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7)
2023(13344)
2022(11274)
2021(10309)
2020(8697)
2019(20008)
2018(19525)
2017(36439)
2016(19385)
2015(21985)
2014(21529)
2013(21638)
2012(20675)
2011(19033)
2010(19066)
2009(17997)
2008(17758)
2007(16061)
2006(14114)
2005(12808)
作者
(56807)
(47970)
(47795)
(45582)
(30516)
(22863)
(21631)
(18549)
(17898)
(16832)
(16572)
(15887)
(15257)
(15237)
(15010)
(14905)
(14198)
(13971)
(13673)
(13659)
(11908)
(11712)
(11406)
(10944)
(10829)
(10782)
(10389)
(10324)
(9611)
(9542)
学科
(103540)
经济(103467)
管理(57468)
(54482)
(44261)
企业(44261)
方法(39812)
数学(35282)
数学方法(35039)
中国(27507)
(22999)
地方(22844)
(20001)
业经(19546)
(19461)
技术(18315)
(18225)
贸易(18213)
(17650)
(16426)
环境(15516)
农业(15324)
(14692)
银行(14665)
(14610)
金融(14608)
地方经济(14571)
(14149)
(13956)
技术管理(12721)
机构
大学(291839)
学院(289722)
(137177)
经济(134729)
管理(109672)
研究(106099)
理学(93984)
理学院(92877)
管理学(91559)
管理学院(90993)
中国(80819)
(61585)
科学(61302)
(58884)
(53354)
研究所(48392)
中心(47269)
财经(47112)
(45455)
经济学(44305)
(42963)
(42782)
经济学院(39820)
业大(39671)
北京(39547)
(37727)
(36988)
师范(36690)
农业(35614)
财经大学(34756)
基金
项目(188192)
科学(150083)
基金(139107)
研究(137831)
(121104)
国家(120171)
科学基金(103072)
社会(92012)
社会科(87498)
社会科学(87476)
基金项目(73542)
(71906)
自然(63935)
自然科(62538)
自然科学(62518)
教育(62152)
自然科学基金(61441)
(60659)
资助(56013)
编号(52696)
(43968)
(42866)
成果(42804)
重点(42679)
(42395)
创新(40459)
国家社会(39529)
课题(37379)
教育部(37097)
人文(35741)
期刊
(154669)
经济(154669)
研究(91679)
中国(58040)
(44943)
管理(42026)
学报(41954)
科学(40998)
(40989)
大学(31846)
学学(30001)
农业(27766)
(27243)
金融(27243)
经济研究(26461)
教育(26331)
技术(25364)
财经(24483)
业经(21933)
(21287)
问题(20414)
(18089)
技术经济(17736)
(16621)
世界(16229)
国际(15810)
统计(15221)
(14408)
科技(14251)
商业(13286)
共检索到442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本研究测度了中国省级的绿色创新指数,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水平整体上呈现了由西至东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1999年-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绿色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禀赋(特别是煤炭)与绿色创新之间呈现了良性互动机制;目前,我国绿色创新动力主要溯源于能源的污染性、而非稀缺性。如何构建有效的"节能"型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应是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张云  蒋正云  
运用熵值法构造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采用区位熵测度创新要素集聚,基于测量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为单元,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R&D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纯光  程钰  任建兰  陈延斌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与绿色化的时空演变进行刻画并对科技创新对绿色化的影响机制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绿色化水平逐年提升,二者的时序演变具有显著相似性;(2)科技创新和绿色化在空间分布上均由"大差距低水平"逐渐向"小差距高水平"的特点转变;(3)科技创新通过资源利用效应、投入产出效应、知识外溢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对区域绿色化起到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何爱平  
在考虑信息资源投入,并将外部环境及随机误差项纳入模型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我国2008—2020年的真实绿色创新效率,并研判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真实绿色创新效率以2012年为折点先降后升,呈“东—中—西”梯次分布,中部潜力最大;空间差异上,总体区域差距较大,但差距正在缩小,西部组内差距最大,“东部—西部”区域间差距最显著;空间收敛上,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度呈“中—东—西”排序,相同因素对不同区域收敛速度的调节效应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檀菲菲  王飞跃  占华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评估,运用耦合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整体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苏州等城市长期处于网络核心,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出现了武汉、长沙、重庆等次级网络中心;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四大板块,各板块间差异明显;城市开放程度、环境规制等差异因素对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地理距离等差异因素则呈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彬  刘晓阳  古晨光  陈洋毅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以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文章通过搜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同时创新要素集聚也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在样本时间范围内处于上升趋势,在空间层面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根据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强度更为显著,且具有更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以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单子强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其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城市碳减排效应,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增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城市碳减排效果;(3)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与时间差异,东部地区和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之后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振华  慈福义  张佳文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指数增长迅速,而绿色创新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增长缓慢;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已由濒临失调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但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特征,江苏、广东的发展成果尤为突出,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但相关性逐渐减弱,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以东部“高-高”集聚区与西部“低-低”集聚区为主;耦合协调度受到三个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发育程度、政府调控能力是驱动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汉舟  周校兵  
文章构建了评价省际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利用GEODA软件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结果显示:(1)省际绿色发展指数空间格局呈现HH和LL的集聚模式。区域上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2)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IS和城市化率对临近区域绿色发展有助催作用,科技创新水平TL对临近区域绿色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显示出TL呈现虹吸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沙海江  狄桂英  周晨颖  吴成亮  
在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将影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设定为:投资的市场化指数、环境保护教育水平、地方环保政策的严格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运用Eviews5.0对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