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3)
- 2023(12137)
- 2022(9713)
- 2021(8702)
- 2020(6881)
- 2019(15556)
- 2018(15256)
- 2017(28339)
- 2016(15281)
- 2015(17316)
- 2014(17195)
- 2013(17024)
- 2012(16150)
- 2011(14913)
- 2010(14841)
- 2009(13694)
- 2008(13390)
- 2007(11800)
- 2006(10951)
- 2005(10397)
- 学科
- 济(77777)
- 经济(77711)
- 管理(38907)
- 业(37429)
- 中国(28365)
- 企(26677)
- 企业(26677)
- 方法(24933)
- 农(22257)
- 数学(21898)
- 数学方法(21753)
- 地方(21704)
- 业经(18024)
- 贸(15762)
- 贸易(15746)
- 易(15299)
- 农业(15131)
- 发(14592)
- 融(14087)
- 金融(14087)
- 环境(13745)
- 银(13637)
- 银行(13617)
- 学(13472)
- 制(13409)
- 行(13367)
- 财(12968)
- 地方经济(11734)
- 发展(11139)
- 展(11113)
- 机构
- 学院(223578)
- 大学(223317)
- 济(103445)
- 经济(101695)
- 研究(88562)
- 管理(79456)
- 中国(69229)
- 理学(66799)
- 理学院(65967)
- 管理学(64994)
- 管理学院(64582)
- 科学(51364)
- 京(49667)
- 所(45214)
- 财(44731)
- 研究所(40832)
- 中心(38557)
- 农(38187)
- 财经(35033)
- 江(33825)
- 经济学(33459)
- 北京(32468)
- 经(32025)
- 院(31923)
- 范(31113)
- 师范(30814)
- 业大(30447)
- 经济学院(30081)
- 农业(29580)
- 科学院(27369)
- 基金
- 项目(145457)
- 科学(115725)
- 研究(107808)
- 基金(106587)
- 家(93579)
- 国家(92852)
- 科学基金(78712)
- 社会(72355)
- 社会科(68801)
- 社会科学(68790)
- 基金项目(55013)
- 省(54971)
- 教育(47474)
- 自然(47222)
- 划(46748)
- 自然科(46159)
- 自然科学(46149)
- 自然科学基金(45321)
- 资助(43341)
- 编号(41338)
- 发(38011)
- 成果(34074)
- 重点(33497)
- 部(32561)
- 国家社会(31704)
- 发展(31415)
- 展(30890)
- 课题(30168)
- 创(30126)
- 中国(29283)
- 期刊
- 济(121585)
- 经济(121585)
- 研究(74770)
- 中国(51658)
- 农(37766)
- 学报(34197)
- 科学(33271)
- 管理(31952)
- 财(31232)
- 融(26299)
- 金融(26299)
- 大学(26277)
- 农业(26225)
- 教育(24752)
- 学学(24590)
- 经济研究(20978)
- 业经(19864)
- 技术(18732)
- 财经(17933)
- 问题(16433)
- 经(15671)
- 贸(14850)
- 业(14765)
- 世界(14103)
- 国际(13966)
- 技术经济(11294)
- 资源(10502)
- 科技(10286)
- 经济问题(10265)
- 统计(10208)
共检索到359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童艳丽 刘文新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耗散结构理论,从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型代谢熵和氧化型代谢熵角度建立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0省市2000—2014年的绿色化发展系统进行熵变分析;运用综合赋权的决策分析模型测算绿色化发展水平,结合马尔可夫链和核密度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间,①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有序度不断增强,发展趋于健康化。②30省市绿色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③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马尔可夫链分析得知,不同水平的地区组间流动性较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童艳丽 刘文新
基于信息熵模型和耗散结构理论,从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型代谢熵和氧化型代谢熵角度建立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0省市2000—2014年的绿色化发展系统进行熵变分析;运用综合赋权的决策分析模型测算绿色化发展水平,结合马尔可夫链和核密度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间,①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区域绿色化发展系统有序度不断增强,发展趋于健康化。②30省市绿色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③核密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 魏福丽 袁旭梅
基于DPSIR模型建立高质量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3—2017年中国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与时空演化情况,并从"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各省区数据来看,其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高低、驱动因素与薄弱环节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成熟发展型""趋于成熟型""快速发育型""雏形发育型"四种类型;从空间格局上,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形成"扩散效应型"和"低速增长型"两大空间聚集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晔 欧阳婉桦
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测度体系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收敛分析等方法对2011~2018年江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和时空演变分析,构建涵盖环境规制综合指标、技术创新、治理转型、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六个维度的网络拓扑结构Tobit模型探究江西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江西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平稳上升,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领域分别是江西各城市绿色发展提升的关键保障和重要短板,大南昌都市圈、赣东北、赣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呈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第二,江西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逐渐缩小的空间负相关性,南昌正显著成为热点区域,江西城市绿色发展长期内存在显著收敛趋势。第三,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治理转型、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产业集聚等对江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不同的显著影响,并验证了波特假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飞 万晓榆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地区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曦 张陶 段宜嘉 方晓萍 周家宇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区需要认清其绿色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比照差距,寻找原因,推动各地区科学、有序和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等三个层面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空间差异展开了实证。研究认为,各地区绿色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的原因具有异质性,而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开发程度是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对此,新阶段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深入推进地区城镇化水平、推动地区开放开发,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丽 李其涛 柳建平
在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至2022年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从农业产出效率、环境优好水平、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测度和考察了全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快速、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生态稳定性保持在平稳状态,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速度最慢;现阶段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高的是农业产出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但整体上单个维度的影响力逐渐降低,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影响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正在走向良性循环,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稳定性依然不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内部的差距依然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关联度 耦合协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刘明显
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选取西部12省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指标,综合运用计量方法及GIS技术方法对2014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进行研究。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空间分异 资源环境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关键词:
工业 绿色 低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森炜 郭凤芝
文章基于绿色生态学体系,从生态建设压力、生态健康状况及生态系统的治理三个角度,构建了我国省域绿色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的绿色生态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了我国绿色生态建设的区域现状及不平衡性,东部沿海省份的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综合水平优于中部及西部省份。从绿色生态学系统三个角度看,中、西部省份的绿色生态建设压力都大于东部地区省份,从绿色生态建设管理水平角度来看,东部省份的管理投入大于其他省份,中部省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投入及污染面的治理等方面也应做出相应改善。
关键词:
绿色生态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省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淑双 朱喜安
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探讨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 FDI仅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工业比重提高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对临近地区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仅对东部绿色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