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1)
2023(14670)
2022(11925)
2021(11060)
2020(9022)
2019(20007)
2018(19460)
2017(36232)
2016(19144)
2015(21475)
2014(21147)
2013(20705)
2012(19195)
2011(17342)
2010(17274)
2009(16690)
2008(16264)
2007(14219)
2006(12758)
2005(11797)
作者
(52291)
(43657)
(43654)
(41677)
(27864)
(20534)
(19577)
(16709)
(16531)
(15419)
(15115)
(14449)
(14033)
(14025)
(13805)
(13351)
(12939)
(12523)
(12474)
(12277)
(11019)
(10435)
(10300)
(10044)
(9936)
(9884)
(9536)
(9316)
(8582)
(8514)
学科
(96003)
经济(95895)
管理(61745)
(52065)
(43398)
企业(43398)
(32707)
方法(32454)
数学(28452)
数学方法(28236)
中国(28070)
(21902)
(21607)
地方(21579)
业经(20132)
(17035)
贸易(17023)
(16592)
(16478)
(16311)
财务(16284)
财务管理(16237)
(15602)
企业财务(15435)
(15326)
银行(15318)
(14679)
(14551)
金融(14548)
环境(14347)
机构
大学(274500)
学院(274019)
(129761)
经济(127563)
管理(100617)
研究(100019)
理学(85641)
理学院(84686)
管理学(83553)
管理学院(83024)
中国(78727)
(67272)
(57248)
科学(53731)
财经(49695)
(49127)
(45128)
中心(43832)
研究所(43608)
经济学(42732)
(40366)
经济学院(38122)
北京(36735)
财经大学(36636)
(36213)
(36112)
(34675)
师范(34420)
业大(32391)
(31137)
基金
项目(174938)
科学(140071)
研究(132703)
基金(130450)
(112288)
国家(111413)
科学基金(95993)
社会(90314)
社会科(85828)
社会科学(85809)
基金项目(67089)
(64453)
教育(60349)
自然(56917)
自然科(55578)
自然科学(55564)
自然科学基金(54583)
(54276)
资助(52643)
编号(51768)
成果(43251)
(40536)
重点(39934)
国家社会(39477)
(38731)
(38190)
课题(36531)
(36465)
教育部(35974)
(35000)
期刊
(153149)
经济(153149)
研究(93081)
中国(58217)
(56323)
管理(40608)
学报(36365)
科学(36232)
(34484)
大学(29304)
(28423)
金融(28423)
学学(27712)
经济研究(27135)
财经(26632)
教育(25850)
农业(23256)
(23074)
技术(22233)
业经(21486)
问题(19415)
(18109)
世界(16228)
国际(16027)
技术经济(14037)
会计(12916)
统计(12682)
(12363)
现代(12153)
(11983)
共检索到43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同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双重转型。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构成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最重要的制度环境。笔者将财政制度变迁置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个制度环境下进行研究,沿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路径,分析财政制度变迁的背景和内容、绩效和问题,揭示财政制度变迁和中国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总结财政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并根据变迁逻辑对未来财政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指出下一步财政制度改革要从具体的技术制度层面以及价值层面去构建一个由规范财政收入一翼的现代税收制度、规范财政支出一翼的现代预算制度以及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无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双重转型。独特的经济转型构成了影响中国税制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变迁的路径。配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税制改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税制改革将从配合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逐渐转变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设上。本文最后从目标和内容上阐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宏观路径和微观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炜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为背景考察财政制度创新的逻辑,在对财政体制变迁进行阶段划分与描述的基础上,对体制变迁符合于经济转轨特殊目标与路径的内在原理进行归纳与评价,认为中国的财政制度创新逻辑始终包含着两项内容:一是作为推动经济转轨、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根据体制演进和经济运行的变化进行创新;二是本身作为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时进行改革,保持与整个体制的同步性和一定的运转效率。这一观点也是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形势与策略的基本思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淼   李亚欣   朱方伟   姜孟彤  
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战略性内部创业被认为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京博控股集团2010~2022年的战略性内部创业实践,运用探索性的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开展了整合内部创业理论与制度逻辑理论的共演研究。研究发现,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开展战略性内部创业,关键在于实现创业“机会—资源—制度”动态整合框架下的适应性共演。具体而言:(1)在利用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发现型机会开发—突破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转型”的适应性共演,突破创业资源不适配的障碍;(2)在探索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创造型机会开发—延拓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发展”的适应性共演,发挥创业资源调用的优势。本文由此构建了战略性内部创业与制度逻辑变迁的两阶段共演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解释了大企业如何通过变迁主导制度逻辑,保障内部创业“机会—资源”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大企业通过内部创业推动主导制度逻辑变迁的组织更新过程。研究在做出交叉理论贡献的同时,也为我国推进大企业内部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贺  
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并采用博弈论方法,对影子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政府三个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正规金融机构二者有限度的合作使影子银行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非国有经济的金融制度需求;正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非均衡状态,也是促进影子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在影子银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策略行为决定了影子银行未来的发展规模、生存环境和演化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洪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完善财税体制,建立现代制度",为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梳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探寻现代财政制度的历史逻辑,挖掘财政制度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对于我国财政制度现代化的路径及战略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权  张谊浩  
本文在对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进行对比性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制度变迁的新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表现出两重性强烈的趋同性变迁和多样化演进。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一种互动性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传统预算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从传统预算到现代预算转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本文针对深化预算改革背景下实际预算工作的推进,从预算体系的完善等七个方面论述预算理念的转变问题,从而对于预算理念的认识有所拓展和深化,并从行动上进一步推动预算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棒  
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事关退役军人的"二次专业化"和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进入21世纪,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历经初步探索期(2010年以前)、正式确立期(2010-2017年)以及深化改革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发现,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的变迁深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兵役人口与大学人口重叠以及社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用工权确立以及职业院校的生源挑战等。为此,未来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的政策目标应由"机会拓展"走向"质量提升",政策制定上校企等利益相关者应由"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应破解已有的路径依赖现象,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涛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土地财政的各项制度从早期的市场化探索,逐步发展、规范,经历了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包括了土地市场收益、土地准市场收益和土地税收等内容的土地财政总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高,在现行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财政收益的分配格局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体制下,土地财政的收益—成本的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土地财政各项收益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于收益分配的博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经法  罗青林  
"单位-街居"制消解后,我国社区具有了二元属性,并由此衍生出混合型双重事权结构。这一事权结构要求从筹资模式、预决算监督、拨付程序等方面重新确立社区财政制度的构建原则。我国现行社区财政制度存在设计片面、社区经费来源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及社区建设投资缺乏协调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社区功能的发挥。要构建面向社区的公共财政制度,应厘清政府和社区职能分工、发掘社区自治潜力、构建综合性经费拨付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