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0)
- 2023(10238)
- 2022(8428)
- 2021(7838)
- 2020(6499)
- 2019(14578)
- 2018(13812)
- 2017(25789)
- 2016(13598)
- 2015(15074)
- 2014(14387)
- 2013(14318)
- 2012(13093)
- 2011(12113)
- 2010(11618)
- 2009(10590)
- 2008(10162)
- 2007(8549)
- 2006(7508)
- 2005(6569)
- 学科
- 济(59850)
- 经济(59791)
- 管理(35856)
- 业(34633)
- 方法(28512)
- 数学(26126)
- 数学方法(25969)
- 企(25667)
- 企业(25667)
- 中国(18438)
- 农(15788)
- 贸(15642)
- 贸易(15637)
- 易(15295)
- 财(12715)
- 业经(12126)
- 学(11703)
- 农业(10866)
- 制(9587)
- 环境(9584)
- 地方(8966)
- 银(8878)
- 银行(8836)
- 行(8541)
- 融(8415)
- 金融(8414)
- 技术(8399)
- 产业(8102)
- 出(8041)
- 关系(7731)
- 机构
- 大学(203788)
- 学院(199792)
- 济(91778)
- 经济(90508)
- 管理(75630)
- 研究(74256)
- 理学(67044)
- 理学院(66211)
- 管理学(65225)
- 管理学院(64876)
- 中国(55157)
- 科学(46082)
- 京(42811)
- 农(39667)
- 所(37505)
- 财(36862)
- 研究所(35062)
- 业大(33393)
- 中心(32483)
- 农业(31861)
- 财经(31256)
- 经济学(30150)
- 经(28949)
- 经济学院(27441)
- 北京(26656)
- 院(26408)
- 江(25780)
- 范(25231)
- 师范(24870)
- 财经大学(23717)
- 基金
- 项目(145227)
- 科学(116336)
- 基金(111947)
- 家(101742)
- 国家(101034)
- 研究(97164)
- 科学基金(85955)
- 社会(67913)
- 社会科(64725)
- 社会科学(64712)
- 基金项目(59617)
- 自然(57021)
- 自然科(55877)
- 自然科学(55858)
- 自然科学基金(54920)
- 省(52328)
- 划(46185)
- 资助(44723)
- 教育(43612)
- 编号(34502)
- 部(33268)
- 重点(33105)
- 国家社会(30765)
- 创(30586)
- 发(30572)
- 创新(28806)
- 科研(28639)
- 教育部(28398)
- 中国(28166)
- 计划(27634)
共检索到278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红涛 郭凯歌 朱晴晴
本文根据2011-2015年网络消费水平指数的省际数据和337个地级市数据,用Geo Da分别呈现了省际和地级市网络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并删除缺失数据,利用其中287个地级市静态面板分析方法,分析了地区网络消费水平存在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网络消费水平存在东部-中南-西北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地级市则存在分一二三四线城市依次递减的现象。进一步的WLS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固定电话用户数和邮电业务总量对地区网络消费水平显著有促进作用,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对地区网络消费水平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负向作用。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红涛 郭凯歌 朱晴晴
本文根据2011-2015年网络消费水平指数的省际数据和337个地级市数据,用Geo Da分别呈现了省际和地级市网络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并删除缺失数据,利用其中287个地级市静态面板分析方法,分析了地区网络消费水平存在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网络消费水平存在东部-中南-西北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地级市则存在分一二三四线城市依次递减的现象。进一步的WLS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固定电话用户数和邮电业务总量对地区网络消费水平显著有促进作用,而人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之宏 邵兵家
本文以自主式团购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化妆品团购网站发布的600余条买家评论进行内容分析,提炼出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维度,以揭示消费者满意和不满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指出网络团购和网上购物在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的联系和区别,研究结果对团购网站和合作商户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陈梦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红涛 楼嘉军 刘润 刘松
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地理学方法,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结果显示:休闲消费水平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人口"胡焕庸线"两侧出现休闲消费鸿沟;休闲消费水平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空间圈层模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经济实力、地理环境差异、闲暇时间、休闲动机和城市文化等是居民休闲消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陈梦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鹏飞 胡歆韵 李敬
研究目标:揭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出1993~2019年全国、分区域和分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收敛模型、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在样本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平均值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态势。除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外,全国整体以及东部、西部地区均呈上升态势;三大区域间差异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产生如此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就收敛特征而言,仅东部地区存在显著σ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在后者时收敛速度都相对更大;然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全国整体的β收敛趋势已不存在。研究创新:较早聚焦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刻画并测度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探究促进收敛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间网络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全国高等院校信息化讲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沈培华教援。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代表论文等相关资料请上网浏览。http://www.chmaonlineedu.com/expert/special.asp?id=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俊松 范英 吴晓华 孙德强
选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Hi_PLS)模型对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辨析,结果表明:①能源消费总量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或北美、欧亚大陆及亚洲。人均能耗较高的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区域或经济发达区;②结构方面,中东四国油气所占比例受其油气资源禀赋影响非常显著,它们除油气外的其它能耗几乎为0;③效率方面,能耗效率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欧洲、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而北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家能耗效率则较低;④全球尺度,对能源消费量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交通业与信息产业的活动(包括基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灏 李雅杰 龙俊 龙彪 尹楚杰 肖作霖 王毅聪 刘子杨
基于百度指数,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2018-2022年我国海绵城市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网络关注度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演变趋势,差异程度先增强后减弱,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地区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性较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省份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2)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网络关注度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智山 邓一荣
文章采用百度搜索指数分析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地区差异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3—2018年,全国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呈波动变化,大部分城市的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较低;(2)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总体格局为东强西弱,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城市的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较高;(3)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与生态文明网络宣传有较低的空间正相关,仅在北京、苏州、东莞等少数城市形成高宣传—高关注区域;(4)网民数量差异、省会城市职能、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创建是影响生态文明网络关注度区域差异的三个宏观因素。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百度指数 网络关注度 空间分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何灿 杨咸月
本文首次检验了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区域差异及其信息引导关系。网络借贷市场的迅猛发展确实已突破时空局限,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了服务"草根"阶层的定位;但各地网贷市场利率水平差异显著、区域分割问题相当严重,这与其利率变动不存在区域差异、各地市场信息已完全畅通形成巨大反差。主要原因是借贷平台因深度介入交易、成为类似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角色错位而引起市场定价混乱造成的。进一步发展网贷市场必须以全面提升市场效率为目标,消除区域分割。
关键词:
网络借贷 区域差异 信息引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雨格 卢泓钢 郑家喜
[目的]探究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与影响因素,为区域渔业协调发展与低碳渔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随机块模型(Stochastic Block Model,SBM)测度2011—2020年中国27个省市区的渔业碳排放效率,构建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引力矩阵,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分析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与属性特征,最后通过二次指派程序方法(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结果]研究表明,渔业碳排放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现象与溢出路径,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状空间关联关系,协同发展现象明显;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相对松散,且存在一定的等级梯度特征,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增强与优化;上海、天津、北京、四川等发达省市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低碳渔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掌控与支配作用较强,位于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省市区位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获取低碳渔业发展资源的能力偏弱;渔业发展水平差异、社会消费水平差异、能源强度差异与空间邻接关系能够显著推动渔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税负水平差异、对外开放水平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越小,越有利于形成空间关联网络。[结论]应探索渔业发展的区域联动机制,建立跨区域合作平台,强化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和措施时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潜力,提高整体效率水平;控碳治碳需要地区间相互协调、共同治理,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碳减排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杰
提升能源环境效率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双导向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30个省份的能源环境效率,并利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揭示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板块分析显示:东部省份主要位于"净溢出板块",是中国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的"发动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西部省份主要位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地区差异与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相关关系,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及相近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中国省际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能源环境效率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中国节能提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环境效率跨区域协同提升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歆 高煜昕 李俊朋
运用Shannon信息熵理论,对2005~2017年中国碳排放结构信息熵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其时空演变的空间关联特征,构建QAP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碳排放结构存在均衡性差异,省份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逐步增大,整体空间网络特征趋于稳定状态;各省份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个体空间网络特征排序情况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空间聚类——块模型分析显示不同板块碳排放结构变迁格局较为平稳;R&D投入强度、城镇人口比重等因素对其空间关联关系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