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2)
- 2023(17116)
- 2022(14184)
- 2021(13464)
- 2020(11015)
- 2019(25258)
- 2018(24324)
- 2017(46751)
- 2016(24787)
- 2015(27591)
- 2014(26711)
- 2013(26061)
- 2012(23955)
- 2011(21224)
- 2010(21142)
- 2009(19857)
- 2008(18705)
- 2007(16143)
- 2006(14333)
- 2005(12930)
- 学科
- 济(100089)
- 经济(99985)
- 管理(75106)
- 业(73683)
- 企(61570)
- 企业(61570)
- 方法(46138)
- 数学(41540)
- 数学方法(41052)
- 中国(34068)
- 财(31436)
- 融(28753)
- 金融(28752)
- 农(27608)
- 银(27127)
- 银行(27115)
- 行(26178)
- 制(22575)
- 业经(22216)
- 务(20912)
- 财务(20859)
- 财务管理(20818)
- 贸(20784)
- 贸易(20767)
- 易(20404)
- 企业财务(19967)
- 地方(18548)
- 农业(18188)
- 学(16825)
- 环境(16444)
- 机构
- 大学(337278)
- 学院(336861)
- 济(151473)
- 经济(148841)
- 管理(134697)
- 理学(116581)
- 理学院(115490)
- 管理学(113685)
- 研究(113251)
- 管理学院(113061)
- 中国(94829)
- 财(72108)
- 京(69113)
- 科学(62840)
- 财经(57733)
- 中心(54879)
- 所(53640)
- 经(52884)
- 研究所(48552)
- 经济学(48507)
- 农(47475)
- 江(47382)
- 经济学院(43922)
- 业大(43711)
- 北京(43633)
- 财经大学(43450)
- 院(41448)
- 范(41083)
- 师范(40703)
- 州(37833)
- 基金
- 项目(228676)
- 科学(183740)
- 基金(171495)
- 研究(170303)
- 家(148796)
- 国家(147327)
- 科学基金(128385)
- 社会(113289)
- 社会科(107780)
- 社会科学(107756)
- 基金项目(89093)
- 省(85004)
- 自然(80535)
- 自然科(78769)
- 自然科学(78747)
- 教育(77708)
- 自然科学基金(77374)
- 划(72342)
- 资助(70666)
- 编号(67202)
- 成果(54542)
- 部(52729)
- 重点(51242)
- 发(49045)
- 国家社会(48921)
- 创(48328)
- 教育部(46429)
- 课题(45433)
- 创新(45243)
- 人文(45089)
- 期刊
- 济(156909)
- 经济(156909)
- 研究(102449)
- 中国(62418)
- 财(56104)
- 管理(50479)
- 融(46368)
- 金融(46368)
- 学报(45534)
- 科学(45323)
- 农(42638)
- 大学(36690)
- 学学(34696)
- 教育(30353)
- 农业(28805)
- 财经(28620)
- 技术(28162)
- 经济研究(27094)
- 经(24605)
- 业经(23836)
- 问题(20402)
- 贸(18999)
- 国际(17557)
- 统计(17173)
- 世界(17096)
- 业(16093)
- 技术经济(16031)
- 理论(16007)
- 策(15569)
- 现代(14603)
共检索到50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韧
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334家公众公司的微观数据,评估中国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发挥的治理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绿色政策提高了绿色金融的治理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绿色金融的整体治理水平依然偏低;(2)监管领域的绿色政策和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差异;(3)监管方在银行信贷的绿色监管政策对提高绿色金融治理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资本市场的绿色监管政策不足,使得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偏低;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也并不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配套体系和绿色金融监管链条,逐步提高绿色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而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治理效应。
关键词:
绿色政策 绿色金融 治理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莉莉 肖黎明 高军峰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炜 蒋露露
绿色债券政策是激励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绿色债券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融资渠道实现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债券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为绿色债券政策差异化推进及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涛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可持续金融首先发端于金融机构和公民社会团体。与这一"自下而上"式路径不同,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走的是一条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和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的"自上而下"式推动之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自上而下"模式有其推动快、复制快、收效快等优势。但从我国绿色金融的微观基础看,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制约了绿色金融向纵深和长远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恰好可以夯实我国绿色金融
关键词:
投资者 微观基础 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债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芳
ESG是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在企业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导向,能够对企业低碳绿色转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企业ESG表现对低碳绿色转型影响及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提升低碳绿色转型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有更为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传递积极信号、强化风险平滑能力、激发绿色创新活力,从而为低碳绿色转型提供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是影响企业ESG表现促进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在得到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企业,ESG表现提升将会对低碳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赋能作用。有鉴于此,建议政府打造更为明确的ESG评估体系,加大奖励力度,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则要加强对ESG的认知、强化投入力度并强化ESG的信息披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凤荣 王康仕
基于2010—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政府"绿色"政策是否提高了绿色金融配置效率以及不同政策工具是否存在成效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低效率的配置水平,未对污染企业形成显著的融资约束;从整体来看,"绿色"政策提高了绿色金融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财政政策对绿色金融配置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绿色"监管政策的缺失抑制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配置效率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配置效率 财政政策 监管政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小平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上越有可能采用“多言寡行”的策略行为,即在年报披露较多的绿色信息但实际绿色治理绩效较差,这类行为有着较强的“声誉管理”动机并会降低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责任评分等,都会导致企业绿色发展“多言寡行”问题的出现。在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下,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行为特征明显淡化。本文研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企业金融化有悖绿色发展的冲击作用,并为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 关可天 叶心怡
2021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呼应了碳达峰、碳中和、低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这也是由我国银行业率先发布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标志着我国金融机构接受绿色金融评价的开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明太
中国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人均GNP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居民对绿色和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支付意愿逐渐增强,企业进行绿色和环保的生产和投资的压力逐渐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我国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需要,我国将面临绿化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泽将 汪顺 张悦
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是税制绿色化转型的核心标志,其政策效应值得关注。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计算企业环保新闻文本情绪,基于双重差分法研究《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微观政策效应与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显著改善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绩效,环保新闻文本情绪提升明显,且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政策传导路径上,《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从“观念治理”“末端治理”“源头治理”三个方向系统改善其环境绩效,但在政府环保关注度较低、管理层决策视域短视程度较高以及绿色转型基础较差的企业组内,《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应显著弱化。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企业依据《环境保护税法》积极改善其环境绩效,不仅能够充分缓解企业风险,还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回应了宏观税制绿色化能否真正助推微观企业绿色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尘永魁 关健 田冬冬
本文以2012年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出台,重污染企业投资和负债规模均明显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说明绿色信贷政策的惩罚效应和波特效应得到了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该项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抑制。异质性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不同,绿色信贷政策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所有制为国有且规模较大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对投融资的惩罚效应更加明显,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国进 丁赛杰 赵向琴 蒋晓宇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峁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金融行业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地区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低碳转型。本文通过对盘锦市21家金融机构、40余户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当前该市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盘锦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推动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微观非实验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评价与比较
收益预期、成本认知、风险评估与技术选择决策——基于338家农户微观数据的考察
中国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评估——基于微观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数据的视角
政府与市场“双轮”何以驱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评估
能力效应与金融市场参与: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
金融服务、外资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验证
金融包容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
排污征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GPSM的政策效应评估
制度压力、客户需求与绿色供应链的实践模式选择——基于4省262家公司的数据调查
家庭金融消费支出的资产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高端家庭微观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