
- 经(23280)
- 问题(21793)
- 技术经济(19294)
- 业(18267)
- 统计(18242)
- 图书(18005)
- 世界(17857)
- 贸(17743)
- 理论(16604)
- 科技(16454)
- 策(16122)
共检索到528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survey “The well being of the elderly in Anhui province” conducted in 2001 in Chaohu city,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view of children and par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truism/corporate group model describ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behavior in current rural families better, and the needs of parents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f the children.
关键词:
代际支持 经济支持 器械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吴正
论文从农村成年子女个体层面的角度研究他们与老年父母间的经济交换在其整个中青年阶段的变动状况。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实现宏微观视角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认识。借助纵贯调查数据,将代际经济交换的生理年龄效应、队列的历史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加以分解。结果证明了老年父母在代际交换当中经济福利有所提升,表现在增龄效应和宏观的历史效应两方面,三代家庭成员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代际经济交换水平具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纪竞垚
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数据在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历程理论、机会成本视角以及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了中国本土化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照料可以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但两者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因社会照料类型、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的不同表现为或替代或补充的关系。对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精准匹配社会照料资源需考虑老年人主观能动性及健康状况、照料类型、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等微观因素,同时当宏观层面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照料政策等作用于个体行为时,需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并注重供求对接。
关键词:
居家老年人 家庭照料 社会照料 照料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张恺悌
文章采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重新检验了以往有关文献中关于子女数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供养影响的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些研究设计中所存在的主要缺点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误解,并在新的研究框架中加入了老年人年龄以及其他变量。文章证明,老年人受子女供养的比例受到老年人年龄的影响。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不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老年人年龄及其他自变量以后,子女数对于老年人家庭供养存在显著作用,证明子女供养老人在中国当前条件下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回归分析还检验了其他有关自变量对于子女净供养的作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老年经济供给“填补”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局限性,并进而讨论了在子女供养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欣欣 董晓媛
本研究利用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以日常活动有困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目前最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照料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在日常照料上选择的余地越少,他们得到社会化照料的可能性越低,更多的是依赖于家庭照料。即使是在得到子女照料的老人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照料时间和现金帮助也越少。农村的老年女性不仅得到照料的选择更少,得到子女的照料也更少。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老年 家庭照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艳萍 彭邓民
养老资产包括货币类、物质类和人力资源类三大内容,是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基础和必要经济条件。山西省老年人养老保险金收入和物质类养老资产逐年增多,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也存在老年人养老保险金收入偏低、老年人物质类养老资产较少等一些问题。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胆创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丰富老年人家庭养老资产,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山西省 老年人 家庭养老资产 问题与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春洪,孙玉英,董燕敏
本文对城市社区2284个老年家庭的3517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和自我保健意识及家庭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查表明:老年家庭仍存在就医难,其表现于:老年人患慢病人数多,而且家庭生活困难,就医不方便,同时,老年家庭的自我保健意识较低,急需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因此,在社区建立全科医疗站,面向社区居民,服务于老年人家庭中,能为老年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连续性,综合性,全方位的服务。并能以就诊方便,服务优质,价格低兼,治疗有效而占领社区医疗市场,并实施有效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关键词:
老年家庭 保健需求 全科医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烨霞 李树茁 靳小怡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关键词:
代际支持 三代家庭 外出务工 中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利他动机 交换动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而非提倡家庭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度才是真正保障老年人在经济上老有所养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要要
本文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比较影响效应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不同组群下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支持中的日常照顾和情感慰藉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日常照顾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效应高于情感慰藉,经济支持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组群差异分析表明,相较于城市、女性和低龄老人,家庭支持对农村、男性和高龄老人健康的促进效应更高。上述研究结论对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以“家庭”为基点的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提供了学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