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8)
- 2023(11942)
- 2022(9847)
- 2021(9190)
- 2020(7411)
- 2019(16658)
- 2018(16020)
- 2017(30810)
- 2016(15539)
- 2015(17741)
- 2014(17394)
- 2013(17259)
- 2012(16459)
- 2011(15027)
- 2010(15092)
- 2009(14639)
- 2008(13776)
- 2007(12270)
- 2006(11203)
- 2005(10556)
- 学科
- 济(87276)
- 经济(87197)
- 管理(44469)
- 业(41413)
- 企(33498)
- 企业(33498)
- 方法(30191)
- 中国(29115)
- 融(27772)
- 金融(27772)
- 数学(26762)
- 数学方法(26553)
- 银(25057)
- 银行(25051)
- 行(24255)
- 地方(21119)
- 财(19879)
- 农(18348)
- 制(17729)
- 业经(16899)
- 贸(15874)
- 贸易(15859)
- 易(15481)
- 学(14089)
- 地方经济(13089)
- 农业(12677)
- 体(12548)
- 务(12270)
- 财务(12247)
- 财务管理(12221)
- 机构
- 大学(233007)
- 学院(230925)
- 济(116181)
- 经济(114237)
- 研究(84923)
- 管理(83971)
- 中国(74190)
- 理学(71028)
- 理学院(70262)
- 管理学(69340)
- 管理学院(68914)
- 财(54128)
- 京(48685)
- 科学(44355)
- 财经(42879)
- 所(41520)
- 中心(40083)
- 经济学(39979)
- 经(39114)
- 研究所(37067)
- 经济学院(35935)
- 江(32508)
- 财经大学(32060)
- 北京(31594)
- 农(30623)
- 院(29684)
- 范(28255)
- 师范(28033)
- 融(27416)
- 金融(26960)
- 基金
- 项目(143669)
- 科学(115088)
- 研究(108891)
- 基金(108727)
- 家(93074)
- 国家(92340)
- 科学基金(79574)
- 社会(75545)
- 社会科(71927)
- 社会科学(71911)
- 基金项目(55725)
- 省(51365)
- 教育(48074)
- 自然(46270)
- 自然科(45231)
- 自然科学(45221)
- 资助(44679)
- 自然科学基金(44451)
- 划(43468)
- 编号(41364)
- 成果(34734)
- 部(33874)
- 国家社会(33603)
- 发(32435)
- 重点(32417)
- 教育部(30235)
- 中国(30091)
- 创(29864)
- 人文(29149)
- 性(28801)
- 期刊
- 济(132729)
- 经济(132729)
- 研究(79496)
- 中国(47037)
- 财(41625)
- 融(40576)
- 金融(40576)
- 管理(33287)
- 学报(30472)
- 科学(30060)
- 农(28980)
- 大学(24698)
- 财经(23656)
- 经济研究(23591)
- 学学(23417)
- 经(20604)
- 农业(18910)
- 教育(18668)
- 技术(18222)
- 问题(17136)
- 业经(17071)
- 贸(16466)
- 国际(15471)
- 世界(14958)
- 技术经济(13016)
- 统计(11796)
- 理论(10862)
- 经济问题(10488)
- 现代(10272)
- 策(10244)
共检索到370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应展宇
改革以来,债券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成为引致金融脱媒的重要载体。债券市场在中国引发的金融脱媒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是因为企业债市场一度受到"隐性担保"等因素约束,政府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商业银行均不愿其得到发展。2005年以来,在金融管制日益放松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意外地成为推动并参与企业债市场的重要主体,进而演变出一个与债券市场相伴生的银—企"双赢"格局。
关键词:
债券融资 商业银行 金融脱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春霞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民营经济融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笔者试图从民营经济融资的金融制度变迁视角来分析民营经济融资问题,并探讨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的途径。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金融制度 变迁 融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淦
相对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脱媒”,我国债券市场正逐步壮大。一方面,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改变着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为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也持续地推动着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二者相互促进的效应也影响着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
债券市场 金融创新 金融脱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泽华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 ,融资机制内生于经济增长 ,并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助推器”。一个健全的融资机制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中融资机制的变迁出发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出现的必然性 ,指出了其不同于以往融资方式的融资绩效 ,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改革和完善融资制度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融资机制 风险投资 融资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泽华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 ,融资机制内生于经济增长 ,并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助推器”。一个健全的融资机制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中融资机制的变迁出发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出现的必然性 ,指出了其不同于以往融资方式的融资绩效 ,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改革和完善融资制度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融资机制 风险投资 融资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涛 包骏
本文以2008-2018年省级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季度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经典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只存在单一门槛。当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低于该门槛值时,债券融资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超过该门槛值以后,就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地域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一旦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超出门槛值,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下降。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存在门槛值。因此,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出台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政策,动态化地管控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融资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丹儿
本文对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对推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均有显著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仍存在市场发展滞后、发行机制不畅、交易机制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开展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为进一步发挥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应加快培育债券市场,健全债券交易与流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债券发行和监管制度,推动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婷
信用评级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信息,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本文利用2011-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揭示出信用评级内在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债券融资成本随着信用评级的上升而下降,债券特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力要显著大于企业财务特征,企业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影响债券融资成本。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融资成本 债券利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征 王浩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采用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研究了债券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债券融资与上市公司绩效呈正相关,且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显著。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绩效均具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
关键词:
产权性质 债券融资 公司绩效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徐子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分析表明,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由于内嵌转换期权,在初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转股或继续持有以保证其获得预期收益;发行公司通过对可转债赎回条款的良好设计,可以免于承受信息不对称下股权再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文章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可转债和增发的拟发行公告和正式发行公告作为研究事件,发现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负效应小于增发,这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洁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新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间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这一关系在公司治理状况较好的公司得到加强。这说明债券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债券市场的认同,公司治理对于预防债券信用风险与减少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债券信用评级 债券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