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5)
- 2023(9592)
- 2022(7954)
- 2021(7434)
- 2020(6009)
- 2019(13685)
- 2018(13294)
- 2017(25130)
- 2016(13341)
- 2015(15073)
- 2014(14926)
- 2013(15197)
- 2012(14722)
- 2011(13770)
- 2010(13846)
- 2009(12854)
- 2008(12727)
- 2007(11282)
- 2006(10204)
- 2005(9480)
- 学科
- 济(81989)
- 经济(81913)
- 管理(34664)
- 业(31220)
- 方法(29267)
- 数学(26224)
- 数学方法(26007)
- 企(23836)
- 企业(23836)
- 中国(20909)
- 地方(17633)
- 学(16569)
- 农(15536)
- 贸(13787)
- 贸易(13779)
- 财(13754)
- 业经(13709)
- 易(13403)
- 地方经济(12729)
- 制(12512)
- 融(11597)
- 金融(11596)
- 环境(10987)
- 银(10965)
- 银行(10945)
- 行(10674)
- 农业(10438)
- 体(9703)
- 发(9510)
- 和(9438)
- 机构
- 大学(213976)
- 学院(208927)
- 济(104366)
- 经济(102750)
- 研究(84851)
- 管理(73226)
- 中国(63899)
- 理学(62774)
- 理学院(61918)
- 管理学(60917)
- 管理学院(60512)
- 科学(48904)
- 京(45736)
- 财(45043)
- 所(43993)
- 研究所(40188)
- 财经(36359)
- 经济学(35565)
- 中心(35468)
- 农(35181)
- 经(33338)
- 经济学院(31787)
- 江(29828)
- 院(29825)
- 北京(29567)
- 业大(28230)
- 范(27649)
- 农业(27641)
- 师范(27379)
- 财经大学(27294)
- 基金
- 项目(135767)
- 科学(108178)
- 基金(103378)
- 研究(96088)
- 家(92133)
- 国家(91495)
- 科学基金(76629)
- 社会(66128)
- 社会科(62925)
- 社会科学(62908)
- 基金项目(53002)
- 省(47756)
- 自然(47584)
- 自然科(46547)
- 自然科学(46529)
- 自然科学基金(45778)
- 资助(43138)
- 教育(42933)
- 划(42323)
- 编号(33945)
- 部(32287)
- 重点(31639)
- 发(30535)
- 国家社会(29957)
- 成果(28991)
- 中国(28634)
- 教育部(27685)
- 创(27426)
- 性(26150)
- 创新(26040)
共检索到32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继之
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这一转变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目前,应继续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实现方式,把市场经济的灵魂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与阶段性目标。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大约4个阶段及其目标转换,这就是1979—1984年经济转型的起步与完善计划体制的目标、1985—1992年经济转型的推进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1993—2003年经济转型的定向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2003以来经济转型的定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转换,中国实现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中国 经济转型 阶段性 目标转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保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策,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决策是中国发展史上又一个起飞点。1978年我国的GDP为3588.1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29年增长了约68倍。是什么驱动中国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升级视阈构建出要素禀赋、科技创新、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四维动力结构图,并运用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主成分因子法,探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间异质性,解析了结构转换动力和制度变迁动力的阶段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转换的过程;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表现出要素禀赋正向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科技进步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负向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向生产率驱动型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星 陈小虎 邹战勇
在开放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成为常态。文章在区分中美两国产业内、外贸易的条件下,控制资本账户,利用MSAR-TVTP与SVAR模型,引入中美产业结构、汇率制度等因素,深入分析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直接与间接的国际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影响显著,但是之后,其传导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在传导过程中也发挥着不一样的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勇 张宗益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又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本文运用1978~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基于DEA方法测算我国的技术进步效率,并对我国经济转型中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予以分析,结果凸显出以1996年为分界点的阶段性特征。数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的发散趋势较为显著,中国经济亟待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型,结论从理论上支持转型时期技术创新支持经济增长战略的制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DEA测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本文在构建DSG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反事实模拟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也会发生改变。"软扩张"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经济周期主要受技术冲击驱使,而"新常态"下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加成冲击与消费偏好冲击。为此,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时期冲击来源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过程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一直发挥着促进作用,从1978-1984年、1985-1993年、1994-2007年、2008-2016年四个阶段来看,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阶段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度下降。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下降源于间接融资方式比重的持续下降、信贷资金的单位和产业错配、资金的脱实向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阶段性约束等因素,要充分发挥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财政政策的系统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让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行业、新兴产业、有活力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信贷 经济增长效应 阶段性差异 融资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梦欣 任保平
绿色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和新目标,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是基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架构和实践突破中上升为生态文明的新价值谱系。绿色发展作为时代理念和现实导向的双重需求,通过对人类改造自然行为模式的初始架构进行重新设定,成为效率提高、和谐共处以及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将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探索按其发展特征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意识主导阶段、制度支撑阶段、系统推进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阶段,通过研究绿色发展的历史演进行为,归纳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阶段性变化,试图梳理绿色发展的演化逻辑和发展特征,并寻找阻碍中国特色绿色发展进程的矛盾和桎梏,探索绿色化道路全面实现的政策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使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生态文明的充分融合中再现繁荣盛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梦欣 任保平
绿色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和新目标,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是基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架构和实践突破中上升为生态文明的新价值谱系。绿色发展作为时代理念和现实导向的双重需求,通过对人类改造自然行为模式的初始架构进行重新设定,成为效率提高、和谐共处以及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将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探索按其发展特征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意识主导阶段、制度支撑阶段、系统推进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阶段,通过研究绿色发展的历史演进行为,归纳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阶段性变化,试图梳理绿色发展的演化逻辑和发展特征,并寻找阻碍中国特色绿色发展进程的矛盾和桎梏,探索绿色化道路全面实现的政策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使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生态文明的充分融合中再现繁荣盛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实现的“软着陆”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软扩张”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扩张性宏观经济调控,积极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形成了对经济增长持续和稳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保持较低风险水平的同时,将开始形成新的周期模式和第一轮增长型长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