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3)
2023(15121)
2022(12670)
2021(11808)
2020(9657)
2019(22374)
2018(22072)
2017(42036)
2016(22984)
2015(25998)
2014(25911)
2013(25410)
2012(23149)
2011(20833)
2010(20503)
2009(18660)
2008(18004)
2007(15458)
2006(13493)
2005(12154)
作者
(66137)
(55039)
(54585)
(51995)
(35005)
(26253)
(24766)
(21694)
(20942)
(19385)
(18751)
(18750)
(17415)
(17339)
(17016)
(16990)
(16398)
(16104)
(15657)
(15653)
(13638)
(13634)
(13196)
(12350)
(12258)
(12247)
(12117)
(11897)
(10948)
(10897)
学科
(94389)
经济(94287)
管理(62511)
(59293)
(47721)
企业(47721)
方法(41757)
数学(36371)
数学方法(36007)
中国(28713)
(26126)
(21584)
业经(21301)
(21020)
地方(18517)
(18142)
贸易(18131)
(17655)
农业(17377)
(16528)
环境(16246)
(14841)
理论(14484)
(14211)
银行(14170)
技术(14034)
(13592)
(13511)
金融(13510)
(13393)
机构
大学(326174)
学院(322435)
(132541)
经济(129928)
管理(126355)
研究(114805)
理学(109731)
理学院(108459)
管理学(106619)
管理学院(106053)
中国(85376)
科学(71798)
(70451)
(57677)
(57667)
研究所(53227)
(52854)
中心(50455)
业大(48504)
财经(47094)
(44988)
北京(44897)
(43849)
师范(43449)
(43120)
(41931)
农业(41520)
经济学(40550)
经济学院(36669)
(36422)
基金
项目(226720)
科学(179011)
基金(166279)
研究(164678)
(146153)
国家(145004)
科学基金(123978)
社会(104848)
社会科(99397)
社会科学(99371)
基金项目(88317)
(85897)
自然(80447)
自然科(78610)
自然科学(78593)
自然科学基金(77173)
教育(74390)
(73553)
资助(67857)
编号(65533)
成果(53004)
重点(51287)
(50261)
(48919)
(46643)
课题(45426)
国家社会(43963)
创新(43666)
科研(43516)
教育部(42883)
期刊
(141090)
经济(141090)
研究(97072)
中国(59790)
学报(53136)
科学(49701)
(48193)
管理(45627)
(40691)
大学(39881)
学学(37380)
教育(35574)
农业(34051)
技术(26681)
(25605)
金融(25605)
经济研究(23598)
财经(22395)
业经(21978)
(19163)
问题(18743)
(18567)
图书(17187)
科技(15834)
资源(15449)
技术经济(15215)
(15175)
理论(15042)
世界(14632)
(14540)
共检索到467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龙海雯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和各区域绿色现代化的总体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步减小,并且呈现正向集聚的空间特征;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现代化水平都不存在σ收敛,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提出打造一体化绿色治理示范区、实施绿色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案、探索区域绿色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绿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赫永达  王俏茹  刘达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双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效率评价的角度对我国多维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将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引入至效率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改进的SBM(Improved Slack Based Model,ISBM),对中国省级绿色生产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新测度,随后利用Tobit模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中国的绿色生产效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均未达到有效水平,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其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内呈微弱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减缓是阻碍其提高的核心因素;再次,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综合而言,加强环保规制力度和提高城镇化率是提升全国绿色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而东部地区需警惕二产回流,西部地区则应摒弃“唯GDP论的逐底竞赛”;最后,绿色生产效率最低的省份是处于新城市集群地理中枢位置的人口大省,而非是经验认知中的高度工业化省份,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这些省份承载了大量来自其他省份的污染转移,这一结果再一次证明非期望投入是效率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汤向俊  苏航  康艳艳  
为度量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评估并分析了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动态演变过程,并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式市域现代化水平整体处在上升趋势中,东部地区、特大城市、一线城市的市域现代化水平最高;(2)中国四大区域间东西差距较大,各区域间差距在逐渐减小;(3)市域的现代化等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发展过程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从收敛周期来看,有望在21世纪中叶前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研究结果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合理应对区域不平衡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宇润   刘宏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社会稳定、社会参与、社会公正、社会成长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考察其地区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省份间呈现“东优西劣”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地区间差异在整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不同区域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并非随机分布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异表现出一定幅度的扩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极化现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丽   李其涛   柳建平  
在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至2022年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从农业产出效率、环境优好水平、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测度和考察了全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快速、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生态稳定性保持在平稳状态,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速度最慢;现阶段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高的是农业产出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但整体上单个维度的影响力逐渐降低,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影响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正在走向良性循环,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稳定性依然不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内部的差距依然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壮林  高阳  胡大伟  王晋  马飞  熊英  
发展绿色交通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构建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分析绿色交通水平时空演化特征是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模型分析城市群绿色交通各子系统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ntuitionistic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FAHP)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构建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引入贡献度和障碍度模型分别探究影响和限制城市群绿色交通水平的显著因素,最后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绿色交通属于一般水平,其时间演化趋势大致呈“N”形阶段特征,空间演化分布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且各城市差距逐渐缩小;改进模型的测度结果较传统模型更为准确,更能反映城市群交通系统的可变模糊性;准则层中状态层面贡献度最高,对促进关中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具有明显作用,驱动力因素贡献度最低;指标层中制约关中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为日均公交车客运量、道路路灯覆盖率、万人公交车标台数、人均GDP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实现交通行业低碳化转型、达成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鹤   张桂文   曾伏  
文章基于“五个现代化”的特征内涵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区域与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1)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呈“东高、西低、中塌陷”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全国层面,财政支出、财政分权、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正向调节了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及时期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呈“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在绿色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采用Arc GIS的自然断裂点法研究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空间特征演变。结果表明:(1) 2006—2017年河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农业绿色化发展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经济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城市;生态绿色化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线带城市;城市绿色化高、中等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城市。(3)各市绿色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大多数高、中等水平区城市的生态绿色化与城市绿色化水平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尚未实现优质耦合协调,目前绿色金融系统相对滞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2019年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赶超,率先达到了良好协调水平;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环保企业A股市值占比、人均森林面积等,且不同地区各因素的障碍度值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其伦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演变格局与收敛性特征展开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持续提升,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整体经历了由弱变强的过程。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明  宁安宁  贾蓓蓓  张丁一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晓晓   皇甫瑞灵   郑艳洁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分布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从各指标维度来看,农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业集聚循环发展是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源动力,且影响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我国需从多面发力,升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明确短板,缩减绿色农业产业链省域差距;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晓晓   皇甫瑞灵   郑艳洁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分布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从各指标维度来看,农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业集聚循环发展是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源动力,且影响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我国需从多面发力,升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明确短板,缩减绿色农业产业链省域差距;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