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1)
2023(13951)
2022(11466)
2021(10756)
2020(8782)
2019(19806)
2018(19391)
2017(35615)
2016(19032)
2015(21428)
2014(20751)
2013(20450)
2012(19256)
2011(17773)
2010(18034)
2009(17071)
2008(16926)
2007(15384)
2006(13745)
2005(12267)
作者
(53321)
(45314)
(44799)
(42410)
(28532)
(21253)
(20026)
(17179)
(17176)
(16113)
(15671)
(15109)
(14652)
(14366)
(14123)
(13727)
(13096)
(13080)
(12882)
(12694)
(11495)
(10945)
(10670)
(10418)
(10108)
(10106)
(10037)
(9836)
(9091)
(8987)
学科
(78047)
经济(77935)
管理(59580)
(59029)
(46273)
企业(46273)
(31951)
方法(28780)
中国(28097)
数学(24506)
数学方法(24251)
业经(21805)
(21496)
农业(21189)
(21077)
技术(17953)
(15464)
贸易(15451)
地方(15216)
(15127)
(15062)
银行(15039)
(14680)
(14556)
(14088)
金融(14085)
(13994)
技术管理(12648)
(12541)
(12270)
机构
大学(274902)
学院(273340)
(120106)
经济(117808)
管理(103213)
研究(98896)
理学(88006)
理学院(86962)
管理学(85665)
管理学院(85118)
中国(77250)
(58481)
(56864)
科学(55703)
(48346)
(45197)
中心(44626)
财经(43859)
研究所(43499)
(42223)
(40027)
经济学(38361)
北京(37316)
业大(36993)
(36634)
师范(36321)
(35694)
经济学院(34293)
农业(34096)
(32889)
基金
项目(180222)
科学(144606)
研究(136973)
基金(132664)
(115382)
国家(114359)
科学基金(98165)
社会(91235)
社会科(86324)
社会科学(86307)
基金项目(69519)
(68787)
教育(62725)
自然(59255)
(58101)
自然科(57933)
自然科学(57914)
自然科学基金(56955)
编号(53526)
资助(52260)
成果(45321)
(42603)
(41663)
重点(41344)
(39692)
(39298)
国家社会(39166)
创新(39090)
课题(38927)
教育部(36340)
期刊
(141452)
经济(141452)
研究(88013)
中国(65755)
(46929)
(43503)
管理(41574)
科学(40488)
学报(39861)
教育(33834)
大学(32169)
农业(31170)
学学(29863)
(29072)
金融(29072)
技术(23685)
业经(23543)
财经(22706)
经济研究(22194)
(19748)
问题(18258)
(15479)
(15392)
世界(15006)
科技(14237)
(13917)
技术经济(13864)
国际(13592)
(12474)
论坛(12474)
共检索到43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文龙  
城乡差距的延续,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二元户籍体制的残存,土地制度的保守,老人农业蔓延,粮食安全问题恶化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困难重重。为化解老人农业危机,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发展观念的保守和相关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动力严重不足,成效有限。只有尽快改变陈旧的资本观和粮食安全观,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整理力度,消除二元户籍体制残留,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新旧发展动力的整合,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缓解老人农业危机,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得桂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清  冯嘉晓  朱春晓  滕文敏  
运用GIS空间技术探讨中国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结果表明:①从全局上看,中国美丽乡村地区分布不均衡,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格局。②美丽乡村类型分布差异明显,历史古村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京津冀地区;中部及东北部分布较多现代新村且具有交通指向性,沿主要铁路呈网罗式分布。③区域密度分布差异较大,经向地带性差异较为明显,呈现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中心密集区,总体表现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格局。④冷热分布不均衡,表现出"大部分冷、局部热"的格局,热点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山东、河南等地,冷点区多集中在西南地区。⑤美丽乡村的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自然因素表现为地形地貌和水文状况,人文因素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历史和民俗文化的深厚程度等。⑥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平衡、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以及可持续发展动力缺乏等问题,鉴于此,从发展方式、资源整合及监督机制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龙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阻止了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缓解了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危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城乡三元结构、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建立起城乡良性互动机制。随着政府支农政策接近"天花板"、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美丽乡村建设动力衰竭,乡村建设出现疲态,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大局。借鉴日韩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进行合理调整,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农村内生发展基础,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采取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伟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来,就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农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水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就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出版了不少优秀著作,由李锦顺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丽乡村建设100例》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在评述该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书内容,提出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德林  周倩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探究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在时间上均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自东向西"不断提升的变化特征,区域差异明显;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和集聚效应,集聚程度随时间变化有所增强,高—高集聚区稳定在上海、江苏、浙江3地,低—低集聚区则围绕新疆、甘肃等地不断波动;空间滞后模型表明农业受灾率和农林水财政支出比重对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显著负影响,城镇化率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则对其提升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2010年11月19~20日,"湖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湖州模式)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沁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有40%以上的人口常住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好底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聂亚立  
<正>~~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钢  王文龙  
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农村内源性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政府干预除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目标外,更应该把诱导农村内部长效发展机制的形成作为长期目标。而要保证农村内源性发展的可持续,就必须积极地进行制度创新,只有对农村的教育制度、土地制度、治理机制进行全面创新,超前规划新农村社区建设,我们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但中国现实的国情也决定了仅仅依靠内源性发展难以扭转城乡之间的马太效应,只有把内源性发展动力和外源性发展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洪良  曹永峰  于敏捷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为紧迫,但动力不足。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探究其动力机制的形成演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演变,阐释了动力作用机理,利用因子分析,发现政府推动力、经济拉动力和生态自觉力是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因子,其中,政府是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外部推动力,经济利益是重要外在诱因,生态自觉力是内在动力且其贡献率逐渐增强。最后总结了浙江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并给出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天蓝、地绿、水净、山青——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扯,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我国加强生态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张社梅  徐红玳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山区通过持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开创性地实践了我国欠发达山区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生态富民及绿色低碳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在总结安吉这些重要新型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