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6)
- 2023(17851)
- 2022(14478)
- 2021(13603)
- 2020(11346)
- 2019(25751)
- 2018(25121)
- 2017(48871)
- 2016(25631)
- 2015(28460)
- 2014(27845)
- 2013(27331)
- 2012(24934)
- 2011(21937)
- 2010(21834)
- 2009(20688)
- 2008(19657)
- 2007(17193)
- 2006(14993)
- 2005(13632)
- 学科
- 济(110431)
- 经济(110316)
- 业(98055)
- 管理(87811)
- 企(87245)
- 企业(87245)
- 方法(49039)
- 数学(40460)
- 数学方法(40024)
- 财(35208)
- 农(34677)
- 中国(34617)
- 业经(33803)
- 融(28389)
- 金融(28388)
- 银(27455)
- 银行(27449)
- 行(26477)
- 制(25237)
- 务(24876)
- 财务(24825)
- 财务管理(24792)
- 农业(24176)
- 企业财务(23404)
- 贸(22346)
- 贸易(22322)
- 易(21867)
- 策(20506)
- 技术(20130)
- 地方(20011)
- 机构
- 学院(353935)
- 大学(346903)
- 济(161560)
- 经济(158772)
- 管理(146434)
- 理学(125722)
- 理学院(124644)
- 管理学(123117)
- 管理学院(122443)
- 研究(112442)
- 中国(97173)
- 财(75927)
- 京(70855)
- 科学(60452)
- 财经(60142)
- 中心(55073)
- 经(54946)
- 所(52725)
- 江(51832)
- 农(51066)
- 经济学(50319)
- 研究所(47238)
- 经济学院(45475)
- 业大(45139)
- 财经大学(44706)
- 北京(44432)
- 州(41149)
- 商学(40738)
- 院(40687)
- 范(40512)
- 基金
- 项目(232598)
- 科学(188264)
- 研究(176606)
- 基金(173952)
- 家(147958)
- 国家(146669)
- 科学基金(130247)
- 社会(117693)
- 社会科(112001)
- 社会科学(111977)
- 基金项目(91007)
- 省(88814)
- 自然(81022)
- 教育(80208)
- 自然科(79289)
- 自然科学(79272)
- 自然科学基金(77931)
- 划(73581)
- 资助(70668)
- 编号(70431)
- 成果(55615)
- 部(53298)
- 创(51663)
- 重点(51340)
- 发(50813)
- 国家社会(50011)
- 创新(47643)
- 课题(47405)
- 教育部(47204)
- 人文(46727)
- 期刊
- 济(176878)
- 经济(176878)
- 研究(106436)
- 中国(66315)
- 财(61778)
- 管理(58701)
- 融(48232)
- 金融(48232)
- 农(47644)
- 科学(44073)
- 学报(41037)
- 大学(34031)
- 技术(33101)
- 学学(32487)
- 农业(32468)
- 财经(30285)
- 业经(29766)
- 教育(29712)
- 经济研究(29037)
- 经(26212)
- 问题(22601)
- 贸(20041)
- 技术经济(19660)
- 业(19589)
- 世界(18467)
- 国际(17935)
- 现代(17435)
- 财会(17000)
- 统计(16465)
- 理论(16258)
共检索到53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国进 丁赛杰 赵向琴 蒋晓宇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遂昆 董晨曦
基于将绿色债券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后,中性企业也会倾向于绿色转型以获取更低成本的金融资源;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将AA级以上绿色信用债券纳为合规担保资产,会释放对绿色创新的激励信号并引导相关企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降低了相关债券资产的发行利差,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并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了低风险承担水平的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蒙大斌 李新宇 李磊
探究绿色金融政策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揭示绿色金融政策背景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策略性行为与融资活动的关系:绿色金融政策会引发企业“信号战争”与绿色创新行为,进而形成多种纳什均衡,对“两高”企业融资产生不同影响。基于537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两高”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绿色金融政策不仅能够直接降低“两高”企业融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3条间接路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代昀昊 赵煜航 雷怡雯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本文基于2017年我国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政策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实验组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上升;(2)企业较高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能够缓解绿色金融政策对债务成本的影响;(3)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债务融资成本上升更为显著。本文为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志飞 刘喜和 李欣宇
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数字金融可通过信贷配置效应和内部治理效应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数字金融还可以明显促进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管拥有环保经历企业的绿色转型。拓展性研究发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能够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绿色信贷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检验。以2012年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为自然实验,使用2007—2021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影响机制来看,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提高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以及降低权益融资成本渠道影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内部控制对绿色信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融资成本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振杰 郭远杰
<正>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产有限、抵(质)押物缺乏等原因,长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绿色融资担保机构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融资规模并撬动更多民间资金投入绿色产业,同时还可以引导资金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产业、企业和项目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一丹
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税收政策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政策对企业绿色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上,融资约束起到中介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促进作用更强,且税收政策对执法刚性强地区的企业绿色发展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税收政策 融资约束 企业 绿色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宁金辉
借助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使重污染企业增加融资租赁规模。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显著减少了重污染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使其不得不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来弥补长期资金缺口。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规模大、融资约束低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政策对规模小、融资约束高的重污染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融资租赁 企业规模 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献兵 马福春 魏妍 谢婉芸 李柏润
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了信贷市场是否存在“碳泡沫”。结果表明,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前,银行未充分考虑高污染企业可能面临的资产风险,未对其进行显著的歧视性定价,导致信贷定价存在“碳泡沫”;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银行向高污染企业增加贷款利差,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不同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媛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企业绿色创新角度出发,考察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金融支持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对其中的具体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产生金融支持作用,即通过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而促进绿色创新。最后,本文分析了企业产权性质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小运 黄婉
如何更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引导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切入,借助2012年颁布实施《绿色信贷指引》这一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绿色企业,绿色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具有积极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在企业所处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小、金融契约执行效率高以及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缓解了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其获得了更多长期借款,同时也降低了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绿色信贷政策还有助于绿色企业实施实质性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创新专利质量。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源节约的环境保护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绿色企业生产率提升,从而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翀
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更高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专利产出。从企业融资成本角度出发,文章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基于行业属性差异检验发现,对于重污染行业而言,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文章从金融支持视角为企业绿色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丰富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文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昊 肖雄
本文将2018年绿色信贷资产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政策实施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担保品扩容对重污染企业的非发明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对金融欠发达地区、融资约束低和社会责任强的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效应更明显。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央行应综合运用担保品框架,加强其结构调整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