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7)
2023(10721)
2022(8895)
2021(8180)
2020(6487)
2019(14919)
2018(14630)
2017(27114)
2016(14384)
2015(16303)
2014(16243)
2013(16349)
2012(15888)
2011(14928)
2010(15010)
2009(13949)
2008(13609)
2007(12016)
2006(11161)
2005(10623)
作者
(42599)
(35430)
(35373)
(33886)
(22944)
(16894)
(16016)
(13729)
(13702)
(12602)
(12500)
(11755)
(11598)
(11521)
(11276)
(11043)
(10546)
(10286)
(10281)
(9707)
(9273)
(8655)
(8546)
(8256)
(8152)
(8100)
(7784)
(7563)
(7206)
(7018)
学科
(89431)
经济(89364)
管理(36642)
(33369)
方法(27908)
中国(27303)
数学(24997)
数学方法(24864)
地方(24665)
(23659)
企业(23659)
(19593)
业经(16734)
(15876)
贸易(15861)
地方经济(15645)
(15345)
(14442)
农业(13624)
(13491)
(13358)
金融(13358)
(13352)
(13021)
(12955)
银行(12945)
环境(12763)
(12748)
(10014)
发展(9897)
机构
大学(218115)
学院(216972)
(110051)
经济(108266)
研究(88593)
管理(77135)
中国(68782)
理学(64651)
理学院(63833)
管理学(62973)
管理学院(62552)
科学(48558)
(48265)
(47113)
(44997)
研究所(40353)
中心(37998)
财经(36990)
经济学(36420)
(33692)
(32646)
经济学院(32538)
(32447)
北京(32235)
(31826)
(29863)
师范(29626)
财经大学(27277)
科学院(27084)
业大(26274)
基金
项目(134945)
科学(107518)
研究(101690)
基金(99395)
(86327)
国家(85676)
科学基金(72511)
社会(68902)
社会科(65657)
社会科学(65647)
基金项目(50570)
(49607)
教育(45254)
(42420)
自然(42297)
资助(41796)
自然科(41300)
自然科学(41291)
自然科学基金(40566)
编号(38503)
(36016)
成果(32224)
(31424)
重点(31210)
国家社会(30408)
发展(30111)
(29636)
中国(28574)
课题(28520)
教育部(27292)
期刊
(132382)
经济(132382)
研究(77943)
中国(49906)
(33463)
管理(31426)
(31146)
科学(29649)
学报(28817)
(24690)
金融(24690)
经济研究(23430)
教育(23249)
大学(22647)
农业(21828)
学学(21098)
财经(19651)
技术(19241)
业经(18913)
问题(17303)
(17231)
(15785)
世界(15343)
国际(14726)
技术经济(12967)
统计(12639)
(12431)
经济问题(10847)
(10675)
资源(10018)
共检索到358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文章着力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功效系数法对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创新发展水平偏低,而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改观;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各维度上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看"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渐趋明显。希望通过各省份、各维度、各指标的全面测度,揭示出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各省份找出薄弱环节、补齐短板、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利军  陈梦冬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韩清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静梅   钟浩   李钰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了包含实体经济夯实、平安中国先行等八大准则的评价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入文本分析算法对指标差异化赋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同质化考核到差异化考核的转变。进一步运用因素分解法、泰尔指数、相对β收敛模型刻画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东部与中部整体水平较高,西部与东北部增速凸显;对八大准则进行分解发现,民生福祉增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最大,不同地区已经显现出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差异逐渐缩小,这也体现在全国层面存在显著的“追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内差异,打破了“唯地区论英雄”。稳健性检验表明,差异化测度结果并不受关键词提取算法的影响,相关结论依然成立。为此,政府应找准定位,夯实长板,弥补不足,以民生为导向,打破唯地区GDP论英雄,强化区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君  张慧楠  
研究目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测度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呈现北方"高-高"集聚,南方"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创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北方要高于南方;产业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处于上升区间,影响较大的区域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影响较小的区域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南方要高于北方;绿色发展的调整空间西部和北方地区要大于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刺激作用东南沿海地区要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共享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研究创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消费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价值: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目标、资源禀赋水平、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际国内分工的不同,决定了采取差异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邦克  邢茂源  杨青龙  
文章从经济增长高质量、创新发展高质量、生态文明高质量和民生发展高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组合加权主成分法,对我国2013—2017年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领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空间聚集效应,形成"东高""中平"和"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秦放鸣  
提高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经济效率值,发现各区域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在测算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对提高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公平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秀   张耀峰   张志刚  
本文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客观赋权法测度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五大维度中创新发展指数最小。除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外,全国整体与其他三大区域均呈现“水平上升,差距缩小”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全国、中、东北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分区域研究中,东部、东北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本文的研究为合理缩小区域差异,助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意见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显  杨千帆  
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TFP的内在机理,然后采用2011-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对具体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TFP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经济惯性之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影响TFP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城市TFP水平。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在2015年之后得到强化;相比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享受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夯实数字技术基础,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红   刘呈庆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科学测度和评价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0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估。研究表明:2011—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产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水平、创新能力、文旅融合程度、生态保护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2020—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总体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其他四大指标得分均持续上升,反映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而不断提升。但是各省份之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距离高质量发展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应重点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创新质量、深化文旅融合、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专门就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等问题作出部署,意在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李筱妍  王璇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引进来拓展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广度,发展了中国经济外延;走出去拓展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深度,发展了中国经济内涵。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是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加速器。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通过竞争效应、联系效应和模仿效应等,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通过市场和资源获得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等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重,有助于中国经济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优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提高,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中国技术进步,对劳动工资增加和发展高素质劳动要素有积极意义。要素高质量、产出高质量和效率提升内嵌于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立足世界经济百年大变局,围绕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协调好利用外资政策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有序发展双向直接投资,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