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1)
2023(9759)
2022(8019)
2021(7688)
2020(6219)
2019(14279)
2018(13992)
2017(26183)
2016(14520)
2015(16759)
2014(16785)
2013(16579)
2012(15896)
2011(14537)
2010(14714)
2009(13760)
2008(14019)
2007(12738)
2006(11562)
2005(10946)
作者
(44441)
(37063)
(37002)
(35328)
(23792)
(17643)
(16650)
(14335)
(14271)
(13489)
(13051)
(12656)
(12305)
(12094)
(12029)
(11530)
(11045)
(11023)
(10689)
(10269)
(9577)
(9115)
(9113)
(8639)
(8349)
(8280)
(8164)
(7895)
(7672)
(7587)
学科
(61136)
经济(61053)
管理(40196)
(34932)
(27510)
企业(27510)
方法(24813)
数学(21915)
数学方法(21632)
中国(21186)
(17071)
(16317)
(15352)
(14606)
(14391)
贸易(14381)
(14049)
(13371)
银行(13341)
(13237)
金融(13229)
(12817)
业经(11767)
(11485)
环境(11100)
农业(10195)
(9272)
地方(9270)
财务(9235)
财务管理(9208)
机构
大学(220663)
学院(216581)
(96272)
经济(94426)
研究(85945)
管理(75566)
中国(69598)
理学(62889)
理学院(62099)
管理学(60941)
管理学院(60549)
科学(49850)
(49043)
(47251)
(45463)
研究所(40813)
(38884)
中心(37670)
财经(36546)
(33346)
(33197)
北京(32370)
经济学(31320)
(30592)
农业(30493)
业大(30141)
(29092)
师范(28779)
经济学院(28083)
财经大学(27138)
基金
项目(135283)
科学(106149)
基金(99905)
研究(98774)
(88926)
国家(88252)
科学基金(73288)
社会(63625)
社会科(60314)
社会科学(60296)
基金项目(50726)
(48913)
自然(45888)
教育(44853)
自然科(44850)
自然科学(44828)
自然科学基金(44038)
(43199)
资助(42609)
编号(37739)
成果(33367)
(31535)
重点(31403)
(29349)
中国(28105)
课题(27961)
国家社会(27672)
(27363)
教育部(26824)
创新(25929)
期刊
(111618)
经济(111618)
研究(73455)
中国(48548)
学报(37226)
(36578)
(36309)
科学(33827)
管理(29645)
(28565)
金融(28565)
大学(27885)
学学(26165)
教育(24484)
农业(24307)
财经(19815)
经济研究(18597)
(17138)
技术(16809)
业经(15484)
(15450)
问题(15128)
国际(14560)
世界(13690)
(13336)
(10612)
理论(10326)
统计(10254)
技术经济(10194)
图书(9126)
共检索到352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韬  乐清月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不同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在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的共同合力推动下,自下而上地形成"软法"规则的过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则体系则是由公共部门自上而下地主导形成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硬法"规则。在当下中国债券市场自由化程度仍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公共部门分别出台的监管规则仍为绿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种种优待性措施,极大地激励了这一产品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法治格局中,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因为监管权力分散而带来的"监管套利"行为以及事后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田伟  周香芸  赵涵亦  
【目的/意义】监管机构缺乏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定量分析,特别是间接溢出效果的定量分析,导致出现绿色债券评级无差别,发行效果差异却很大的情况,使得绿色债券环保效应评估不准确。【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数据特点,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测度绿色债券发行的环保效应的空间效应。【结论/发现】绿色债券的发行对于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其间接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揭示了一级市场环保效应显著,二级市场不显著的原因。对其原因的探讨,给出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提高绿色债券环保效应的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艳  沈惟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并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绿色债券已成为绿色金融领域重要的债务融资工具,其发展势头迅猛。文章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该文主要是从债券市场国际比较、利率与汇率关系以及国内债券市场与股票、信贷市场间的关系等多个视角对我国债券利率走势和债市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未来我国债券利率可能会呈现在波动中逐步向上的趋势,同时,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利率应该支持人民币稳中有升而非贬值的趋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静文  
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发行规模不断增加,市场结构日趋完善,多项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与国际市场的共识逐步达成。金融机构海外发行绿色债券渐成常态,为融通国际资本支持我国及世界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搭建起桥梁。未来,我国绿债市场将呈现三方面主要特征:一是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发行人结构日趋优化;三是产品创新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绿色管理框架,在储备一批符合国内外标准的绿色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扩大绿债外延,积极布局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债券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骁  张明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将会促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绿色债券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未来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海外绿色债券市场兴起较早,且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债标准和运作体系,其在项目评估、资金用途和管理、信息披露、政策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值得国内市场借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其绿债品种、发行主体、投资者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跨境绿色债券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绿色债券带来的良好声誉与政策支持带来的监管红利,是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但后者的实施力度不足一定程度限制了绿债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的绿债市场存在多方面现实挑战,包括存在洗绿漂绿现象、发行者积极性不高、交投不活跃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四点建议:尽快统一绿债标准,实施更大力度政策优惠,加强监管打击洗绿漂绿,促进绿债市场内外互通。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募集资金投向环境友好行业、带有政府"绿色信用"背书、符合低碳环保发展趋势的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加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统一规范的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绿色投资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中面临着部门间制度规则存在冲突、绿色认证环节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绿色投资理念亟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当强化协调监管,加快推进绿色认证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出台激励政策,提升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丰富绿色债券品种,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多元化发展;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培育绿色债券市场投资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楠  
当前,种种动力正在汇成合力,为中国绿色债券带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契机中国绿色债券引起全球关注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最终投向绿色项目的债权债务凭证,是为绿色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的渠道。2015年7月,生产销售风电发电机组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发行了3亿美元绿色债券,该项债券获得了A1的国际债项评级,并以3年期限、2.5%的票面利率,获得了来自全球66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立红   吕琦   邹明锦  
绿色债券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市场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各国“脱碳”目标的实现。对于绿色债券风险溢出效应中的均值效应、波动效应以及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以采用DY、BK溢出指数模型来测度。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及市场之间普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具有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性;此外,极端环境的出现也会导致溢出效应的增强。因此,研究绿色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相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万志宏  曾刚  
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增长,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国际经验表明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框架,支持启动绿色债券市场,而市场参与主体则应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建设。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应该明确"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的定义、认证与监督;鼓励绿色投资,提高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培育绿色投资者;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发布绿色债券市场监管准则和措施;扩大发行主体范围,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试点发行绿色债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瑭玮  师龙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于2016年8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层面推动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得到了蓬勃进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谊成  刘小瑜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我国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减排领域,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