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7)
- 2023(11857)
- 2022(9806)
- 2021(8974)
- 2020(7095)
- 2019(16344)
- 2018(15937)
- 2017(29361)
- 2016(15706)
- 2015(17658)
- 2014(17576)
- 2013(17750)
- 2012(17194)
- 2011(16049)
- 2010(16221)
- 2009(15012)
- 2008(14637)
- 2007(12832)
- 2006(11899)
- 2005(11263)
- 学科
- 济(94637)
- 经济(94563)
- 管理(40815)
- 业(37873)
- 方法(30019)
- 中国(28786)
- 企(27000)
- 企业(27000)
- 数学(26723)
- 地方(26714)
- 数学方法(26572)
- 农(21967)
- 业经(18080)
- 贸(16813)
- 贸易(16798)
- 地方经济(16455)
- 学(16368)
- 易(16230)
- 农业(15371)
- 环境(15327)
- 财(14670)
- 融(14290)
- 金融(14289)
- 发(14078)
- 制(13791)
- 银(13551)
- 银行(13535)
- 行(13320)
- 和(11145)
- 技术(10481)
- 机构
- 大学(237686)
- 学院(237247)
- 济(117662)
- 经济(115734)
- 研究(96079)
- 管理(84450)
- 中国(73526)
- 理学(71171)
- 理学院(70262)
- 管理学(69355)
- 管理学院(68912)
- 科学(54131)
- 京(52384)
- 财(49802)
- 所(49182)
- 研究所(44369)
- 中心(41141)
- 财经(39202)
- 经济学(38790)
- 农(38462)
- 经(35666)
- 江(35196)
- 经济学院(34715)
- 北京(34603)
- 院(34294)
- 范(32529)
- 师范(32245)
- 业大(31042)
- 科学院(29892)
- 农业(29781)
- 基金
- 项目(151406)
- 科学(120187)
- 研究(111866)
- 基金(111430)
- 家(97606)
- 国家(96873)
- 科学基金(81819)
- 社会(75790)
- 社会科(72146)
- 社会科学(72134)
- 基金项目(57628)
- 省(56285)
- 教育(49669)
- 自然(48878)
- 划(47919)
- 自然科(47732)
- 自然科学(47721)
- 自然科学基金(46867)
- 资助(46120)
- 编号(42190)
- 发(39573)
- 重点(35042)
- 部(34748)
- 成果(34690)
- 国家社会(33287)
- 发展(32829)
- 展(32313)
- 课题(30934)
- 创(30871)
- 中国(30858)
- 期刊
- 济(140445)
- 经济(140445)
- 研究(82418)
- 中国(53089)
- 农(36779)
- 财(35409)
- 学报(34483)
- 科学(34197)
- 管理(33865)
- 大学(26605)
- 融(26096)
- 金融(26096)
- 农业(25675)
- 学学(25028)
- 经济研究(24410)
- 教育(24060)
- 财经(20811)
- 业经(20409)
- 技术(20336)
- 问题(18439)
- 经(18271)
- 贸(16583)
- 世界(16022)
- 国际(15398)
- 业(14554)
- 技术经济(13623)
- 统计(12229)
- 经济问题(11566)
- 资源(11411)
- 商业(10823)
共检索到384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黄龙 屈小娥
文章构建由水平和效率两个维度组成的绿色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1997—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以及时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剖析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平缓爬升,整体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沿海高、内陆低”“东部高、东北和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发展格局。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聚集特征,存在空间极化现象和俱乐部趋同效应;其总体差异以地区间差异为主,表现出先波动后缓慢下降的态势。邻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状态转移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杨 石嘉婧 高文群 郭庆然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测算,发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趋于上升发展态势;其次,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区域间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向右偏移明显,且呈单峰分布,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较为明显且波动幅度较大;最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来分析区域间差异化程度,发现我国四大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缓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长花
文章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从压力层、状态层和准则层视角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协同性与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份在三大准则层的表现和排名具有差异性;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逐渐趋向协同发展;Kernel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各区域的演进规律呈现差异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谦 董艳玲
研究目标:测度1993~2015年中国实体经济总量与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方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探究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的地区差异,并使用核密度估计研究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者总体差异均呈递增趋势,且区域间差异均为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中西实体经济总量均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则呈两极分化,经济实虚结构极化趋势则不显著。研究创新:揭示实体经济总量和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并进行动态演进分析。研究价值:把脉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实虚结构现状,为解决实虚结构失衡提供现实依据,为缩小地区间实体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四大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杰
采用非径向、投入产出双角度窗口DEA模型测度出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显著增大;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对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反映出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日趋扩大,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梯度效应,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Markov链分析法、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揭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0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年均3.72%的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各地级市表现出由低质量水平向高质量水平转移的动态过程,逐渐形成了以正向空间聚集为特征的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既存在向更高等级转移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向下转移风险,且邻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越高,其空间溢出效应越大;东北地区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是组内差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鹏 史丹
如何理解工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对于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忽视了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作用,且较少探究区域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差异的来源,有必要弥补这些不足。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数呈现总体上升态势,反映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向好趋势。分区域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向西阶梯状过渡分布,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较好的省份依然集中于东部地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的区域差距表现为先增后降,区域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的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且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异来源有所不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绿色创新发展在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二,绿色体系建设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第三,地方性环保法规等制度实施效果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由此,政府部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区域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文章界定了绿色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原理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构建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并运用"十一五"时期的数据对指数进行验证。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不具有典型绿色经济的性质。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指数 综合评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志刚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一。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绿色发展客观上需要绿色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不足以支撑我国完成绿色发展的任务。如何提高绿色金融发展的质量和层次,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志刚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一。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绿色发展客观上需要绿色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不足以支撑我国完成绿色发展的任务。如何提高绿色金融发展的质量和层次,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杰 刘传明
平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高质量运行目标的达成。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小幅度上升,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异呈“N+V”型的变化趋势;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表现为东-西差异最大、中-西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考察期内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两极化或多极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11月14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30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