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2)
- 2023(11673)
- 2022(10021)
- 2021(9682)
- 2020(8003)
- 2019(18781)
- 2018(18470)
- 2017(35503)
- 2016(19096)
- 2015(21714)
- 2014(21478)
- 2013(21482)
- 2012(19658)
- 2011(17852)
- 2010(17385)
- 2009(15902)
- 2008(15276)
- 2007(12841)
- 2006(11112)
- 2005(9726)
- 学科
- 济(78761)
- 经济(78673)
- 管理(52790)
- 业(49615)
- 企(40751)
- 企业(40751)
- 方法(37890)
- 数学(33409)
- 数学方法(33089)
- 中国(22869)
- 农(19932)
- 财(17746)
- 业经(16581)
- 贸(16384)
- 贸易(16376)
- 学(16362)
- 易(16009)
- 地方(13843)
- 制(13188)
- 农业(13166)
- 和(12606)
- 环境(12453)
- 理论(11799)
- 技术(11558)
- 银(11452)
- 银行(11420)
- 务(10965)
- 行(10938)
- 财务(10906)
- 财务管理(10890)
- 机构
- 大学(273971)
- 学院(269057)
- 济(113150)
- 经济(110992)
- 管理(109699)
- 理学(95911)
- 理学院(94860)
- 管理学(93397)
- 研究(93205)
- 管理学院(92917)
- 中国(69571)
- 京(58939)
- 科学(56632)
- 财(48359)
- 所(45868)
- 研究所(42301)
- 中心(40907)
- 农(40021)
- 财经(39979)
- 业大(39023)
- 北京(37884)
- 经(36730)
- 范(35480)
- 江(35343)
- 师范(35202)
- 经济学(34636)
- 院(33818)
- 农业(31432)
- 经济学院(31296)
- 财经大学(30062)
- 基金
- 项目(190100)
- 科学(150183)
- 基金(140392)
- 研究(139873)
- 家(122344)
- 国家(121392)
- 科学基金(104215)
- 社会(89158)
- 社会科(84533)
- 社会科学(84512)
- 基金项目(74523)
- 省(70308)
- 自然(67358)
- 自然科(65812)
- 自然科学(65797)
- 自然科学基金(64628)
- 教育(63305)
- 划(60573)
- 资助(58228)
- 编号(55859)
- 成果(45348)
- 部(43205)
- 重点(42029)
- 发(40014)
- 创(39225)
- 课题(37870)
- 教育部(37355)
- 国家社会(37268)
- 创新(36619)
- 科研(36302)
- 期刊
- 济(116618)
- 经济(116618)
- 研究(80994)
- 中国(47411)
- 学报(41705)
- 科学(39726)
- 管理(39362)
- 农(36017)
- 财(34032)
- 大学(31714)
- 学学(29676)
- 教育(28479)
- 农业(26065)
- 技术(21945)
- 融(20500)
- 金融(20500)
- 经济研究(19570)
- 财经(19146)
- 业经(17276)
- 经(16326)
- 问题(15408)
- 图书(14952)
- 业(14070)
- 理论(13496)
- 贸(13213)
- 科技(13011)
- 技术经济(12996)
- 世界(12637)
- 实践(12207)
- 践(12207)
共检索到38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立龙 张翼
文章基于2008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通过logit模型研究死亡概率、自理状态转移概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理状态生命表估算了不同特征老年人群体的余寿和预期失能时间。结果发现:(1)65岁老年人的平均余寿约为16.04年,其中预期完全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时间分别为10.11年、4.42年、0.88年、0.63年;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预期中度、重度失能时间占余寿的比重快速上升;女性老年人的平均余寿比男性老年人长2.47年,但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失能时间比男性老年人
关键词:
失能时间 死亡风险 自理状态 生命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魏蒙
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及其分布是评估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关键指标。针对专项调查存在的细分后样本规模不足而导致的估计偏差问题,文章采用数据合并的方法,将2010~2011年期间的三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合并,并结合"六普"数据的人口结构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率以及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率为11.2%;农村、女性老年人的中重度失能的风险以及失能人口的绝对规模均高于对应的城市、男性老年人群。2010年中国60岁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为17.22岁,平均带残存活时间约为2.53年,但女性超过男性0.71年。两性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余寿中所占比例的差异随年龄增加而扩大。研究认为,农村、女性老年人将是长期照料的主要群体。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合并数据 生活自理预期寿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使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模型、马尔科夫链多状态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中国农村常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同时预测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需求、照护成本和相应压力。结果发现,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人员需求和照护成本快速上涨。在中方案下,照护成本将从2020年的5 088.73亿元上升至2035年12 907.46亿元;在农村居民自筹资金模拟方案设定下,人均相对照护成本压力将从2020年的7.76%攀升至2035年的14.37%。文章认为,农村失能照护应被视为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与政策创新重点,相应政策创新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的各类显性、隐性成本,短期内通过自筹式保险方案应对农村失能照护风险难度较大,应当做好照护救助和长护保险在短期、长期的协同设计。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照护需求 成本压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华 严洁
文章基于2011、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面板数据,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两个维度对中国老年人的失能率进行测算,并对跨年追踪人群的失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ADL截面失能率在3次调查中为10.26%~11.08%,IADL对于老年人身体功能要求较高,3次调查测算的失能率为20.73%~21.61%。用两种工具测算出的老年失能率均表现出在不同队列、性别、城乡、婚姻和受教育程度人群之间的显著差异。跨年追踪的同一队列老年人失能率上升迅速,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率在追踪的4年间呈翻倍趋势。失能老人规模的科学测算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是制定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政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对中国老年人失能率进行更科学的判断,文章建议,在测量工具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情绪和行为等多个维度。此外,相关调查在抽样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龄组的样本分配,提高失能率测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
失能率 活动能力 追踪调查 老年健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魏蒙
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是把握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需求、规划未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已有的数据和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文章从失能状态的评判标准着手、对各项调查中获得的对失能老年人规模和比例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中国老年人失能规模和失能率的合理推断。对3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专项调查普遍采用操作性较强的KATZ量表对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据此方法得到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在10.48%~13.31%之间。为进一步确定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及变化规律,笔者建议在未来相关调查研究中,统一测量方法,并增大样本规模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数量,提高样本区域分布的代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丽萍 王小林 尚晓援 郭平
老年人因失能会产生额外的生活成本,使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文章采用生活水平法对老年人失能的相对成本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单身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失能的相对成本更高;城市老人失能相对成本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建议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相对成本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老年人福利政策,老龄津贴政策需充分考虑老年人失能的相对成本。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相对成本 生活水平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段媛媛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随着空巢老人比重的持续上升,老年人在空巢状态度过的时间也在不断延长。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年的数据和多状态生命表法,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空巢预期寿命,及其性别、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整个老年期中超过一半的余寿都处在空巢状态;女性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城市老年人;而受教育水平越高,老年人空巢预期寿命也越长。另外,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与他们当前所处居住状态有很大关系,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宗占红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居家照料与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为发展完善我国老年人居家失能照料服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结果显示,追踪期内失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为70.47%,平均生存时长为2.45年,居家照料特征以子女或配偶照料、轻度失能、有偿照料为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低;轻度失能、有偿照料、照料需求满足均对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有抑制作用。建议以满足照料需求为导向,关注弱势失能老年群体,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失能预防关口前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失能老年人晚年健康福祉。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居家照料 有偿照料 死亡风险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云英 胡潇月
面对日渐庞大的失能老人群体,通过对西安市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失能老年人能够获取的社区照护服务有限。并且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存在着制度缺失、资金来源单一、人力资源匮乏、服务存在供需矛盾四大发展困境。建议从建立健全制度设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合理评估照护需求、转变失能老年人观念等角度着手完善失能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的建设。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社区照护 困境 出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宗占红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居家照料与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为发展完善我国老年人居家失能照料服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结果显示,追踪期内失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为70.47%,平均生存时长为2.45年,居家照料特征以子女或配偶照料、轻度失能、有偿照料为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低;轻度失能、有偿照料、照料需求满足均对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有抑制作用。建议以满足照料需求为导向,关注弱势失能老年群体,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失能预防关口前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失能老年人晚年健康福祉。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居家照料 有偿照料 死亡风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园 王伟
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且城乡分布不均衡。运用2011年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引入转移强度构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城乡预测了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和照护时间需求,主要结论为:(1)城乡老年人进入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概率均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初始健康状态恶化呈递增趋势。(2)2050年,城乡65岁及以上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约8304.12万人,约是2020年的2.96倍。65~74岁城乡中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由2020年的2.04扩大到2050年的7.77;2020~2040年,75~84岁农村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一直高于城镇,2020年该年龄组乡城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比分别达到峰值1.74和2.38。(3)65~74岁城镇老年人中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农村的1.34倍,该年龄组农村老年人重度失能状态持续时间平均是城镇的1.28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张开然 胡鑫怡 刘雨佳
老年人失能与失智的发展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是失能治理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需关注的关键议题。文章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构建了考虑样本损耗的组基轨迹拓展模型,分析了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感知能力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退化轨迹分为晚发平稳型、晚发上升型和早发上升型3类,认知感知能力的退化轨迹分晚发平稳型和早发上升型2类;(2)成年期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老年人进入更快的失能发展轨迹,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险则会降低老年期进入快速失能轨迹的风险,其他非时变特征对失能和失智发展轨迹的影响存在差异;(3)从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看,患重病经历会加重失能程度,社交参与则有助于减缓失能失智程度的加深,独居会加重老人的失能程度,居住在城镇的老人失能程度平均更低;(4)老年期失能与失智过程既有一定的伴生性,又不是完全同步。在分析样本中,中度或重度失智老人当中大约27.9%的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好,按照现行长期护理保险标准无法获得相应待遇。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需要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失能和失智的叠加与分离现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岳书铭 毕红霞
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可支配收入、视力、慢性疾病数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和精神慰藉对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收入越高、视力越差、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越差、缺乏精神慰藉的农村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可支配收入越高、慢性疾病数量越多且日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