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1)
2023(17548)
2022(14532)
2021(13702)
2020(11101)
2019(25359)
2018(24708)
2017(46812)
2016(25519)
2015(28390)
2014(28302)
2013(27866)
2012(26029)
2011(23455)
2010(23880)
2009(22172)
2008(22310)
2007(19764)
2006(17976)
2005(16695)
作者
(71700)
(59371)
(59336)
(57119)
(38385)
(28589)
(26908)
(22945)
(22774)
(21575)
(20702)
(19914)
(19415)
(19272)
(19186)
(18306)
(17665)
(17169)
(17158)
(17144)
(15301)
(14654)
(14401)
(13720)
(13546)
(13412)
(13408)
(13173)
(12217)
(11817)
学科
(111339)
经济(111230)
管理(72963)
(71301)
(56730)
企业(56730)
方法(40684)
(38646)
中国(37600)
数学(35479)
数学方法(35123)
(32656)
地方(28630)
(25914)
业经(25627)
(22532)
贸易(22513)
(21897)
农业(21750)
(21188)
银行(21160)
(21002)
(20382)
(19455)
金融(19454)
(18974)
财务(18936)
财务管理(18874)
企业财务(17977)
(17672)
机构
学院(358185)
大学(355506)
(159407)
经济(156365)
研究(133369)
管理(130963)
理学(110603)
理学院(109305)
管理学(107662)
管理学院(106951)
中国(104253)
(81511)
(76495)
科学(76491)
(68094)
研究所(60810)
财经(60280)
中心(58696)
(57707)
(56244)
(54800)
经济学(50561)
北京(49515)
(48623)
师范(48155)
(48103)
业大(46755)
经济学院(45383)
农业(44425)
财经大学(44321)
基金
项目(225852)
科学(178884)
研究(169776)
基金(163929)
(142433)
国家(141204)
科学基金(120423)
社会(110368)
社会科(104802)
社会科学(104781)
(86820)
基金项目(83757)
教育(78103)
自然(73683)
(73190)
自然科(72002)
自然科学(71985)
自然科学基金(70756)
资助(68153)
编号(67716)
成果(57376)
(53454)
重点(51766)
(51088)
课题(49163)
(46847)
国家社会(46696)
(45397)
教育部(44282)
创新(43904)
期刊
(187209)
经济(187209)
研究(121167)
中国(81732)
(65823)
(54362)
管理(52440)
学报(51746)
科学(49870)
教育(44146)
(41682)
金融(41682)
大学(40063)
学学(37501)
农业(36742)
经济研究(32254)
财经(31243)
技术(29971)
业经(29878)
(27159)
问题(24475)
(21928)
(20221)
国际(19503)
世界(19024)
技术经济(17542)
统计(16562)
商业(16286)
现代(16176)
(15807)
共检索到577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代欣  
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政府收入体系和财政收入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的压力。如何有效衔接供给侧改革的减税诉求与经济转型的稳增长、调结构目标,成为检验未来财政收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财政收入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推动大国经济持续增长与兼顾宏观调控,维持财政收入稳定与政策延续性,同步实现创新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施企业与个人微观层面的有效减税政策。基于主流经济理论和对最新数据的分析与判断,本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加以设计:致力于大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形成与优化,完善稳定财政收入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构建有利于创新转型的现代政府收入模式,准确把握减税的外部条件、进度与力度,协调财政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湛志伟  
完善资金支持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处理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消化库存产品。同时,要支持企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加新技术应用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根本上帮助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困境。例如,传统出版业受新媒体巨大冲击,推进数字出版就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单纯依靠文化企业,难以承担转型升级重任,需要政府出资引导。新媒体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洁  韩函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人口红利下降、要素成本上升、资本效率不高、金融资源倾斜、制度供给滞后、科技成果闲置等问题,通过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供求关系的变化过程和预期效果,最后以降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供给就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推进商品和劳务生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国民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是企业,政府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代欣  
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的财税政策走向,正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和期待。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抓手,财税政策完全有可能在供给与需求两端同时发力。不同于此前两次的财政扩张,大国转型中的财税政策,面临财政收入增幅下滑、支出刚性扩大、赤字与债务风险增加、改革具体项目起步困难等制约因素;也存在财政获取收入能力较强、支出管控体系相对完备、财政有一定防范风险能力、正在全力开发PPP项目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利条件。本研究认为,应着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部署:协调好财政收入稳定和减税之间的分歧;运用支出体系做好总量控制和效率提升;更加灵活使用财政赤字并动态防控债务风险;重点项目管理要尽快驶入法制化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永勇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文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供给端制度层面不断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每一步都极大地激发出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的投资热情,经济的腾飞无不体现着供给端的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因此,应借鉴改革开放中供给端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准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旺盛但由于各种供给端政策或制度约束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文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供给端制度层面不断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每一步都极大地激发出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的投资热情,经济的腾飞无不体现着供给端的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因此,应借鉴改革开放中供给端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准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旺盛但由于各种供给端政策或制度约束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黎兆辉  韦瑞智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了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新取向。这对于处于后发地位的广西来说,是一场硬仗,打好这场仗的关键在于抓准重点领域,明确任务,合理组织与布局。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和财政制度的供给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财政部门如何调整自身定位、促进财政管理转型升级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当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德旭  于树一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落地,特别是支持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大规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补上了多项民生短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升级,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新增的财政能力外,统筹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支出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的空间有限,对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说,还需在战略战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丽君  
随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的错配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但有效供给尤其是高端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有效供给的增加,使得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升级不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领域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扩大国内消费。本文通过对制约我国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消费的必要性,并从供给结构、基础设施、消费环境以及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提出释放消费潜力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寅  
本文所讨论新形势下深化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用的相关问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所作的必要思考。文章首先讨论了新形势下财税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效用的发挥与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再从"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问题入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从七个方面讨论如何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的新路径。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事业发展美好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一花  
本文以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测算为讨论基础,从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的视角对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之谜进行解析。认为1994年后中央的财力集中化改革是地方政府采取多元化策略做大财政收入的始因,但地方大量增收导致的财政收入总量增长不仅大大抑制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经济社会问题。因此,重塑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分配规模,从而为协调政府、居民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创造基础性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