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4)
- 2023(17332)
- 2022(15096)
- 2021(14268)
- 2020(12131)
- 2019(28285)
- 2018(28115)
- 2017(53755)
- 2016(29370)
- 2015(33168)
- 2014(33169)
- 2013(33189)
- 2012(30915)
- 2011(27953)
- 2010(27799)
- 2009(25832)
- 2008(25577)
- 2007(22574)
- 2006(19508)
- 2005(17340)
- 学科
- 济(121258)
- 经济(121133)
- 管理(85546)
- 业(82499)
- 企(68139)
- 企业(68139)
- 方法(56346)
- 数学(49154)
- 数学方法(48661)
- 中国(33390)
- 农(32983)
- 财(29853)
- 学(26450)
- 业经(26135)
- 地方(25605)
- 贸(23593)
- 贸易(23578)
- 易(22921)
- 技术(22219)
- 农业(22013)
- 制(21868)
- 环境(19434)
- 和(19121)
- 理论(18690)
- 银(18389)
- 银行(18332)
- 务(18170)
- 财务(18095)
- 财务管理(18052)
- 融(17766)
- 机构
- 大学(420883)
- 学院(417794)
- 济(171718)
- 经济(168107)
- 管理(165657)
- 理学(143743)
- 研究(143218)
- 理学院(142124)
- 管理学(139825)
- 管理学院(139066)
- 中国(107188)
- 京(89673)
- 科学(89471)
- 财(76179)
- 所(72802)
- 农(70398)
- 研究所(66764)
- 中心(64979)
- 业大(63785)
- 财经(61196)
- 江(60982)
- 北京(56850)
- 经(55602)
- 农业(55440)
- 范(55158)
- 师范(54640)
- 经济学(51775)
- 院(51550)
- 州(49052)
- 经济学院(46869)
- 基金
- 项目(284970)
- 科学(223656)
- 研究(207443)
- 基金(206388)
- 家(180171)
- 国家(178689)
- 科学基金(152818)
- 社会(130482)
- 社会科(123597)
- 社会科学(123562)
- 省(111825)
- 基金项目(110090)
- 自然(99425)
- 自然科(97124)
- 自然科学(97096)
- 自然科学基金(95360)
- 教育(94979)
- 划(93534)
- 资助(84870)
- 编号(83910)
- 成果(68187)
- 重点(63861)
- 部(63366)
- 创(61601)
- 发(61140)
- 课题(58116)
- 创新(57112)
- 科研(54513)
- 教育部(54058)
- 国家社会(53306)
- 期刊
- 济(184686)
- 经济(184686)
- 研究(121999)
- 中国(80344)
- 学报(67329)
- 农(63353)
- 科学(61897)
- 管理(59315)
- 财(57527)
- 大学(50186)
- 学学(47048)
- 教育(45532)
- 农业(43863)
- 技术(35976)
- 融(34426)
- 金融(34426)
- 业经(29802)
- 经济研究(29750)
- 财经(29187)
- 经(24964)
- 业(24522)
- 问题(24266)
- 技术经济(21397)
- 图书(21362)
- 科技(21195)
- 贸(19685)
- 理论(19453)
- 版(19322)
- 资源(18998)
- 商业(18401)
共检索到610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华振
构建了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创新绩效,并重点分析了东北三省的情况,将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实力、科技环境、能耗环保是影响绿色创新综合绩效的三大因素;就东北三省而言,辽宁省的绿色创新综合绩效在东北三省中位居首位,其次是黑龙江省和吉林;虽然辽宁省的创新实力较强,但这是以高污染和高投入为代价的,黑龙江省的科技发展环境较好,但创新实力不足;吉林省在创新实力、科技环境和能耗环保方面均不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创新绩效 绿色技术 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晓辉 张航语 王惠
本文在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五螺旋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我国绿色创新绩效状况。研究发现:(1)高产业运营是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绿色创新绩效共有4种组态: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自然环境压力倒逼下的产业与公众联合驱动型、政策和公众助力下的产研联合驱动型、市场和政策双元主导下的产业驱动型;(3)导致非高绿色创新绩效的是4种二阶等价组态,非高产业运营和非高政策驱动是核心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QCA和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场景,也指出了我国绿色创新发展背后的地区发展与制度逻辑的差异性,为地方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宏 张磊 王冬屏
创新驱动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首要推动力。近年来,东北三省响应号召,着力发展科技,不断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活力。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东北三省在体制、人才、投资、创新、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切实扭转东北三省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可通过强化政府战略引领、健全创新体系及政策、培育创新文化、集聚创新人才、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等措施来改善东北创新环境,推动东北创新创业活动。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彬 李宁 杨朝均
基于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二象性特征构建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作为地区差异测度指标,对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间、三大地区内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趋同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趋同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差异显著;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整体上均不存在!趋同,但是存在明显的β趋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黄平
对于处在经济成长期的中国而言,绿色工艺创新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促使地区间绿色工艺创新绩效的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的绿色转身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工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004—2010年30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进行实证评价,分析了中国绿色工艺创新绩效的地区差异;然后,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环境管制推动三个方面对中国绿色工艺创新绩效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缩小中国绿色工艺创新绩效地区差异的对策。结果表明,绿色工艺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绿色工艺创新绩效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郁蓉
介绍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绩效度量方法,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区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状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并未呈现出一致性。
关键词:
绿色技术 技术创新 因子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志来
科技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别是建设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至关重要。运用对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模型,采用全国2005年数据进行经验检验,最后对东北三省一区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政府资金投入的增加会显著增加专利成果产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的增加会显著增加专利成果的产出,政府要增加对企业的科技资金投入比重,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研究人员的投入相结合,以放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协同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咸云 张颐嘉
研究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驱动模式对我国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以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前因条件如何联动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党员高管对提升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普适作用;单因素主导型、双因素叠加驱动型、全维度协同驱动型三类创新模式可以实现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非高绿色创新绩效路径为两条,与高绩效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数字化转型与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存在高度一致性,并在特定条件下,空气污染与未吸收冗余在驱动企业高水平绿色创新绩效中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实践提供新洞见与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凡
金融支持在促进环境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绿色信贷水平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文章通过选取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创新绩效,体现为具有更高的绿色专利产出。本文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使得企业的绿色创新绩效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产权性质以及社会责任承担意愿会强化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俊南 卢昕昊
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进行绿色创新,完成绿色转型是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因此探究物流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实现绿色转型、驱动绿色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顺丰速运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质性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提炼出可持续商业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的6个主范畴,详细阐述各主范畴的核心子构念,并构建了驱动机制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合法性的压力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形成可持续价值主张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服务化组织形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共享价值的理念与科技赋能的手段构建创新型盈利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可持续商业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为相关研究议题提供了结构性理论假设,有助于更多企业通过可持续商业模式实践驱动绿色创新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东北地区经济问题的负面信息较多,并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该文通过在东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数据的横向比较,发现东北的经济现状与中西部省份相比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异。该文还基于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历史追溯,指出东北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在近百年间剧降了近80个百分点,加上近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以及由此给东北地区居民所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等因素才是造成当前关于东北各类经济负面信息"发酵"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悲观主义 新常态 东北经济史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立雨 张丹
在回顾总结绿色产品与创新绩效有关文献基础上,以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环境许诺与人力资本为解释变量,以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企业环境许诺、人力资本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许诺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绿色自适应能力在人力资本与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钱丽
在梳理绿色创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绩效水平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绿色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和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对象多为制造业、重工业等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行业,学界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缺乏对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主体的研究;学者们倾向于分析区域之间的绩效差距,对企业、行业和国际差距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尤其是针对特定行业企业、分区域的绿色创新评价标准研究匮乏;此外,现有研究对整体创新绩效和外部环境因素关注较多,而分阶段创新绩效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偏少。最后,在绿色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可作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焦点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