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0)
- 2023(17539)
- 2022(14556)
- 2021(13447)
- 2020(11174)
- 2019(25611)
- 2018(24647)
- 2017(47026)
- 2016(24876)
- 2015(27815)
- 2014(27171)
- 2013(26742)
- 2012(24963)
- 2011(22293)
- 2010(22231)
- 2009(20689)
- 2008(19560)
- 2007(16878)
- 2006(15066)
- 2005(13771)
- 学科
- 济(109733)
- 经济(109616)
- 业(72017)
- 管理(71137)
- 企(58711)
- 企业(58711)
- 方法(45713)
- 数学(40766)
- 数学方法(40311)
- 中国(37425)
- 财(30149)
- 融(29024)
- 金融(29023)
- 农(28692)
- 银(27309)
- 银行(27284)
- 行(26418)
- 地方(26333)
- 业经(24362)
- 制(22537)
- 贸(21033)
- 贸易(21010)
- 易(20474)
- 务(20011)
- 财务(19958)
- 财务管理(19916)
- 农业(19690)
- 企业财务(19146)
- 学(19119)
- 环境(17295)
- 机构
- 大学(344658)
- 学院(343702)
- 济(152994)
- 经济(150291)
- 管理(133189)
- 研究(120903)
- 理学(114357)
- 理学院(113164)
- 管理学(111402)
- 管理学院(110774)
- 中国(99281)
- 京(73064)
- 财(70799)
- 科学(69139)
- 所(59138)
- 中心(57249)
- 财经(56392)
- 研究所(53515)
- 农(53070)
- 经(51604)
- 江(49487)
- 经济学(48546)
- 业大(46841)
- 北京(46648)
- 范(43952)
- 经济学院(43810)
- 院(43659)
- 师范(43483)
- 财经大学(42325)
- 农业(41201)
- 基金
- 项目(231074)
- 科学(184313)
- 基金(171027)
- 研究(170462)
- 家(149151)
- 国家(147663)
- 科学基金(127562)
- 社会(112547)
- 社会科(107098)
- 社会科学(107074)
- 基金项目(89281)
- 省(87572)
- 自然(79992)
- 自然科(78226)
- 自然科学(78204)
- 教育(77104)
- 自然科学基金(76809)
- 划(74291)
- 资助(70351)
- 编号(67156)
- 成果(54250)
- 发(53876)
- 重点(52201)
- 部(52161)
- 创(48750)
- 国家社会(48316)
- 课题(45993)
- 创新(45724)
- 教育部(45442)
- 科研(44376)
- 期刊
- 济(164320)
- 经济(164320)
- 研究(105816)
- 中国(69757)
- 财(55049)
- 管理(50631)
- 学报(49605)
- 农(48289)
- 科学(47922)
- 融(46130)
- 金融(46130)
- 大学(39104)
- 学学(36827)
- 教育(33571)
- 农业(33110)
- 技术(29376)
- 财经(28182)
- 经济研究(27949)
- 业经(25882)
- 经(24298)
- 问题(21582)
- 业(18872)
- 贸(18790)
- 世界(18044)
- 国际(17692)
- 统计(17087)
- 技术经济(16473)
- 理论(16122)
- 策(15396)
- 图书(15324)
共检索到527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莉莉 肖黎明 高军峰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韧
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334家公众公司的微观数据,评估中国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发挥的治理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绿色政策提高了绿色金融的治理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绿色金融的整体治理水平依然偏低;(2)监管领域的绿色政策和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差异;(3)监管方在银行信贷的绿色监管政策对提高绿色金融治理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资本市场的绿色监管政策不足,使得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偏低;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也并不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配套体系和绿色金融监管链条,逐步提高绿色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而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治理效应。
关键词:
绿色政策 绿色金融 治理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李志创
研究目标:测度并评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研究方法:借助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依据两个内在特征(年龄、性别)和三个外在特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将目标群体进行分类,通过构建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正规金融对青年和女性群体的包容程度相对有限,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两类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但并未显著改善老年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居民对非正规金融较为依赖,数字金融的出现也并未明显改变这种现状;最后,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将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并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角度考察其服务水平。研究价值:充分识别普惠金融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关键词:
工业 绿色 低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童艳丽 刘文新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耗散结构理论,从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型代谢熵和氧化型代谢熵角度建立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0省市2000—2014年的绿色化发展系统进行熵变分析;运用综合赋权的决策分析模型测算绿色化发展水平,结合马尔可夫链和核密度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间,①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有序度不断增强,发展趋于健康化。②30省市绿色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③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马尔可夫链分析得知,不同水平的地区组间流动性较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童艳丽 刘文新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耗散结构理论,从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型代谢熵和氧化型代谢熵角度建立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0省市2000—2014年的绿色化发展系统进行熵变分析;运用综合赋权的决策分析模型测算绿色化发展水平,结合马尔可夫链和核密度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间,①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有序度不断增强,发展趋于健康化。②30省市绿色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③核密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峁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金融行业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地区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低碳转型。本文通过对盘锦市21家金融机构、40余户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当前该市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盘锦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张彩虹
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上数字金融均可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2)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3)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单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绿色发展水平但不利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张彩虹
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上数字金融均可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2)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3)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单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绿色发展水平但不利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唐微风 欧阳胜银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绿色基础、绿色资源、绿色环境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综合测算了2011—2019年的农村绿色发展指数,发现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从发展水平来看,甘肃、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内蒙古、山东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则相对较高;从驱动路径来看,金融发展能显著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相比金融广度和金融效率,金融深度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应当积极制定有区域差异性的农村绿色发展策略,持续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农村绿色发展 发展差异 金融驱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丽 李其涛 柳建平
在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至2022年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从农业产出效率、环境优好水平、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测度和考察了全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快速、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生态稳定性保持在平稳状态,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速度最慢;现阶段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高的是农业产出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但整体上单个维度的影响力逐渐降低,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影响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正在走向良性循环,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稳定性依然不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内部的差距依然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关联度 耦合协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刘明显
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选取西部12省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指标,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及GIS技术方法对2014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进行研究。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空间分异 资源环境 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