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5)
- 2023(7448)
- 2022(6148)
- 2021(5618)
- 2020(4619)
- 2019(10803)
- 2018(10391)
- 2017(19634)
- 2016(9892)
- 2015(11353)
- 2014(10958)
- 2013(11392)
- 2012(11033)
- 2011(10538)
- 2010(10442)
- 2009(9866)
- 2008(9517)
- 2007(8265)
- 2006(7770)
- 2005(7366)
- 学科
- 济(73661)
- 经济(73610)
- 方法(24580)
- 管理(24267)
- 数学(22551)
- 数学方法(22415)
- 业(19679)
- 中国(18617)
- 地方(16587)
- 企(14530)
- 企业(14530)
- 地方经济(12518)
- 贸(12320)
- 贸易(12310)
- 农(12221)
- 易(11981)
- 学(11216)
- 业经(10963)
- 制(9420)
- 财(9417)
- 关系(9286)
- 融(9275)
- 金融(9275)
- 环境(9009)
- 银(8399)
- 银行(8396)
- 行(8265)
- 发(8193)
- 体(7780)
- 农业(7736)
- 机构
- 大学(158456)
- 学院(154085)
- 济(87835)
- 经济(86721)
- 研究(64234)
- 管理(54841)
- 中国(50196)
- 理学(46575)
- 理学院(46021)
- 管理学(45411)
- 管理学院(45104)
- 财(36397)
- 京(34066)
- 科学(32795)
- 所(31934)
- 经济学(30654)
- 财经(29106)
- 研究所(28768)
- 经济学院(27365)
- 经(26738)
- 中心(26715)
- 北京(22703)
- 院(22478)
- 财经大学(21690)
- 江(21350)
- 农(20278)
- 科学院(19831)
- 范(19286)
- 师范(19163)
- 社会(18620)
- 基金
- 项目(95772)
- 科学(77266)
- 基金(74241)
- 研究(71061)
- 家(64509)
- 国家(64103)
- 科学基金(54374)
- 社会(51063)
- 社会科(48724)
- 社会科学(48714)
- 基金项目(37301)
- 省(31894)
- 资助(31702)
- 教育(31380)
- 自然(31331)
- 自然科(30653)
- 自然科学(30645)
- 自然科学基金(30141)
- 划(27956)
- 编号(24793)
- 国家社会(23680)
- 部(23658)
- 中国(23169)
- 发(22319)
- 重点(22027)
- 成果(21029)
- 教育部(20991)
- 济(19917)
- 经济(19755)
- 人文(19576)
共检索到25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主要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运行特征:经济平稳持续高速增长,其中2003年—2006年经济增长偏快;少数年份略显通缩,多数年份低度通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共同拉动了经济增长,但这些方面的失衡加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起步;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和数量型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虽有进展,但无根本改变;经济效益虽有提高,但速度效益型的特征仍很明显;就业和居民收入后三年比前五年都有较大改善。最后就拉长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新一轮经济周期 上升阶段 运行特征 设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诸建芳 孙稳存
2014年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元年。中国经济正经历新旧周期的交替期,拉动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因素正在消失,短期内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压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一轮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前景?中信证券推出《2014中国经济展望》报告,重点阐述了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中国2014年经济的展望。报告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将开始脱离底部,美国增长加速,QE逐步退出;欧洲恢复正增长;日本增速放慢;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中国经济仍处蓄势阶段,GDP将增长7.5%。上半年经济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增速较低,下半年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经济有所回升。本刊摘选该报告核心内...
关键词:
经济展望 整体平稳 市场化改革 通胀压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宏观经济失衡从以往的总量性失衡为主转向结构性失衡为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供需结构错配和金融业、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短期看,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长期看,要着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并围绕这些领域深化改革,以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再平衡,重塑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宏观经济失衡从以往的总量性失衡为主转向结构性失衡为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供需结构错配和金融业、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短期看,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长期看,要着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并围绕这些领域深化改革,以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再平衡,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改革开放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第一轮经济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经济大国的转换,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发生变化,拉开了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序幕。新一轮转型的核心环节是提升要素生产率,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跃升。成功完成新一轮转型,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换。新一轮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根本途径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经济强国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小涓
2 0 0 3年一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延续 2 0 0 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开局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基点 ,提出此轮上升趋势的推动因素 ,可持续性、合理性和合意性 ,并就几个普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形势 增长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月友 董启昌 倪敏
当前,决定中国处于"结构性减速"阶段的经济服务化条件尚不具备,服务业生产率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障碍,服务业的技术属性也并非一成不变。经济服务化过程中服务业与非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偏差将趋于收敛,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在经济增长换挡期进行调结构和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正确认识服务业的行业性质,正确看待并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目前的宏观调控思路不动摇,持续向结构调整要动力,着力解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难题。
关键词:
新常态 结构性减速 经济服务化 宏观调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2014年,中国经济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GDP增长率延续了上年的下行态势,二季度虽略有反弹,但三季度又开始下行,四季度仍维持着这一状况,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4%。如果将时间向前推,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下行,至今已延续了18个季度,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经济周期的变动。与此相对应,PPI连续负增长达34个月,也已打破纪录,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转正,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新常态 动力机制 结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月友 董启昌 倪敏
当前,决定中国处于"结构性减速"阶段的经济服务化条件尚不具备,服务业生产率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障碍,服务业的技术属性也并非一成不变。经济服务化过程中服务业与非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偏差将趋于收敛,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在经济增长换挡期进行调结构和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正确认识服务业的行业性质,正确看待并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目前的宏观调控思路不动摇,持续向结构调整要动力,着力解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难题。
关键词:
新常态 结构性减速 经济服务化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本文所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有两个含义:第一,改革前后作为两大阶段相比,改革之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二,与改革后这一阶段已经发生的四次周期波动相比,即将来临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乐一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完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观点。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持续增长,取得了种种辉煌成就,也历经了种种坎坷。本文拟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作些探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远征
<正>从金融的本质角度讲,金融机构核心功能是配置和处置风险。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按照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定理,如果市场是无摩擦的,则市场可以自动出清,无需中介机构存在;但真实的市场是不完善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自动出清,这将会形成风险,需要由金融发挥中介功能予以处理。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基础、环境、任务都出现显著变化,金融机构也应适应新的变化,积极调整其金融产品和服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发展理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随着中国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相应地,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其中包括:发展任务由摆脱贫困转向富裕人民;发展引擎由外需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拉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释放活力的改革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增长所追求的原则由效率型转向包容型;经济发展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二元结构现代化路径由非农带动"三农"转向直面"三农"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由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化转向以竞争优势主导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