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2)
- 2023(12291)
- 2022(9795)
- 2021(9237)
- 2020(7476)
- 2019(17359)
- 2018(17088)
- 2017(33139)
- 2016(17480)
- 2015(19848)
- 2014(19799)
- 2013(19378)
- 2012(18095)
- 2011(16784)
- 2010(17142)
- 2009(16167)
- 2008(15559)
- 2007(13766)
- 2006(12631)
- 2005(11665)
- 学科
- 济(98296)
- 经济(98225)
- 管理(48435)
- 业(44634)
- 方法(37298)
- 企(34432)
- 企业(34432)
- 数学(34078)
- 数学方法(33522)
- 中国(26482)
- 农(22671)
- 地方(20949)
- 业经(18422)
- 贸(17528)
- 贸易(17518)
- 易(17073)
- 财(16691)
- 学(15217)
- 制(15117)
- 农业(15042)
- 地方经济(13924)
- 银(13274)
- 银行(13273)
- 策(13176)
- 行(12902)
- 融(12842)
- 金融(12841)
- 环境(12830)
- 理论(11707)
- 发(11358)
- 机构
- 学院(258656)
- 大学(257517)
- 济(126954)
- 经济(124794)
- 管理(99299)
- 研究(93389)
- 理学(84890)
- 理学院(84017)
- 管理学(82589)
- 管理学院(82097)
- 中国(73145)
- 财(55113)
- 京(53858)
- 科学(50378)
- 所(45662)
- 财经(43464)
- 经济学(41203)
- 中心(41090)
- 研究所(41066)
- 经(39606)
- 江(37559)
- 经济学院(36776)
- 北京(35054)
- 农(34179)
- 院(33305)
- 范(33231)
- 师范(33022)
- 财经大学(32066)
- 业大(30774)
- 州(29507)
- 基金
- 项目(163691)
- 科学(131484)
- 研究(123798)
- 基金(121612)
- 家(104249)
- 国家(103460)
- 科学基金(89688)
- 社会(83006)
- 社会科(78990)
- 社会科学(78973)
- 基金项目(61341)
- 省(60506)
- 教育(57032)
- 自然(54193)
- 自然科(53015)
- 自然科学(53004)
- 自然科学基金(52082)
- 资助(51900)
- 划(51326)
- 编号(48757)
- 成果(40307)
- 部(37878)
- 发(36958)
- 重点(36796)
- 国家社会(35810)
- 课题(34713)
- 创(33607)
- 教育部(33454)
- 中国(32312)
- 人文(32219)
- 期刊
- 济(145362)
- 经济(145362)
- 研究(85486)
- 中国(51024)
- 管理(39793)
- 财(39764)
- 科学(33167)
- 农(32109)
- 学报(30919)
- 融(27277)
- 金融(27277)
- 教育(26663)
- 经济研究(25636)
- 大学(25349)
- 技术(24952)
- 学学(23843)
- 财经(22782)
- 农业(22085)
- 业经(20739)
- 经(19872)
- 问题(18492)
- 贸(17101)
- 统计(16130)
- 世界(15642)
- 国际(15447)
- 技术经济(15393)
- 策(14209)
- 决策(12963)
- 业(12042)
- 现代(11591)
共检索到401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兴赛
中国经济的转型本质上是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再调整——体制转型以及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再调适——结构转型;其动力机制是一个肇始于外部竞争机制,通过改革演进,转化为内生动力的机制转化过程,是由自上而下的主动型动力运行机制过渡到自下而上的压力型运行机制的机制转换过程。而它的决策模式则呈现为:既得利益集团、人民群众、超越二者的中央决策者三方合作博弈下的帕累托改进到卡尔多改进。转型的本质、动力、决策模式构筑了中国经济转型的逻辑。对转型逻辑的体认与遵循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本质 动力 决策模式 内在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大学自治是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学治理的原型。大学自治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主导型、专业中介型和社会参与型三种治理模式。二战后,美国大学开始领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其大学治理模式也逐渐成为大学治理的典范而被其他国家所效仿。美国大学的成功就在于大学自治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大学治理上凸显了社会参与、专业自主、政府引导、公共选择与大学自治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多元治理结构。对于我国大学而言,社会参与治理是遏制大学行政化趋势蔓延的一种有效选择。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大学治理 内在逻辑 模式选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汝岱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依赖传统要素投入,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带来的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高外需结合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面临新阶段的困境,要素投入性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不同维度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必须走向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种转型,在法治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是基础,数字经济将为这种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汝岱的这篇演讲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前满
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经济充分发展体现在价值实现层面,全部生产力要素参与创造价值,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是经济规律和资本逻辑使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重的,最基本的结构是生产与消费协调,从更高层面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由于经济每一步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构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因此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各类瓶颈和逻辑演进上的陷阱,还存在人为的设局或拆局,左右经济运行的秩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必要认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逻辑,理顺经济运行生态,认识"陷阱"形态,估量转型中的风险,立足"充分发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有效的价值,实现地域充分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转型逻辑 贸易自由化 经济陷阱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超杰 郑凯鑫
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经济政策与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以Baker等(2016)的方法为蓝本重新构建了适合中国新闻媒体用语习惯的术语库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发现该指数是造成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然后将经济政策进一步细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三大类,并按行业计算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相对于特定政策类别的暴露程度,发现债券市场受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且受影响的渠道较为集中;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于股市波动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显著而在宏观层面并不显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于股市波动来说在控制了净出口和汇率变量时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只在控制了净出口变量时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袁江
伴随着国内经济刺激计划逐渐退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日渐走高等宏观态势的相继出现,自今年8月份开始,国内经济学界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争论和分歧明显增多。处于调整转折期的中国经济是沿着复苏的路径继续前行,还是在房地产调控新政和通胀威胁下掉头向下?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内在逻辑的基础之上,研判了当前经济周期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走势及其政策取向作出展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历了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的经济转型之路,总结了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征、内涵和成功经验,并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一个融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为一体的长期、渐进的社会变迁过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转型 社会变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建君
中国模式平稳转型的理论依据,是现有经济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转型之谜。本文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是指市场经济存在着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微观层次、以企业组织形式为核心的中观层次和以宪政性法律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宏观层次。市场经济的这种层次性制度安排,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可行的逻辑线索,即通过微观层次价格机制的形成、中观层次企业制度的突破和宏观层次经济体制的完善这样三个改革阶段,实现向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平稳转型。中国模式正是通过微观先行、中观突破、宏观完善的转型次序,完整地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建构逻辑;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实践历程的实证考察,可以更清楚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卫 张硕
"互联网+慈善"成为中国慈善领域具有活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新模式,它不仅是克服传统慈善模式弊端的推动力,而且凭借动员能力强、参与门槛低、宣传效果持续等优势成为现代慈善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新业态。调查表明,"互联网+慈善"整合了社会慈善资源、提升了公众参与慈善的动员能力、拓宽了慈善的广度和深度,使人人向善的慈善新时尚得以不断弘扬。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主要是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不完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和社会信任缺失等,阻碍了"互联网+慈善"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互联网+慈善"这一公益慈善新模式进一步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互联网+慈善"立法进程;二是建立多元联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慈善管理框架;三是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慈善信息透明度;四是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提高互联网慈善的公信力。
关键词:
“互联网+” 公益慈善 新公益模式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维民 倪沙
"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观点不同。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适应于经济基础;正确处理上层建筑治理与生产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其本质要求;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匹配。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要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构建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股份制要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推进劳动者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以及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文革 孙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其结构演化与创新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模式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值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在系统评述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演化逻辑,并围绕构成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维度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模式、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模式、多元要素供给与综合优势模式和渐进式全方位开放经济模式,以此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竞争力,澄清了一些西方学者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判与否定。
关键词:
内生演化 多维模式 独特优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无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双重转型。独特的经济转型构成了影响中国税制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变迁的路径。配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税制改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税制改革将从配合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逐渐转变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设上。本文最后从目标和内容上阐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宏观路径和微观举措。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税制变迁 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臧澜 张春萍 臧博
以体育PPP模式REITs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PPP和REITs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PPP模式为REITs提供了大量优质资产来源,而REITs为体育PPP模式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并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其次,研究发现体育PPP模式REITs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拓宽体育资产融资渠道,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提供借鉴;降低私营部门高杠杆率,提高资产周转率支持规模开发;破除体育企业参与门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沈和
海洋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权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在国家战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近代以来,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在制定海洋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战略内容之间差异较大,且彼此之间不乏矛盾之处。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发展与调整的内在规律和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为此,本文通过海权论的理论视角,搭建了"地缘特性—国家定位—战略需求—战略模式"这一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分析框架,归纳了日本的海洋安全战略发展中一脉相承的战略连贯性及其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
关键词:
日本 海洋安全 海国 战略 海洋大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