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5)
- 2023(12543)
- 2022(10106)
- 2021(9443)
- 2020(7651)
- 2019(16946)
- 2018(16590)
- 2017(30789)
- 2016(15936)
- 2015(17418)
- 2014(16822)
- 2013(16592)
- 2012(15845)
- 2011(14605)
- 2010(14540)
- 2009(13513)
- 2008(13057)
- 2007(11626)
- 2006(10245)
- 2005(9376)
- 学科
- 济(87893)
- 经济(87827)
- 管理(47611)
- 业(45129)
- 企(37374)
- 企业(37374)
- 方法(30068)
- 数学(26478)
- 数学方法(26307)
- 中国(24274)
- 地方(19557)
- 业经(17562)
- 农(17296)
- 技术(17166)
- 财(15765)
- 学(15442)
- 贸(15215)
- 贸易(15203)
- 易(14815)
- 制(14234)
- 地方经济(13544)
- 银(13141)
- 银行(13130)
- 融(13064)
- 金融(13064)
- 行(12782)
- 技术管理(12375)
- 环境(11897)
- 农业(11681)
- 产业(10941)
- 机构
- 大学(232605)
- 学院(231708)
- 济(114900)
- 经济(113151)
- 研究(87615)
- 管理(86558)
- 理学(74368)
- 理学院(73515)
- 管理学(72592)
- 管理学院(72116)
- 中国(67126)
- 财(49363)
- 京(48382)
- 科学(48052)
- 所(43096)
- 财经(39582)
- 研究所(39066)
- 经济学(38164)
- 中心(37764)
- 经(36245)
- 经济学院(34131)
- 江(33044)
- 农(32388)
- 院(31533)
- 北京(31157)
- 财经大学(29632)
- 范(29105)
- 师范(28869)
- 业大(28722)
- 科学院(26502)
- 基金
- 项目(152631)
- 科学(123363)
- 基金(114449)
- 研究(113253)
- 家(99964)
- 国家(99205)
- 科学基金(85529)
- 社会(78211)
- 社会科(74497)
- 社会科学(74482)
- 基金项目(59467)
- 省(57095)
- 自然(51672)
- 教育(50953)
- 自然科(50600)
- 自然科学(50587)
- 自然科学基金(49787)
- 划(48234)
- 资助(45563)
- 编号(41442)
- 创(37526)
- 部(35205)
- 重点(34738)
- 发(34721)
- 国家社会(34597)
- 创新(34293)
- 成果(33501)
- 教育部(31014)
- 中国(30362)
- 课题(30101)
- 期刊
- 济(130152)
- 经济(130152)
- 研究(77105)
- 中国(47991)
- 管理(36674)
- 财(36562)
- 科学(32837)
- 学报(31986)
- 农(29872)
- 大学(25172)
- 融(23925)
- 金融(23925)
- 学学(23845)
- 经济研究(23715)
- 教育(22174)
- 财经(21256)
- 农业(20650)
- 技术(19764)
- 经(18673)
- 业经(17861)
- 问题(16589)
- 贸(15550)
- 世界(14508)
- 技术经济(14106)
- 国际(14069)
- 业(12403)
- 科技(11867)
- 统计(11312)
- 策(11140)
- 现代(10248)
共检索到358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湛泳 王恬
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促进消费、促进均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我国包容性创新的地区绩效水平呈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包容性创新辐射效应使地方水平呈片状划分,包容性创新能力提升速度存在"马太效应"。通过扩大内需、均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容性创新可以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低收入群体 创新指标体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王博雅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依靠要素投入的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传统经济相比,创新经济生产率更高,增长动力更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创新经济还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体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革,代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创新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带来了就业方式和就业形态的变化,这部分就业因此可以被称为新就业。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创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约为15. 2%,与2007年的8%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约为10. 5%,与2007年的5. 4%相比也增加了几乎一倍;创新经济对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是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创新经济 新动能 新就业 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苏文
本文基于制度质量视域,从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公平性三维属性入手构建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制度质量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制度质量影响经济包容性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价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最后探讨了中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途径:改善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提升制度质量,优化制度安排,以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来实现经济增长,以改进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来实现权利获得、机会均等和成果共享,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于敏 王小林
本文首先对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由4个维度、7个领域、13个指标组成的包容性增长指数;然后对评价指标赋权重,形成了一套包容性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1990-2009年中国的包容性增长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建议。评价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包容性趋势,经济增长迅速并且带来了就业增长,提高了人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社会保障水平,但是中国包容性增长整体水平比较低,并且发展缓慢,收入不平等越来越显著,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巨大障碍。因此,应该从实现机会平等角度设计政策,追求经济增长的包容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经济分化日益严重,冲突凸显,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成为当下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包容性增长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现状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成为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包容性增长相关概念的界定,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1978—2009年经济增长的包容性进行考察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不容乐观,仅是"基本包容",要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惠及民众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红蕾 覃伟芳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Hicks-Moorsteen指数对1980-2011年中国省际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估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TFP比传统TFP小得多,效率变化、技术进步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考虑收入差距大大高估了中国的TFP。东部地区包容性TFP增长率比中西部高,表明中国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失衡,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仍比较低下,而且东部比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包容性TFP增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资利用、要素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化、地区经济的开放度和基础设施投资都与包容性TF...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减贫效应 BOP群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徽 安然 周志波 李峦松
本文在分析构建地方税体系的背景及包容性发展理念对税制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地方税体系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并深入探索了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文章认为,中国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建立严格的分税制,保持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充分考虑收入中性原则,对现行税制实施结构性调整;顶层设计一步到位,具体改革渐进实施。建议在"营改增"以后,完善消费税制度、改革资源税制度、建立环境税制度、普遍开征高端住宅房产税的基础上,将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环境税、非央企企业所得税划归地方政府,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税制体系。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税制改革 地方税体系 分税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惠梅 曹怡婷 田诗雨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验证AfCFTA背景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大陆各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分别运用VHSD-EM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非洲29个国家2003—2014年包容性增长指数变化情况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各国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非洲包容性增长虽有所增长但进展缓慢,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促进了非洲经济及包容性增长的发展,但非洲的历史及现有政治经济制度减缓了其发展的步伐。研究结论:AfCFTA的目标是促进非洲各缔约国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为非洲的可持续及包容性增长贡献中国的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君超 李哲
本文从开展包容性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角度,将中国包容性创新的实践活动分为政府驱动型、市场诱导型和草根群体自发型。在实践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进一步开展包容性创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范轶琳 姚明明 吴卫芬
本文以淘宝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包容性创新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淘宝村初创时期的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主体二大维度,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模式Ⅰ自发驱动型、模式Ⅱ自发培育型、模式Ⅲ政府培育型、模式Ⅳ政府驱动型;在不同类型的包容性创新模式下,淘宝村的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构成要素有所不同,而创新集聚和包容性创新的构成要素并无变化;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不同模式下的淘宝村包容性创新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淘宝村 包容性创新 模式 机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廉洁度、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廉洁度和基础设施投资均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但现阶段廉洁度水平削弱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提升作用,且上述结论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廉洁度门槛,不同廉洁度水平下,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廉洁度时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包容性增长的提升,而低廉洁度时基础设施投资显著阻碍了包容性增长的提升,且相对于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而言,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廉洁度的要求更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凯 刘力臻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逐层”拉开档次 综合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凌红蕾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容性增长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迫切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现阶段,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方面,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要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成果惠及全体劳动者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观念、经济增长制度等路径转型。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基本原则 路径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东亚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挡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28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检验了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平均作用力度达到25.18%。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跃度是自贸区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激活自贸区建设的创业效应,探寻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