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9)
2023(17796)
2022(14912)
2021(13578)
2020(11351)
2019(25878)
2018(25020)
2017(46990)
2016(25543)
2015(28651)
2014(28296)
2013(28339)
2012(26763)
2011(24518)
2010(24835)
2009(23164)
2008(22564)
2007(20188)
2006(17984)
2005(16520)
作者
(78269)
(65495)
(65332)
(61831)
(41389)
(31676)
(29587)
(25483)
(24900)
(23281)
(22451)
(22012)
(20983)
(20814)
(20660)
(20325)
(19719)
(19270)
(19056)
(18825)
(16432)
(16308)
(15927)
(14985)
(14850)
(14594)
(14505)
(14439)
(13293)
(13233)
学科
(111902)
经济(111795)
(67419)
管理(66842)
(51679)
企业(51679)
方法(45123)
数学(39259)
数学方法(38945)
中国(38088)
(31870)
(28931)
金融(28929)
地方(28162)
(27899)
银行(27827)
(27174)
(26967)
业经(24520)
(23939)
(23635)
贸易(23616)
(22959)
(22669)
农业(22021)
环境(18270)
(16529)
财务(16494)
财务管理(16456)
技术(15978)
机构
学院(371946)
大学(371301)
(157676)
经济(154563)
研究(138811)
管理(134233)
理学(114636)
理学院(113155)
管理学(111240)
管理学院(110550)
中国(109782)
科学(86950)
(80291)
(73976)
(72830)
(71358)
研究所(66586)
中心(63775)
业大(58976)
农业(58616)
财经(56512)
(56357)
(51401)
北京(51349)
(50090)
经济学(49561)
师范(49459)
(49279)
(45275)
经济学院(44872)
基金
项目(246721)
科学(192818)
基金(179153)
研究(173740)
(159920)
国家(158595)
科学基金(133031)
社会(111677)
社会科(106014)
社会科学(105983)
(96418)
基金项目(94789)
自然(86303)
自然科(84332)
自然科学(84302)
自然科学基金(82823)
(82168)
教育(78138)
资助(73509)
编号(67650)
(58634)
重点(56979)
成果(54740)
(53908)
(51446)
创新(48317)
课题(48182)
科研(48013)
国家社会(47126)
计划(46907)
期刊
(174923)
经济(174923)
研究(111242)
中国(77124)
(67853)
学报(66662)
科学(59714)
(53266)
大学(48758)
管理(47416)
(47087)
金融(47087)
学学(46318)
农业(45669)
教育(35841)
经济研究(29286)
技术(28731)
业经(28584)
财经(28108)
(25256)
(24246)
问题(23376)
(20595)
国际(18899)
(18484)
世界(18238)
技术经济(18006)
科技(17249)
资源(17153)
商业(17018)
共检索到56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于翠凤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文旅融合指标体系,运用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2004—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分区域的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表现为基本协调,区域发展存在较明显差异,西南及西北地区轻度失调,华北、华中及东北基本协调,而华东及华南达到中度协调状态。(2)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分异。(4)旅游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基础、绿色文化消费、旅游产业收入、文化产业经营对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贡献率,而旅游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则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于翠凤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文旅融合指标体系,运用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2004—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分区域的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表现为基本协调,区域发展存在较明显差异,西南及西北地区轻度失调,华北、华中及东北基本协调,而华东及华南达到中度协调状态。(2)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分异。(4)旅游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基础、绿色文化消费、旅游产业收入、文化产业经营对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贡献率,而旅游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则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其伦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演变格局与收敛性特征展开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持续提升,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整体经历了由弱变强的过程。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红  富勇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振兴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发展,激发创新活力,绿色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2010—2016年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经济数据,考虑到区域间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发展与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水平、空气质量和碳排放量间空间相关关系与其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冬  胡颖  黄彪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讨2007—2017年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大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省域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分维指数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但绿色生态指数呈现反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乡村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苏北地区。(3)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等对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城镇化、工业化以及财政支农力度对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乡村绿色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乡村绿色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伟勇  
文章基于2000—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排名靠前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均衡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则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再现“胡焕庸线”和“绿色创新马赛克”,呈“四核两带多点”的分布特征。第二,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关联程度逐年提升。东部沿海城市多位于高值集聚区域,中西部城市多位于低值集聚区域和异质性区域。第三,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创新存在“U”型曲线关系。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慧  游星  陈红  
[目的]探索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法]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我国31省(市)区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借助Tobit模型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二者融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1)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还处于失调阶段,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镇化水平、公路区域密度、技术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能促进两者的融合,公路区域密度对融合水平促进作用最大。(3)从基尼系数绝对值看,31省(市)区融合水平总体差异不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结论]各地应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差异,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计小青   常百舒   王亚东  
论文从使用深度、服务可得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2003-2019年的时空特征,并分别建立包含空间依赖、时间依赖、时空依赖以及综合三种依赖特征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自身时空依赖以及经济增长、区位环境、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态势向好,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其中服务可得性功不可没。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没有完全摆脱地理限制,总体差异仍在扩大,空间依赖特征显著,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优势明显,西北地区进步显著,北方农村金融发展形势喜人,“南北”变化比“东中西”变化更迅速。影响因素中,农村金融自身时间和空间滞后系数为正,时空滞后系数为负,长期来看,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信息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法律环境较弱等因素均对农村金融发展有不利影响。论文对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莹   刘强   徐生霞  
以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为切入点,构建涵盖要素、公共服务、空间与生态融合四个维度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从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四大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与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因素及其非线性作用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东、中、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区域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可分别通过提高生态融合水平与要素融合水平缩小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及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均可有效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据此,应针对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加大城乡要素融合力度,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同时,各地应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城乡发展政策,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淇中  秦燕丝  何晓慧  
包容性绿色发展倡导包容性与绿色化共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手段,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表现为从长江下游地区到长江上游地区逐级递减的阶梯性差异,同时还具有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集聚地的"多中心"发展格局;2)与均值回归估计结果不同,面板分位数模型进一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中等水平城市影响较大,人口分布情况、科研投入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较低或较高水平城市影响程度更强,而产业结构仅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低水平城市有显著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促进不同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淇中  秦燕丝  何晓慧  
包容性绿色发展倡导包容性与绿色化共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手段,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表现为从长江下游地区到长江上游地区逐级递减的阶梯性差异,同时还具有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集聚地的"多中心"发展格局;2)与均值回归估计结果不同,面板分位数模型进一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中等水平城市影响较大,人口分布情况、科研投入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较低或较高水平城市影响程度更强,而产业结构仅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低水平城市有显著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促进不同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