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6)
2023(7998)
2022(6562)
2021(5973)
2020(4846)
2019(11019)
2018(10438)
2017(20013)
2016(10111)
2015(11542)
2014(11344)
2013(11703)
2012(11414)
2011(10789)
2010(10645)
2009(9994)
2008(9552)
2007(8286)
2006(7695)
2005(7136)
作者
(29910)
(25282)
(25226)
(24234)
(16110)
(11775)
(11290)
(9735)
(9585)
(8981)
(8701)
(8188)
(8132)
(8129)
(7970)
(7908)
(7448)
(7190)
(7091)
(6533)
(6526)
(6039)
(5983)
(5810)
(5789)
(5650)
(5285)
(5014)
(4906)
(4893)
学科
(78822)
经济(78777)
方法(24863)
管理(24290)
数学(22567)
数学方法(22508)
(21780)
地方(20128)
中国(19041)
(15521)
企业(15521)
地方经济(14662)
(14063)
业经(13886)
(12183)
贸易(12176)
产业(12049)
(11768)
(11575)
环境(10431)
农业(9472)
(9470)
(9393)
(9065)
金融(9064)
(8641)
经济学(8262)
(8207)
关系(8191)
(8177)
机构
大学(164522)
学院(162780)
(93179)
经济(91967)
研究(66603)
管理(59073)
理学(50513)
中国(50193)
理学院(49871)
管理学(49412)
管理学院(49097)
(36152)
(35005)
科学(34838)
(32599)
经济学(32392)
研究所(29565)
财经(29506)
经济学院(29067)
中心(27718)
(26995)
(23572)
北京(22881)
(21948)
财经大学(21882)
科学院(21219)
(20709)
(20681)
师范(20606)
研究中心(19394)
基金
项目(104995)
科学(85456)
基金(80831)
研究(77742)
(69900)
国家(69489)
科学基金(59711)
社会(56451)
社会科(54031)
社会科学(54024)
基金项目(42179)
(36886)
自然(34465)
自然科(33688)
自然科学(33680)
自然科学基金(33110)
资助(32804)
教育(32704)
(31390)
编号(27082)
(25960)
国家社会(25809)
(24918)
中国(24193)
重点(23828)
发展(22570)
(22304)
教育部(21966)
(21577)
(21453)
期刊
(107954)
经济(107954)
研究(57777)
中国(29533)
(24653)
管理(23779)
科学(21894)
经济研究(19755)
学报(19357)
(19214)
财经(16389)
大学(15560)
学学(14898)
(14855)
金融(14855)
问题(14850)
(14597)
农业(13653)
业经(13596)
(13361)
技术(13171)
世界(12887)
国际(12097)
技术经济(10940)
统计(9713)
经济问题(9179)
(8301)
现代(8039)
(8017)
经济管理(7865)
共检索到25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绩,但是各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通过对经济重心的研究,可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区域政策的空间响应程度。本文对我国近30年经济重心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和描述,并对其进行三次产业重心分解及关联度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位于经济重心西侧,第二、三产业重心位于经济重心东侧;第三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灰色关联度最强;产业梯度空间分布和转移是经济重心位置和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之间经济总量增长差异更多来自第三产业增长值的不同。最后对落后地区如何降低进入经济循环和产业梯度门槛,减少产业对接成本,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增长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宗宪  黄建山  
文章首先阐述重心问题及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从整体上对比研究了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焕峰  李佩仪  
引入重心的概念,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计算方法,采用1986—2007年中国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区域污染等数据,计算出各年的区域污染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演变路径,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路径对比、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角度阐述了经济重心与区域污染重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演变轨迹看,所有重心均向偏南方向移动,相互间空间关系较为紧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恒  杜德斌  肖刚  
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我国31个省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和经济重心坐标。输出重心点空间变化图,阐述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与经济重心的比较,揭示科技创新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落在河南省南部,不断向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偏移;科技创新重心不断贴近经济重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科技资源禀赋、配置效率和创新环境的差异演变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欣  吴殿廷  肖敏  
历史上中国的经济重心曾经不断地移动,产业的兴起及其空间拓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农业开发促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重心区域的形成和后来的几次移动。近代工业的登陆使东部沿海的内在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国以后现代工业的布局影响着经济重心的移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带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重心转移。文章还发现,中国经济重心的迁移存在几个特殊的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为  胡啸兵  李育林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文章借鉴并运用经济重心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我国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均衡程度加剧,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有限,提出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调整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带动下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广文  王春智  鲁笑男  王红梅  
采用经济重心模型,借助Arc GIS技术手段,以天津市各区县GDP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2005—2015年天津市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研究结果显示天津的经济重心演变以2009—201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先后经历了向东、西北、南及向北的转移。在结合天津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将天津经济重心演变的原因概括为四点:一是天津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二是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建立与发展;三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后,指出天津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上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并对天津市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蒋团标  廉超  
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重心演变路径模型,从地区生产总值重心(经济重心)、三次产业增加值重心、社会消费水平重心和人口重心的演变路径入手,对1952—2008年全国和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空间演变路径进行测算及比较研究,从全国和西北五省(区)两个层面探寻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被边缘化的证据,并有针对性地从新疆各重要指标改进促进新疆经济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了新疆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反边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广文  王春智  鲁笑男  王红梅  
采用经济重心模型,借助Arc GIS技术手段,以天津市各区县GDP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2005—2015年天津市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研究结果显示天津的经济重心演变以2009—201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先后经历了向东、西北、南及向北的转移。在结合天津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将天津经济重心演变的原因概括为四点:一是天津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二是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建立与发展;三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后,指出天津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上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并对天津市城市空间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赵东栋  
文章根据属性重心计算方法对新疆人口、GDP重心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采用演变路径分析和耦合性分析方法并构建耦合性分析框架,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动态变化、互动关系及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缓慢迁移,GDP与农业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工业、服务业重心则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以人口重心为参照,新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均呈扩大趋势;新疆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性有所减弱,劳动力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边际报酬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倪鹏飞  杨华磊  周晓波  
文章通过数据挖掘发现:(1)1994~2011年人均GDP较高和较低的省份,经济重心都先向省会城市聚集,然后再远离省会城市,且前者经济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大于后者;人均GDP居中的省份,经济重心还在不断向省会城市聚集。(2)1990~2011年人均GDP较高的省份,人口重心开始缓慢地远离省会城市;人均GDP较低的省份,人口重心还在不断向省会城市聚集。(3)2011年整体上经济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小于人口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4)人口重心远离(或聚集)省会城市滞后于经济重心远离(或聚集)省会城市。总之,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围绕省会城市呈现收缩和扩张的脉动现象,并在脉动的过程中,经济重心调整的步调快于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不断偏离省会城市。这些发现和结论,将为以后制定和实行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及缩小区域差距的发展战略提供事实和理论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冬民  尚嘉欣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16年陕西省下辖10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及雾霾污染(PM2.5浓度值)等数据,以ArcGIS10.3为数据分析平台,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各年份经济重心坐标与雾霾污染重心坐标,多角度探讨经济重心和雾霾污染重心转移轨迹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西南方向偏移,经济重心在经度和维度上偏移距离分别为1.76 km和8.33 km,雾霾污染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偏移,雾霾污染重心在经度和维度上偏移距离分别是4.37 km和3.59 km。经济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其整体偏移距离为8.51 km,雾霾污染重心轨迹变动较小其整体偏移距离为5.66 km,陕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雾霾污染程度存在不均衡性,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振霞  李含琳  苏朝阳  
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87-2006年河南省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运用GIS软件制作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地图,分析了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经济呈现不均衡分布,人口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不均衡,东部人口密度高于西部;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北部经济优于南部。人口、经济重心偏离较大,表明河南省区域差距的扩大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作权  
如何让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当前紧迫的政策议题。本文基于学术界对经济空间发展的规律和组织变革的认识,试图从未来发展趋势角度为西部地区(主要是指"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或远西地区)发展勾画出一个轮廓略显清晰的图景。首次提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之国"、"平原之国"到"大陆之国"的三阶段进程论。并从中国的经济重心西移进程、市场作用的有限性和突破"胡焕庸线"的切入点等三方面探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发展需要国家以东西向布局中国经济、精细的制度设计,应该发挥立法、网络组织特别是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等新机制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  
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