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9)
2023(12905)
2022(10648)
2021(9808)
2020(7813)
2019(17415)
2018(16908)
2017(31395)
2016(16513)
2015(18583)
2014(18412)
2013(18455)
2012(17838)
2011(16640)
2010(16712)
2009(15378)
2008(14838)
2007(13122)
2006(12010)
2005(11427)
作者
(48411)
(40208)
(40205)
(38335)
(25846)
(19231)
(18242)
(15587)
(15545)
(14198)
(14143)
(13436)
(13134)
(12938)
(12661)
(12554)
(12038)
(11693)
(11630)
(11170)
(10372)
(9826)
(9610)
(9406)
(9189)
(9130)
(8855)
(8624)
(8110)
(7957)
学科
(97123)
经济(97047)
管理(42421)
(37840)
方法(30773)
中国(29706)
数学(27484)
数学方法(27347)
地方(27129)
(26247)
企业(26247)
(23037)
业经(18658)
(17859)
贸易(17844)
(17225)
地方经济(16740)
(16188)
农业(16109)
环境(14920)
(14696)
(14679)
金融(14678)
(14419)
(14162)
(14092)
银行(14082)
(13893)
(11419)
产业(10977)
机构
学院(247755)
大学(246847)
(121653)
经济(119637)
研究(98288)
管理(88567)
中国(76113)
理学(74731)
理学院(73775)
管理学(72878)
管理学院(72397)
科学(54831)
(53974)
(51653)
(49607)
研究所(44662)
中心(42432)
财经(40787)
经济学(39659)
(37124)
(36749)
(36727)
北京(35576)
(35545)
经济学院(35462)
(34828)
师范(34554)
业大(30463)
科学院(30089)
财经大学(30083)
基金
项目(157733)
科学(125883)
研究(119013)
基金(115524)
(100202)
国家(99424)
科学基金(84669)
社会(80311)
社会科(76423)
社会科学(76410)
基金项目(59616)
(59158)
教育(53155)
(50074)
自然(49880)
自然科(48711)
自然科学(48700)
自然科学基金(47808)
资助(47227)
编号(46294)
(41041)
成果(37416)
重点(36404)
(36097)
国家社会(34923)
发展(34239)
(33716)
课题(33481)
(32049)
中国(31952)
期刊
(147860)
经济(147860)
研究(85770)
中国(54473)
(35827)
管理(35228)
(35003)
科学(33855)
学报(32885)
(26908)
金融(26908)
教育(26583)
经济研究(26317)
大学(25681)
农业(24687)
学学(24059)
业经(22637)
技术(21366)
财经(21154)
问题(18801)
(18552)
(16873)
世界(16164)
国际(15615)
技术经济(13847)
(13735)
商业(12978)
统计(12783)
资源(12440)
经济问题(11766)
共检索到400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君  张慧楠  
研究目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测度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呈现北方"高-高"集聚,南方"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创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北方要高于南方;产业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处于上升区间,影响较大的区域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影响较小的区域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南方要高于北方;绿色发展的调整空间西部和北方地区要大于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刺激作用东南沿海地区要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共享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研究创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消费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价值: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目标、资源禀赋水平、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际国内分工的不同,决定了采取差异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义华  孙雅伦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义华  孙雅伦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  吕明睿  张春雪  袁旭梅  
在对高质量发展、绿色物流等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下绿色物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TOPSIS—云PDR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1—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诊断关键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省域绿色物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功能、结构、运作维度下发展趋势良好,在时间上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拐点出现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之后,沿海地区发展稳定性较强,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及辐射式演化特征;(2)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因素在研究期内较为稳定,障碍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运作维度、结构维度、功能维度,排名前五位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科技投入占比、货物周转量、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人均GDP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同维度下区域间障碍度差异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运作—结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省域绿色物流水平提升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生产力即数字经济赋能。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路径转型:一是经济发展动力要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数字化创新和协同创新转型,通过构建新型创新主体格局和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支撑协同创新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要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同时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三是产业发展形态要由产业分立向产业融合转型,重构产业发展逻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经济发展战略要由赶超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开拓战略思路、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新境界。五是宏观调控体系要由短期宏观调控向长期宏观调控转型,形成以数字新技术为支撑、以间接引导为调控原则、以供给管理为主要调控方式的长期宏观调控体系。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由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基础设施转型,构建以政府顶层设计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应用导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利军  陈梦冬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韩清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文章着力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功效系数法对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创新发展水平偏低,而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改观;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各维度上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渐趋明显。希望通过各省份、各维度、各指标的全面测度,揭示出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各省份找出薄弱环节、补齐短板、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莹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物流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对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并探究针对性提升对策,对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选取我国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山东省作为评价对象,对其物流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我国各区域提升物流能力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山东省物流业表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在2013-2016年间,物流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由2013年的0.202提升到0.353,物流产业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在2016-2019年间,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2017年,山东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各产业的发展节奏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物流业能力评价值增速减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刘一康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情况,文章通过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包含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30个省份2004—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并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得到各年份各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虽然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各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下降分布;同时,在基本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友好方面,各省份的水平分布较为集中,基本实现均等化,而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进步等方面,东部发达省份仍表现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专门就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等问题作出部署,意在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晶  
中国经济在向结构调整和高质量转变的同时,存在能源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如何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采用LMDI模型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选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人口与政策因素等5个维度21类36个表征指标,截取2010年-2019年时序数据研究各维度影响因素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多数年份各维度经济因素均与能源消耗具有正效应,但从各个维度的贡献率来看,经济质量发展、经济因素贡献率显著上升,技术因素、结构因素贡献率有所下降,人口与政策因素对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因此,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有效路径,应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总量的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