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3)
- 2023(12210)
- 2022(9988)
- 2021(9056)
- 2020(7222)
- 2019(16385)
- 2018(15562)
- 2017(29369)
- 2016(15464)
- 2015(17332)
- 2014(16945)
- 2013(17078)
- 2012(16515)
- 2011(15302)
- 2010(15544)
- 2009(14471)
- 2008(13550)
- 2007(11853)
- 2006(10986)
- 2005(10558)
- 学科
- 济(77498)
- 经济(77433)
- 管理(39189)
- 业(39133)
- 中国(32267)
- 企(28631)
- 企业(28631)
- 融(26890)
- 金融(26889)
- 银(24931)
- 银行(24915)
- 地方(24807)
- 方法(24796)
- 行(24357)
- 数学(22143)
- 数学方法(22021)
- 农(21173)
- 业经(16966)
- 贸(16133)
- 贸易(16113)
- 制(16104)
- 财(15766)
- 易(15662)
- 农业(14783)
- 环境(13996)
- 地方经济(13523)
- 发(13423)
- 学(12949)
- 中国金融(11410)
- 体(10717)
- 机构
- 学院(222667)
- 大学(221641)
- 济(105842)
- 经济(103965)
- 研究(89100)
- 管理(78937)
- 中国(74920)
- 理学(66042)
- 理学院(65195)
- 管理学(64359)
- 管理学院(63934)
- 科学(50240)
- 京(49021)
- 财(47107)
- 所(45217)
- 研究所(40846)
- 中心(40706)
- 财经(36689)
- 农(36546)
- 经济学(34897)
- 江(33516)
- 经(33458)
- 北京(32257)
- 院(31933)
- 经济学院(31414)
- 范(30771)
- 师范(30499)
- 业大(28441)
- 农业(28189)
- 州(27553)
- 基金
- 项目(143776)
- 科学(114553)
- 研究(108486)
- 基金(105103)
- 家(91729)
- 国家(90977)
- 科学基金(77079)
- 社会(72519)
- 社会科(69097)
- 社会科学(69087)
- 省(54526)
- 基金项目(54230)
- 教育(47460)
- 划(46523)
- 自然(45368)
- 自然科(44318)
- 自然科学(44308)
- 自然科学基金(43494)
- 资助(43055)
- 编号(41951)
- 发(38488)
- 成果(34460)
- 重点(33518)
- 部(32498)
- 发展(32055)
- 国家社会(31651)
- 展(31533)
- 创(30616)
- 课题(30534)
- 中国(29407)
- 期刊
- 济(122491)
- 经济(122491)
- 研究(76600)
- 中国(52209)
- 融(38800)
- 金融(38800)
- 农(35202)
- 财(33378)
- 科学(31661)
- 学报(31599)
- 管理(30972)
- 大学(24370)
- 教育(23858)
- 农业(23794)
- 学学(22841)
- 经济研究(21043)
- 业经(18968)
- 财经(18876)
- 技术(18245)
- 经(16462)
- 问题(16122)
- 贸(14900)
- 国际(14187)
- 世界(14024)
- 业(13376)
- 技术经济(11107)
- 资源(10819)
- 经济问题(10226)
- 坛(9988)
- 论坛(9988)
共检索到366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骏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枯竭正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亦日益突出,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决策层已明确将"绿色化"列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绿色金融将是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骏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枯竭正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亦日益突出,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决策层已明确将"绿色化"列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绿色金融将是支持经济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晓蒙 王仁曾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较强;人力资本在数字金融影响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机制检验得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环境认知能力,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琼 康瑾龙 赵弋洋
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体现在绿色属性的识别与认定、环境效益的测算、气候风险的评估、碳排放的核算,以及企业ESG评级、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结合场景合理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NLP(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可以说,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关键词:
科技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条件,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以外)分为三大区域,再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为:2010~2016年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两阶段的σ收敛、显著的空间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收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健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对山东省而言,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既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山东省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梦熊 胡朝辉
通山县地处幕阜山脉北麓、长江中游南岸,境内大多数的山脉处于华北平原与鄱阳湖平原间的季风道上,拥有丰富的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等清洁能源资源。人民银行通山县支行积极谋划绿色金融发展,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结合通山县实际情况和特点,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方式,在增加绿色信贷投入的同时,有效支持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却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晶 张尧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市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法制和政策体系;狠抓落实好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强化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