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6)
- 2023(15550)
- 2022(13306)
- 2021(12437)
- 2020(10161)
- 2019(23644)
- 2018(23416)
- 2017(44369)
- 2016(24048)
- 2015(27188)
- 2014(27177)
- 2013(27133)
- 2012(25484)
- 2011(23205)
- 2010(23152)
- 2009(21028)
- 2008(20480)
- 2007(17703)
- 2006(15808)
- 2005(14347)
- 学科
- 济(105138)
- 经济(105034)
- 管理(65196)
- 业(61787)
- 企(48991)
- 企业(48991)
- 方法(42305)
- 数学(36714)
- 数学方法(36355)
- 中国(32609)
- 农(27708)
- 地方(25657)
- 业经(22807)
- 学(21600)
- 财(21487)
- 贸(21276)
- 贸易(21258)
- 易(20627)
- 农业(18680)
- 环境(18230)
- 制(17906)
- 银(16975)
- 银行(16932)
- 融(16848)
- 金融(16846)
- 行(16401)
- 和(16393)
- 技术(15963)
- 发(15459)
- 理论(14853)
- 机构
- 大学(345312)
- 学院(341799)
- 济(143439)
- 经济(140534)
- 管理(132655)
- 研究(125882)
- 理学(114002)
- 理学院(112667)
- 管理学(110890)
- 管理学院(110278)
- 中国(94651)
- 科学(76230)
- 京(75722)
- 所(63951)
- 财(62587)
- 研究所(58312)
- 农(55807)
- 中心(55101)
- 财经(49871)
- 业大(49821)
- 江(49231)
- 北京(49110)
- 范(47132)
- 师范(46711)
- 院(45724)
- 经(45573)
- 农业(43578)
- 经济学(43282)
- 州(40265)
- 经济学院(38933)
- 基金
- 项目(231953)
- 科学(182421)
- 研究(171013)
- 基金(168156)
- 家(147002)
- 国家(145790)
- 科学基金(124139)
- 社会(108138)
- 社会科(102534)
- 社会科学(102511)
- 基金项目(88700)
- 省(88497)
- 自然(79267)
- 教育(77457)
- 自然科(77432)
- 自然科学(77413)
- 自然科学基金(76015)
- 划(75576)
- 资助(69536)
- 编号(68692)
- 成果(56635)
- 发(53292)
- 重点(52211)
- 部(51657)
- 课题(48212)
- 创(47913)
- 创新(44806)
- 国家社会(44767)
- 教育部(44240)
- 科研(43861)
- 期刊
- 济(161617)
- 经济(161617)
- 研究(107703)
- 中国(70414)
- 学报(53688)
- 农(51830)
- 科学(50883)
- 管理(50141)
- 财(44001)
- 教育(40689)
- 大学(40569)
- 学学(37837)
- 农业(36707)
- 融(32144)
- 金融(32144)
- 技术(29212)
- 经济研究(26403)
- 业经(25603)
- 财经(23857)
- 问题(21071)
- 经(20462)
- 业(19819)
- 图书(19042)
- 贸(18305)
- 世界(17625)
- 国际(17241)
- 科技(16825)
- 技术经济(16599)
- 理论(16307)
- 现代(15428)
共检索到521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创琳
中国绿洲开发与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协调发展研究方创琳一、陆桥沿线绿洲国土资源优势评析我国沿桥绿洲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人力资源、草场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等国土资源,这种"富饶的贫困"是绿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春林 刘继生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及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不断向前推进,打通与建设我国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问题又提到了重要日程。为此,针对目前工作现状、新时期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特点以及东北振兴与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要求,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开发的潜力及建设,首先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其次要处理好国内外的合作关系,促进图们江港口发展自由贸易,进而推进珲春作为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地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梁振民 陈才
随着东北亚国际合作进程的加快,珲春—图们江地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中蒙"两山铁路"没有打通,中俄国际大通道"通而不畅",中朝国际大通道基础设施环境太差,缺乏稳定的货源。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迟迟不能开通的原因是吉林省经济实力不强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问题,其他大国从中干扰,在与俄朝合作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因此,协调国内和国际关系,发展跨境经济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吉林省应和内蒙古自治区联合与蒙古国合作尽早开通中蒙"两山铁路"。通过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快与俄朝谈判步伐,尽早获取我国由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出海权,大力支持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争取早日开通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海
开发西北经济区首要的问题是筹措足够的资金,其战略模式应采取“填补缺口式”和“强化自我积累式”。一、抓好几个依托(一)要以国家作为本区开发的主要依托西北经济区的开发及对外开放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志仪
“第二亚欧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郭志仪由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和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首先发起,由兰州大学、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甘肃省科委、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兰州商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于1994...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迪祥
第二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发展战略刍议张迪祥一、第二亚欧大陆桥与沿桥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大陆桥指两端连接海港的横贯大陆的铁路。世界最重要的大陆桥莫过于横跨亚欧大陆的亚欧大陆桥。在70年代,亚欧大陆桥最初开通之际,其东端利用了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它东起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一、开发沿桥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沿桥经济带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承担着横贯东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庄永竞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和运行为中国大西北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如何利用大陆桥的优势,全面带动大西北经济的开发、发展和开放,令大西北经济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其中还有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和现实的困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宫汝娜 裴成荣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重合度指数、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熵指标,分别从宏观三次产业、中观工业和微观优势产业三个层面,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同构水平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行业越具体,沿线各省份产业趋同程度越低。从具体行业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东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最后,提出整合同质产业、培育异质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产业协同 产业同构 产业整合 区位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宫汝娜 裴成荣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重合度指数、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熵指标,分别从宏观三次产业、中观工业和微观优势产业三个层面,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产业同构水平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行业越具体,沿线各省份产业趋同程度越低。从具体行业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东部、西部地区产业趋同主要集中在能源行业。最后,提出整合同质产业、培育异质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产业协同 产业同构 产业整合 区位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世英
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沿桥开发发展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新亚欧大陆桥开通的经济意义、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大陆桥开放产业带形成的可能和对河南经济发展与布局的重大影响,确定了河南不同产业上桥的顺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里昂·布里坦
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欧洲委员会副主席里昂·布里坦爵士欧洲委员会很高兴能够支持这一重要专题讨论会,我非常感谢大会主席宋健先生邀请我参加。为亚欧合作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的任务确实繁重。在世纪之交的太空旅行和太空通讯时代,我们正努力重建500年前就业已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正平 翟仁祥 李九全
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先构选建用以评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体系;继而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对中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级行政区划单元内的290个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予以一系列相关计算,求出各县市经济发展差异得分及类型划分数值区间,将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分为5种类型并相应地做出评价,主要结论为:1、中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较大,不同省份均存在强、弱县市;2、中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发达省份也有为数较多的不发达县(市),而欠发达省份则又有一些发达的县(市),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梯度差总格局大不相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