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7)
- 2023(9556)
- 2022(7850)
- 2021(7347)
- 2020(5971)
- 2019(13756)
- 2018(13307)
- 2017(25851)
- 2016(13507)
- 2015(15092)
- 2014(15073)
- 2013(15418)
- 2012(14749)
- 2011(13566)
- 2010(13579)
- 2009(12777)
- 2008(12466)
- 2007(10878)
- 2006(9943)
- 2005(9382)
- 学科
- 济(85046)
- 经济(84988)
- 管理(36295)
- 业(34937)
- 方法(31043)
- 数学(28199)
- 数学方法(28040)
- 企(26631)
- 企业(26631)
- 中国(21623)
- 地方(18606)
- 农(16476)
- 财(16028)
- 学(15604)
- 贸(14285)
- 贸易(14276)
- 业经(14045)
- 易(13911)
- 地方经济(13455)
- 制(13401)
- 融(11814)
- 金融(11814)
- 银(11444)
- 银行(11428)
- 农业(11294)
- 行(11090)
- 环境(10583)
- 体(10546)
- 产业(9865)
- 发(9313)
- 机构
- 大学(211861)
- 学院(208535)
- 济(108929)
- 经济(107368)
- 研究(82459)
- 管理(75252)
- 理学(64698)
- 理学院(63915)
- 中国(63128)
- 管理学(63063)
- 管理学院(62654)
- 财(47381)
- 科学(45866)
- 京(44443)
- 所(41999)
- 财经(38284)
- 研究所(38164)
- 经济学(37353)
- 经(35094)
- 中心(34716)
- 经济学院(33455)
- 农(32771)
- 江(29150)
- 院(29107)
- 财经大学(28735)
- 北京(28661)
- 业大(27000)
- 农业(25491)
- 科学院(25445)
- 范(25414)
- 基金
- 项目(134804)
- 科学(108064)
- 基金(103368)
- 研究(96055)
- 家(91224)
- 国家(90609)
- 科学基金(76955)
- 社会(67376)
- 社会科(64301)
- 社会科学(64287)
- 基金项目(53002)
- 省(47669)
- 自然(47341)
- 自然科(46310)
- 自然科学(46297)
- 自然科学基金(45577)
- 资助(43636)
- 教育(42650)
- 划(41214)
- 编号(33698)
- 部(32370)
- 重点(31034)
- 国家社会(30513)
- 发(30437)
- 中国(28487)
- 教育部(28164)
- 成果(28002)
- 创(27200)
- 人文(26544)
- 性(26416)
- 期刊
- 济(121424)
- 经济(121424)
- 研究(70715)
- 中国(38615)
- 财(35654)
- 学报(32500)
- 科学(31324)
- 管理(29724)
- 农(29527)
- 大学(24960)
- 学学(23997)
- 经济研究(22509)
- 融(21465)
- 金融(21465)
- 财经(21239)
- 农业(19998)
- 经(18606)
- 问题(16499)
- 技术(16016)
- 贸(15401)
- 业经(14969)
- 世界(14202)
- 国际(13742)
- 教育(13198)
- 技术经济(12469)
- 统计(11737)
- 业(11272)
- 经济问题(10125)
- 策(10008)
- 经济管理(9030)
共检索到321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季铸
未来 2 0年 ,中国经济总量要翻两翻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必须保持 7%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制度效率减弱、要素供给增长有限、技术创新困难的情况下 ,结构性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新理论、新思路、新实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结构性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强
文章通过使用MLI指数测度经济结构的变动,运用中国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断点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两者的关系在1993年和1994年间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最后还对计量分析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解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代欣
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政府收入体系和财政收入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的压力。如何有效衔接供给侧改革的减税诉求与经济转型的稳增长、调结构目标,成为检验未来财政收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财政收入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推动大国经济持续增长与兼顾宏观调控,维持财政收入稳定与政策延续性,同步实现创新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施企业与个人微观层面的有效减税政策。基于主流经济理论和对最新数据的分析与判断,本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加以设计:致力于大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形成与优化,完善稳定财政收入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构建有利于创新转型的现代政府收入模式,准确把握减税的外部条件、进度与力度,协调财政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中国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中国"结构性减速"问题。那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呢?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结构性减速"这一门槛呢?本文借助国际比较,尝试从结构视角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逻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都存在僵化和失衡等问题,而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必定造成增长率下降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应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共性中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性,并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摆脱结构性羁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关键词:
结构性羁绊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风险,中国经济亟需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应形成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要素效率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路径,以体制改革为保障的新增长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减速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瑞翔 范金
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特有的双重转型、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失衡三者之间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之所以顺利转型,在于将渐进性转型和二元结构转型相结合,在国有经济存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此同时,国有经济并未被非国有经济所完全取代,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现共存;在特有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无论是资本要素还是劳动力要素市场,都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导致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多重结构失衡现象。
关键词:
双重转型 资源错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失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本文基于要素、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剖析了中国过去38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开放、激励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了要素的积累、制度的优化、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了中国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滑。提高要素效率和降低非要素性制度费用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路径选择 经济增长逻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文娟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困境,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然而,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发现支撑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是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而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投资。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从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民间投资意愿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 投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弗朗索瓦·格罗普 司马亚玺 罗栋
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失业、贫困和不平等的三大挑战,就必须圆满地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这将需要深入和果敢地实施结构性改革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环境依然疲软,最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虽然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和就业呈现积极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仍然明显低于产出缺口。此外,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依然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郑晓雪
结构性改革能够消除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因而成为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的重要政策选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目前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本文在两大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制度部门和贸易部门的改革,试图探究不同部门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本文结果表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产品市场创业成本改革和制度部门的法律制度和产权保护改革不存在短期损失,但劳动力市场改革短期会造成较大损失。本文认为结构性改革虽存在短期成本,但总体而言短期成本较小。劳动力市场改革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高级阶段,或应在结构性改革的中后期推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平 胡君
企业家的规模扩张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已成为中国推进创新创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而结构性改革能否破解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之谜并通过提升企业家质量来实现促增长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机会型与生存型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利用92个国家2001—2016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将促进经济增长,而生存型企业家精神将抑制经济增长;结构性改革能够激发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同时抑制生存型企业家精神,特别在增长转型阶段,贸易改革、金融改革与产权改革是促进机会型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结构性改革能通过影响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以结构性改革激发和保护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将是中国实现企业家质量提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随着经济结构日趋服务化,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外商直接投资逐步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系统GMM两步法,考察了FDI结构性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并利用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FDI流向服务业有利于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2)我国FDI的结构性转变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3)FDI结构变迁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FDI结构性转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绩效,优化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关键词:
FDI结构性转变 经济增长 GMM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