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9)
2023(12035)
2022(10089)
2021(9189)
2020(7362)
2019(16971)
2018(16500)
2017(30749)
2016(16235)
2015(18112)
2014(18037)
2013(18276)
2012(17734)
2011(16772)
2010(16954)
2009(15640)
2008(15377)
2007(13632)
2006(12628)
2005(12181)
作者
(47567)
(39572)
(39424)
(37756)
(25674)
(18904)
(17948)
(15310)
(15281)
(14339)
(13829)
(13091)
(12952)
(12921)
(12584)
(12352)
(11762)
(11492)
(11461)
(10881)
(10364)
(9712)
(9607)
(9378)
(8993)
(8936)
(8737)
(8478)
(8079)
(7773)
学科
(94646)
经济(94564)
管理(41529)
(37889)
中国(29544)
方法(29242)
(27991)
企业(27991)
地方(25537)
数学(25264)
数学方法(25069)
(21315)
业经(18364)
(17026)
贸易(17007)
(16962)
(16438)
地方经济(15955)
(15503)
(14798)
金融(14797)
(14694)
农业(14617)
(14184)
银行(14168)
(13944)
(13892)
环境(13147)
(12249)
理论(10843)
机构
大学(245107)
学院(241329)
(118397)
经济(116373)
研究(97850)
管理(86187)
中国(75837)
理学(72057)
理学院(71128)
管理学(70180)
管理学院(69694)
(54586)
科学(53545)
(52457)
(49899)
研究所(44584)
中心(41835)
财经(40572)
经济学(38602)
(36960)
(36912)
(36654)
北京(36409)
(34656)
(34526)
经济学院(34396)
师范(34273)
财经大学(29887)
科学院(29449)
业大(29301)
基金
项目(148013)
科学(117666)
研究(112286)
基金(108817)
(94357)
国家(93599)
科学基金(79141)
社会(75352)
社会科(71709)
社会科学(71695)
基金项目(55783)
(54005)
教育(50485)
(46340)
自然(46328)
自然科(45261)
自然科学(45250)
资助(45169)
自然科学基金(44472)
编号(43531)
(38348)
成果(37274)
(34583)
重点(34054)
国家社会(32839)
发展(32020)
(31522)
课题(31515)
中国(30832)
教育部(30216)
期刊
(144535)
经济(144535)
研究(88017)
中国(57993)
(37986)
管理(36903)
(34937)
学报(33744)
科学(33142)
教育(29269)
(27224)
金融(27224)
大学(26488)
经济研究(24961)
农业(24088)
学学(23981)
财经(21549)
技术(21298)
业经(20312)
(18973)
问题(18736)
(17593)
世界(16438)
国际(16250)
(14051)
图书(13779)
技术经济(13757)
统计(12105)
经济问题(11741)
(11254)
共检索到40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优质高效且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另外,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本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个方面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述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伟伟  
飞地经济是一种能有效突破属地化管理原则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得到大范围实践推广,在获得国家明确鼓励支持后逐渐进入发展新阶段。国内学者对我国飞地经济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解读,且与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存在较大差异。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重点介绍我国飞地经济发展的特征、类型和效应,以及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最后合理提出飞地经济未来研究的关键内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别朝霞  
一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平制度,其制度设计的原意并不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社会保障却不可避免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社会保障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来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和生育决策,从而影响到经济中的物质资本形成;二、社会保障通过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当期和未来的福利,改变消费者的生育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从而影响经济中的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本文按照这样的思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作了一个总结。西方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上莫衷一是,反映在理论上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于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国民财富的增进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们关于财富的认识也是不同的。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相适应的财富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学家对财富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财富观,考察这些财富观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变化的轨迹,对构建现代财富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不同阶段的思想流派的财富观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总结这些财富观对建立现代财富观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不断走向成熟。本文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清  
"区际经济传递"是一个重要的区际经济关系命题。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开丰富了该理论。西方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内容和效应的阐述,中国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动因、类型、实质和空间模式的分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陶爱萍  吴文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经济供给面能否通过调整进口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为了明晰二者间的关系,文章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地探究进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结果表明:相比于总量进口,货物进口结构的技术密集化才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活性服务进口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同样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类进口主要通过优化市场制度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消费福利水平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最终作用效果会受到地区政策调控水平与制度设计质量的制约。研究结果为优化进口结构和拓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若干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方德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量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理论,借助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五大子系统增长率和发展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五大维度共同改善。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具体构建涵盖经济强度、经济结构、经济协调性、经济稳定性、经济效率、经济新动能、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基础、生态发展、政府治理能力、市场化机制、文化投入、文化产出15个准则层的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西低、中平、东高”的分布格局,但地区差距在时间维度上呈显著缩小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显  杨千帆  
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TFP的内在机理,然后采用2011-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具体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TFP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经济惯性之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TFP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城市TFP水平。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在2015年之后得到强化;相比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享受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夯实数字技术基础,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谭君  何荣宣  
基于文献的分析表明,财政包干时期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的前身)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压力,有研究认为财政压力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预算外甚至制度外的收入,从而向企业伸出了攫取之手,影响了长远经济发展。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当分析框架从中央VS地方扩展到地方政府内部的互动时,非税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趋复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福成  
本文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基本因素的四种看法或假说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包括运气(多重均衡)假说、文化与宗教信仰假说、地理与疾病假说以及制度和政策假说。这四种因素都会通过影响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直接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与增长。然而,运气、文化和地理都不足以产生持续和巨大的人均收入的跨国差异,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反,制度和政策假说能很好地解释各国人均收入差异以及1500年以来世界财富的逆转。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制度和政策是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主要的基本因素。本文把重点放在有关"制度和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的文献上,总结了有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内生的文献,并进行了结论性述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卫  陈娴  陈欣  
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性因素,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深入探析文化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本文以文化的概念为主线,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与成果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建议。本文为实现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发挥文化在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出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卫  陈娴  陈欣  
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性因素,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深入探析文化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本文以文化的概念为主线,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与成果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建议。本文为实现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发挥文化在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出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忠秋  陆玉梅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鲜明,与此同时,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绩效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此领域后续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瑞  文雁兵  史晋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誉为"中国模式"和"中国奇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试图用不同理论和视角揭示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背后的动力机制与发展逻辑。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强调直接因素(劳动、资本、技术)的作用和"市场作用论"的解释,本文基于中国国情和既有文献:一是强调了间接因素(制度、政府和官员)的作用和提炼出"制度作用论"、"政府作用论"和"官员作用论"三类解释;二是鉴于地方官员在辖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梳理了中国地方官员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代表性理论与实证文献,分析了作用机制和指出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