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2)
2023(16328)
2022(13930)
2021(12937)
2020(10581)
2019(24379)
2018(23829)
2017(45638)
2016(24309)
2015(27301)
2014(26918)
2013(26997)
2012(24985)
2011(22915)
2010(22766)
2009(20916)
2008(20137)
2007(17311)
2006(15396)
2005(13816)
作者
(70891)
(59360)
(58626)
(56074)
(37635)
(28324)
(26643)
(23267)
(22435)
(20876)
(20277)
(19990)
(18773)
(18696)
(18268)
(18226)
(17606)
(17024)
(16900)
(16794)
(14558)
(14532)
(14027)
(13441)
(13249)
(13068)
(12884)
(12563)
(11846)
(11555)
学科
(121019)
经济(120910)
管理(68736)
(62266)
(50262)
企业(50262)
方法(49415)
数学(43688)
数学方法(43314)
中国(30895)
(27093)
地方(26694)
(24723)
(24269)
业经(23363)
(23253)
贸易(23243)
(22589)
环境(19400)
农业(18380)
(17998)
(16925)
地方经济(16074)
(15901)
金融(15898)
(15429)
银行(15391)
技术(15282)
理论(15127)
(14847)
机构
大学(358920)
学院(354695)
(158330)
经济(155419)
管理(139290)
研究(127229)
理学(121167)
理学院(119785)
管理学(117940)
管理学院(117314)
中国(94011)
(76564)
科学(76328)
(67700)
(63384)
研究所(58058)
中心(55444)
财经(55295)
(53793)
业大(50568)
(50508)
经济学(50209)
(49290)
北京(48723)
(46463)
(46421)
师范(46093)
经济学院(45203)
农业(42071)
财经大学(41287)
基金
项目(245275)
科学(194727)
基金(181624)
研究(178312)
(158745)
国家(157551)
科学基金(135368)
社会(116913)
社会科(111106)
社会科学(111077)
基金项目(96288)
(92344)
自然(86550)
自然科(84555)
自然科学(84537)
自然科学基金(83036)
教育(79905)
(78335)
资助(74529)
编号(69633)
成果(55677)
(55214)
重点(54905)
(53401)
(50453)
国家社会(49622)
课题(47839)
教育部(47571)
创新(47279)
科研(46537)
期刊
(172198)
经济(172198)
研究(109890)
中国(62996)
学报(54905)
科学(52197)
管理(50793)
(48599)
(48244)
大学(41558)
学学(39237)
农业(34148)
教育(32557)
经济研究(29399)
技术(29074)
(29005)
金融(29005)
财经(27795)
业经(24904)
(23929)
问题(22750)
(20132)
技术经济(18751)
(18126)
世界(17569)
国际(17168)
图书(16862)
资源(16597)
科技(16436)
理论(16386)
共检索到520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广晖  郑浦阳  单燕斐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佟金萍  陈洁  赵路路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并运用Moran’s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研究期内,全局Moran’s I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用水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测度2002-2012年间省域单元绿色经济效率,分析空间互动状态下城市化进程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不显著,但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只具有显著间接效应。因此推动绿色经济效应增长需要增强区间统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振清  边敏杰  陈文倩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绿色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产出的正相关性显著,并且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各绿色创新要素对本地区绿色创新产出以及对邻近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差异,其中,人力资本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开放度、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以及互联网技术普及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产出遥遥领先于非优化开发区域,为促进两个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应起示范带头作用,并向非优化开发区域进行知识和技术溢出,从而提升非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海洋  韩伯棠  陈艳春  
基于中国实际从区域层次入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绿色技术溢出、环境溢出对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劳动生产率在改善环境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2)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溢出效应均存在并且表现为全国层面;(3)区域外部的绿色技术溢出对改善区域内部环境绩效起到积极影响;(4)外部较差的环境绩效会给予区域内部改善环境绩效的动力,即环境溢出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乐为  伍宇欣  王菲  
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效应的增强不仅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还会提高相邻或地理属性相近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积极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双向FDI协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关,忽略空间效应的线性Coe-Helpman模型高估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2)国际研发资本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国际研发资本各渠道技术溢出效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跨国研发投入、FDI研发资本、贸易进口三个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二次溢出还促进了其他区域的效率,且二次溢出效应大于首次溢出。跨国技术转移首次溢出对本区域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二次溢出阻碍了其他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OFDI研发资本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3)国内研发资本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说明中国企业绿色技术产业处于调整期,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存在结构失衡、效率不高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星星  
文章根据非期望产出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了技术进步水平。研究了技术进步及其代理变量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促进了区域内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其间接效应却阻碍了临近区域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变化(EC)和能源技术变化(TC)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区域间均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30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武增海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邻省发展水平及其细分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的分割问题。结果发现:全国及分区域的样本范围内都存在溢出效应;相邻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溢出效应,即与东部相邻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溢出效应而不是相反;相邻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运行形成了以东部地区外向型和中西部地区内向型为主要类型的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且这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之间缺乏互动性,形成了相互分割的两种经济运行空间,这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