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2)
- 2023(13117)
- 2022(10603)
- 2021(9798)
- 2020(8059)
- 2019(18591)
- 2018(18017)
- 2017(34647)
- 2016(17873)
- 2015(20151)
- 2014(19737)
- 2013(19482)
- 2012(17917)
- 2011(16148)
- 2010(15598)
- 2009(14448)
- 2008(13551)
- 2007(11310)
- 2006(9986)
- 2005(9017)
- 学科
- 济(101205)
- 经济(101123)
- 管理(50014)
- 业(46128)
- 方法(41038)
- 企(37005)
- 企业(37005)
- 数学(36646)
- 数学方法(36293)
- 中国(24739)
- 农(20738)
- 地方(20447)
- 财(19174)
- 业经(19121)
- 贸(17045)
- 贸易(17036)
- 易(16593)
- 学(16078)
- 农业(14257)
- 制(13849)
- 地方经济(13785)
- 环境(13507)
- 融(12645)
- 金融(12644)
- 和(12537)
- 银(12276)
- 银行(12268)
- 行(11813)
- 理论(11812)
- 产业(11732)
- 机构
- 大学(259090)
- 学院(257006)
- 济(128860)
- 经济(127004)
- 管理(101773)
- 研究(89495)
- 理学(88652)
- 理学院(87773)
- 管理学(86583)
- 管理学院(86078)
- 中国(68963)
- 财(54831)
- 京(52842)
- 科学(47764)
- 财经(44797)
- 经济学(42961)
- 所(41790)
- 经(41125)
- 中心(40136)
- 经济学院(38562)
- 研究所(37984)
- 江(34418)
- 财经大学(33601)
- 北京(33122)
- 农(33087)
- 院(32335)
- 业大(31829)
- 范(31527)
- 师范(31288)
- 商学(28454)
- 基金
- 项目(174487)
- 科学(141349)
- 基金(132879)
- 研究(129768)
- 家(114463)
- 国家(113621)
- 科学基金(99627)
- 社会(89640)
- 社会科(85382)
- 社会科学(85366)
- 基金项目(69253)
- 省(63497)
- 自然(61049)
- 自然科(59686)
- 自然科学(59673)
- 自然科学基金(58666)
- 教育(58660)
- 资助(53983)
- 划(53900)
- 编号(49206)
- 部(41017)
- 国家社会(39670)
- 重点(39206)
- 发(38773)
- 成果(38579)
- 创(36614)
- 教育部(36504)
- 人文(35299)
- 创新(34424)
- 中国(34338)
- 期刊
- 济(137761)
- 经济(137761)
- 研究(80557)
- 中国(43952)
- 财(41815)
- 管理(39245)
- 科学(33583)
- 学报(32318)
- 农(29063)
- 大学(26595)
- 学学(25333)
- 经济研究(24680)
- 财经(23553)
- 技术(23382)
- 融(22482)
- 金融(22482)
- 经(20525)
- 农业(20189)
- 教育(19580)
- 业经(18707)
- 问题(18216)
- 贸(16289)
- 世界(15205)
- 技术经济(14824)
- 国际(14236)
- 统计(14016)
- 策(12162)
- 经济问题(11402)
- 业(11380)
- 商业(11200)
共检索到377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慧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走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但经济走势依然平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本文以新增长理论为依据,从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新常态"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现状;其次,联系现实状况深入分析了这两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增长理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海
当代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的科学园区。新加坡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创建科学园区,打造创新增长极,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在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我国现有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虽已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分属商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分管产、学、研的不同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可选取若干科技中心城市为试点,把产学研各自为政的各类开发区整合成一体化的国际科学园区,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能有力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沿海 创新增长极 科学园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2014年全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赋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测度中国各省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其中,北京在经济稳定和创新驱动方面表现最佳,上海在结构优化和收入分配方面表现最佳,浙江在资源环境方面表现最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2014年全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赋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测度中国各省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其中,北京在经济稳定和创新驱动方面表现最佳,上海在结构优化和收入分配方面表现最佳,浙江在资源环境方面表现最佳。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寿春
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等范畴不同 ,经济增长源是揭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因。中国经济增长源问题的探讨与新经济问题研究有联系也有区别 ,其生成与发展 ,最终还要赖于具有开创精神并能不懈追求的企业家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增长源 社会转型 制度创新 企业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方志 胡松明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动态建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凌文昌 邓伟根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产业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经济学中的“新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的“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分支之一,专门研究经济学中最难以理解,但又是极其重要的课题──增长的根本原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仅仅由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组成。但岁默认为,在信息时代,科技也是组成生产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K·J·阿罗 张延群
我不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及长期发展的前景我提出一些不十分确定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提出的,一个理论学家可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或者用来探讨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飞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主张,表明了维护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未来发展两岸关系的主旋律。这将有力促进海峡经济区构想转化成为现实,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廖宇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