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4)
2023(5069)
2022(4061)
2021(3814)
2020(2957)
2019(7048)
2018(6654)
2017(12310)
2016(6355)
2015(7373)
2014(7046)
2013(7365)
2012(6938)
2011(6614)
2010(6351)
2009(5691)
2008(5551)
2007(4569)
2006(4101)
2005(3871)
作者
(18307)
(15370)
(15335)
(14705)
(9764)
(7339)
(6869)
(6066)
(5867)
(5497)
(5189)
(5036)
(5025)
(5022)
(4885)
(4817)
(4744)
(4414)
(4306)
(4065)
(3918)
(3689)
(3671)
(3509)
(3448)
(3414)
(3324)
(3186)
(3096)
(3065)
学科
(34139)
经济(34111)
管理(16723)
方法(15939)
数学(15143)
数学方法(15084)
(14038)
中国(12654)
(9953)
企业(9953)
(9205)
贸易(9200)
(9106)
环境(7931)
(7441)
(6251)
(5831)
银行(5826)
(5713)
(5653)
(5581)
(5572)
(5557)
(5514)
金融(5514)
关系(5449)
业经(5130)
(4925)
农业(4628)
(4488)
机构
大学(98752)
学院(95531)
(53518)
经济(52976)
研究(40585)
管理(34624)
中国(32775)
理学(29773)
理学院(29458)
管理学(29154)
管理学院(28983)
(21778)
(21703)
科学(21453)
(20080)
经济学(19232)
研究所(18523)
财经(17959)
经济学院(17472)
中心(17167)
(16812)
北京(14592)
(14552)
(14389)
财经大学(13694)
科学院(12976)
业大(12040)
研究中心(11854)
(11448)
农业(11399)
基金
项目(65088)
科学(52474)
基金(51513)
研究(46771)
(45927)
国家(45671)
科学基金(38526)
社会(33867)
社会科(32428)
社会科学(32423)
基金项目(25949)
自然(22996)
自然科(22493)
自然科学(22486)
自然科学基金(22130)
资助(21933)
(20512)
教育(20001)
(18871)
中国(17494)
(16450)
国家社会(16440)
编号(15180)
重点(15036)
(14603)
教育部(14315)
(13341)
重大(12971)
人文(12946)
创新(12808)
期刊
(53071)
经济(53071)
研究(32643)
中国(18410)
(15413)
科学(14540)
学报(14523)
管理(12925)
(12673)
大学(11420)
学学(10845)
经济研究(10504)
(10211)
金融(10211)
财经(9468)
农业(9145)
(9060)
世界(8477)
(8360)
国际(8309)
问题(7386)
技术(7006)
(6182)
统计(5874)
业经(5608)
技术经济(5339)
教育(5164)
(4614)
资源(4498)
经济问题(4259)
共检索到14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唐啸  鄢一龙  
本文借鉴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在考虑自然灾害、人力资本、绿色投资以及在净进口外部自然资本的情况下,提出绿色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以更全面衡量绿色国民财富,作为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参照。本文计算1978-2010年期间中国绿色储蓄率的变迁情况,发现它的历史轨迹是呈现早期下降,其后不断上升的"J"字型路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绿色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基本趋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毅  石春华  
从核算口径考虑中美两国储蓄率的最大差异主要是美国通常使用净储蓄率的概念,中国的储蓄率是包含折旧的总储蓄率概念。无论以什么口径衡量,都不改变中美两国各自储蓄率的变动趋势;不改变中国国民储蓄率高,美国国民储蓄率低的结论;不改变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个人储蓄率低的实际。中美两国储蓄水平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是在中国体制改革过程中,居民传统安全感的丧失,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缺失,以及政府经济支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坚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约束企业和政府分配行为、防止公共部门利益固化更具有长远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张丹萍  
本文从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推导出国民储蓄率的生产性因素分解公式,并从生产方面解释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研究表明,国民储蓄率由消费者决定的储蓄供给与生产者决定的储蓄需求两者间的均衡关系决定,研究中国储蓄之谜需要考虑生产者行为的因素;人均资本水平、劳动力数量及资本折旧的变动是影响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具有内生性,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是导致中国长期存在高储蓄率现象的一个关键的客观性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崔秀丽  
从绿色核算出发,用真实储蓄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讨论了用真实储蓄进行旅游业绿色核算的优点、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分析了真实储蓄在旅游业中各项指标的具体体现;强调了机会成本损失,生态和环境损失,人力资本投资,旅游灾难、事故风险损失和社会成本损失的扣除;分析了真实储蓄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情况;根据资源稀缺性提出了目前应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级自然保护区采取高标准的强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标准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微亮  姚余栋  
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有多重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率一般是指国民储蓄率。与储蓄率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率以及储蓄存款与GDP之比。国民储蓄率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剔除国民消费后的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家庭和团体储蓄(家庭和团体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企业储蓄(企业的公积、利润留存以及计提的拨备折旧等)、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与支出之差)三者构成。其中国民储蓄率和家庭储蓄率均在实物交易意义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统计口径,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平  林洋  景光正  
基于1995—2014年全球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显著提升了一国储蓄率,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储蓄率越高,在考虑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一国储蓄率的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数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发现,一国政府干预与储蓄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行健  刘鑫  杨碧云  
基于65个国家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对城市化对于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国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城市化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及通货膨胀间接影响国民储蓄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永洪  王斐斐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真实储蓄率进行了改进:一是将政府经常性支出作为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解决了真实储蓄率与新国民财富体系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问题;二是将外贸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从对外开放风险的角度克服真实储蓄率在资源经济价值核算上的缺陷。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率的合理性和对外开放程度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对外贸风险的线性调整方式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京  
一、确定适度储蓄率的基本依据本文所研究的“适度储蓄率”,就是指能同时兼顾消费者当期消费与长远消费需要,并能保证使居民未来的收入增长水平达到最大的储蓄率。显然,要探寻适度的储蓄率,必须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