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0)
2023(8296)
2022(6875)
2021(6367)
2020(5338)
2019(12283)
2018(12127)
2017(23227)
2016(12153)
2015(13786)
2014(13474)
2013(13899)
2012(13430)
2011(12512)
2010(12412)
2009(11550)
2008(11082)
2007(9694)
2006(9055)
2005(8534)
作者
(35124)
(29666)
(29534)
(28363)
(18967)
(14067)
(13245)
(11645)
(11305)
(10586)
(10455)
(9710)
(9702)
(9650)
(9545)
(9156)
(8731)
(8435)
(8366)
(7861)
(7687)
(7109)
(7091)
(6879)
(6724)
(6694)
(6418)
(5939)
(5930)
(5839)
学科
(80648)
经济(80589)
管理(32485)
(29251)
方法(29186)
数学(26475)
数学方法(26351)
(21873)
企业(21873)
中国(20646)
地方(18136)
(15291)
(13774)
贸易(13763)
(13417)
(13360)
(13287)
地方经济(13007)
业经(12918)
(11229)
农业(10544)
(10287)
金融(10287)
环境(10275)
(9662)
银行(9642)
(9375)
(9312)
关系(9176)
(8962)
机构
大学(187676)
学院(183080)
(99682)
经济(98310)
研究(74119)
管理(67290)
中国(57727)
理学(57505)
理学院(56799)
管理学(56088)
管理学院(55741)
(42512)
(40087)
科学(39614)
(37331)
经济学(34068)
财经(33746)
研究所(33698)
中心(31095)
(30976)
经济学院(30472)
(26964)
北京(26329)
(26193)
(25788)
财经大学(25113)
科学院(22858)
(22764)
师范(22606)
业大(22460)
基金
项目(116996)
科学(94070)
基金(90276)
研究(84786)
(79316)
国家(78762)
科学基金(66868)
社会(60284)
社会科(57433)
社会科学(57423)
基金项目(46439)
(40209)
自然(40199)
自然科(39328)
自然科学(39317)
自然科学基金(38678)
资助(37981)
教育(37378)
(34895)
编号(29908)
(28472)
国家社会(27462)
(26618)
重点(26603)
中国(26099)
教育部(25022)
成果(24754)
人文(23600)
(23600)
发展(22454)
期刊
(113924)
经济(113924)
研究(64680)
中国(37235)
(31527)
管理(28049)
科学(26705)
学报(26326)
(24285)
经济研究(20918)
大学(20780)
学学(19725)
财经(18809)
(18655)
金融(18655)
(16503)
农业(16428)
问题(15319)
(14876)
技术(14622)
世界(13865)
业经(13644)
国际(13415)
教育(12416)
技术经济(11513)
统计(10704)
(9803)
经济问题(9438)
(9057)
经济管理(8650)
共检索到294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彤  许元荣  
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表现并非"定数",而是取决于以下五个"动态增长关系"的具体动态演化。第一,从投资需求来看,基建投资能否平衡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基建在中国经济中承担了非常纠结的角色;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基建已经导致过度举债需要收敛;从投资效率来看,基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继续扩张的空间值得担忧;但从对冲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熨平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基建发挥着至关重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简·哈特梅尔  李丽丽  王辰  
中国经济超过3 0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 D 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0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营  
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在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中予以破除。而城镇化的滞后将给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带来诸多挑战 ,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等。文章特别阐明通过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 ,加快人口城镇化的步伐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琳  何炼成  王凯  
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利用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分别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一定滞后期内,三种能源消费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用,且煤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用远大于石油、天然气消费的正向冲击效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立新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迅速从边缘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定量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功祥  谢湘生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及相互影响,文章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中国29个省市地区,1997~2009年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量两者互相对对方的冲击情况。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互拉动作用是非对等的;电力、柴油和汽油单个能源消费和短缺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较小,表现出能源间的替代性;能源总量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较显著,与之前研究认为影响性较小的结论有所不同。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考虑能源总量供给和单个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张焕明  
本文应用中国30个省份1997~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模型我们发现,对未来的预测各变量自己解释了很大部分,但是对收入的冲击还有部分来自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冲击还有部分来自收入。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污染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收入增长是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原因;能源消费是污染排放的原因,但是反向关系不成立。这些检验表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低能源消耗、绿色产业和低碳行业,这样既不损害经济增长又能减少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翔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不难看出长期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由结构演进至均衡路径逐渐达成的过程。通常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经济追赶阶段,其主要由前期结构变动所引起的。第二,为均衡增长阶段,其主要是由后期要素以及产出比例逐渐稳定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逐渐由服务业与工业替代,由于农业生产率明显低于服务业与工业,使得产业结构过渡时期劳动力会促使经济飞速增长,出现"结构红利"。然而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春英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经济体竞争加剧、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增长模式更迭等新的形势,需要应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多种矛盾因素叠加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传统竞争优势转弱和经济转型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实现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深化体制变革,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平衡发展,坚持民生导向以及加快政府职能改革,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两者呈现出非正向的变动关系。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对增加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章辉  
如何处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对三者彼此间因果关系的不同理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文章选取中国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以碳排放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出口额为研究对象,借助STATA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经济决定环境的角度看,人均经济增长和出口增加碳排放水平,而能源强度则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从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看,人均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和出口在长期发展的趋势下都会对碳排放水平的减少具有正面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春应  王波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负效应;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FDI对中国资本积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国内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FDI;FDI与市场化程度互为因果关系;FDI是经济增长及国际贸易、产业资本、人力资本、R&D、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劳动力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顾海兵  
(一)经济统计信息的失真残缺 经济学研究要取得成果,就必须有高质量的经济统计信息。如果所用的统计数据失真,则经过分析处理后的数据是倍加失真,其结论自然也就成为谬误。例如,1994年统计执法共查出违法行为7万多件,国家统计局在各级统计局挤水分的基础上对乡镇工业产值挤掉水份7000亿元(《中国信息报》1995年7月10日、5月4日)。又如,据第三产业普查,1992年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