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7)
2023(13167)
2022(11411)
2021(10937)
2020(9128)
2019(21457)
2018(21199)
2017(40204)
2016(21958)
2015(24875)
2014(24787)
2013(24838)
2012(22816)
2011(20365)
2010(20778)
2009(19266)
2008(18743)
2007(15980)
2006(13967)
2005(12656)
作者
(62161)
(51308)
(50828)
(48755)
(32764)
(24363)
(23202)
(20225)
(19503)
(18467)
(17568)
(17384)
(16299)
(16056)
(15789)
(15685)
(15318)
(15179)
(14682)
(14471)
(12805)
(12795)
(12246)
(11570)
(11446)
(11432)
(11343)
(11334)
(10249)
(10091)
学科
(86029)
经济(85929)
管理(63601)
(58195)
(48658)
企业(48658)
方法(40022)
数学(34295)
数学方法(33940)
中国(26286)
(24317)
(22374)
(19663)
业经(18286)
(17417)
贸易(17401)
(16987)
(16750)
地方(16497)
(15925)
财务(15854)
财务管理(15779)
环境(15429)
企业财务(14845)
农业(14643)
(14387)
银行(14353)
(14099)
理论(13509)
(13456)
机构
大学(307548)
学院(304633)
(124050)
管理(121499)
经济(121417)
理学(104807)
理学院(103689)
研究(102941)
管理学(102093)
管理学院(101553)
中国(80557)
(67175)
科学(62351)
(60328)
(51800)
财经(47549)
中心(47210)
研究所(46391)
(45516)
(44751)
(43177)
业大(42913)
北京(42813)
(39518)
师范(39193)
(37376)
经济学(37150)
(36055)
农业(35442)
财经大学(35196)
基金
项目(205481)
科学(161398)
研究(152144)
基金(150030)
(130244)
国家(129160)
科学基金(110932)
社会(96085)
社会科(91113)
社会科学(91088)
基金项目(79525)
(77513)
自然(71473)
自然科(69776)
自然科学(69760)
教育(69074)
自然科学基金(68492)
(65724)
资助(62430)
编号(61655)
成果(51213)
(46333)
重点(45674)
(43040)
(42259)
课题(42234)
教育部(40015)
国家社会(39687)
创新(39532)
科研(39504)
期刊
(134522)
经济(134522)
研究(95216)
中国(62791)
(49297)
学报(46640)
管理(43268)
科学(42913)
(40893)
大学(35432)
教育(33261)
学学(32909)
农业(28676)
(26614)
金融(26614)
技术(24708)
财经(22883)
经济研究(22061)
业经(19965)
(19411)
会计(17937)
图书(17935)
问题(17629)
理论(15312)
财会(15164)
(15155)
(14820)
技术经济(14554)
(14205)
科技(13920)
共检索到458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孙兴华  孙莹  
当前,"绿色GDP"研究暂缓,绿色会计审计研究加速。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中国绿色会计审计监督,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回顾了绿色会计、审计的产生及中国绿色会计审计研究的状况,提出了加大中国绿色会计审计监督力度的倡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亲爱的驾驶员朋友:我们正身处一个转型的大时代,繁华和巨变令人目眩神迷。我们要见证一个伟大汽车时代的到来,总要为这伟大时代做点什么。那么,中华保险希望与您一起,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文明、礼让、安全行车在路上!让我们寻找一个光明、快乐的方向,让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的方向盘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程琳  邵欢  
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会后发表的公报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并欢迎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的七条可选措施,具体包括: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学习网络;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鼓励并推动环境与金融风险领域的知识共享;改善对绿色金融活动及其影响的评估方法。本刊在上期发表了作者对以上七项措施中前三项的解读文章,本文对后四项措施进行讨论和解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程琳  邵欢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国内的绿色金融正在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发起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获得了积极反响和广泛支持。2016年7月,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会议公报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其中提到发展绿色金融倡议的七大选项,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实质的意义。本文旨在解读这七条自愿可选措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以便把握绿色金融发展的未来走向。其中,上篇讨论前三项措施,下篇讨论其余四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旭娜  吴建銮  卢山冰  
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与内生性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稳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环保支出、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增加逆向知识溢出3条中介渠道,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内陆节点城市、低清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对政府制定外贸与绿色创新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庞素勤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以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2004—2017年中国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绿色转型,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特大城市、中部地区城市和(0,200]地理圈层内城市。(2)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效应尚未显著促进沿线城市绿色转型,但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3)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发挥均存在门槛现象,当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大学生人口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临界值时,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才能发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正向作用。根据以上结论,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沿线城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效应对城市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对政策红利的高效利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魏荟茹   袁岿然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我国沿线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中东部地区、沿线国家中心城市、沿线节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由影响机制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来促进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杰   魏荟茹   袁岿然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我国沿线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中东部地区、沿线国家中心城市、沿线节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由影响机制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来促进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学峰  王迪  
本文基于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前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绿色能源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原则和策略。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中日两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会,构建造福各方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实现中日及第三方的多边共赢,推动绿色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波  李波  
文章采用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且动态效应呈逐年递增趋势。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技术研发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异质性分组显示,在行业类型上,相比于低清洁型企业,"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促进了高清洁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在企业所有制上,"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型上,"一带一路"倡议对市场和技术寻求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总之,文章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竞合格局中如何克服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梳理出"一带一路"治理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模式——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能输出的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进行产业对接和生产要素资源整合。从目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TPP和TTIP导致中国依托海路的"资源—加工—消费"模式的蓝海全球化受阻,而陆路全球化经过中亚和中东欧,直通欧洲,北接俄罗斯,南下海湾地区,将会形成新的全球治理格局。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策略层面,文章提出了构建大区域竞合格局、分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和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向仙虹  孙慧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SDID)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政策效应,并将政策效应进行分解,最后探讨政策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直接政策激励作用,且逐年增强;同时,还存在显著的政策红利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存在时效性;在溢出效应分解中,政策效应对邻近沿线城市的辐射作用强于非沿线城市。(2)在异质性分析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对内陆节点城市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海港节点城市。(3)"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度来提高包容性绿色增长,现阶段对绿色生态的正向促进作用尚未发挥,是未来聚焦的重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京星   朱慧敏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陈伟伟  李冠杰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